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0塊門票撬動千萬融資,線下喜劇“笑”著掙錢

“其他什麽地方能讓你只花120塊錢,就可以看這麽多人演節目,還能逗你笑啊?”

在位於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南大街上的“嘻哈包袱鋪”裡,一對青年相聲演員在台上如此跟觀眾逗著趣。台下,七八十位觀眾圍坐在一張張四方桌旁,就著乾果盤兒喝著茶,在周日的下午來這裡聽2個小時的相聲。

而這段台詞,正好一語道出了諸如“嘻哈包袱鋪”這樣的小劇場所具備的基本特徵——票價不貴,節目豐富,還能互動

在這個主打相聲和曲藝的小劇場裡,來看演出的除了親子家庭,更多的是80後、90後的年輕人,這與“掌櫃”高曉攀所代表的年輕派相聲似乎不謀而合,也應和著“嘻哈包袱鋪”的標語:越聽越潮的相聲。

近來,這樣以年輕人群為消費主力的線下小型娛樂現場紛紛開張。曹雲金的線下喜劇廠牌喜聚現場;以脫口秀、即興喜劇為主的42 play;笑果文化旗下的噗嗤Hub;以及開心麻花在明年即將入住商場的線下空間……

當曾經主打線下娛樂的live house接連倒閉,這一批新的娛樂場館如今正在快速布局。他們有的開在了寸土寸金的shopping mall;有的搬進了城市之外的旅遊景區,卻依然實現了持續盈利,甚至還獲得了資本的追捧,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而這些區別於劉老根大舞台,老舍茶館,德雲社等傳統演藝,倍受年輕人追捧的新娛樂,又究竟新在何處?他們的運營狀況究竟如何?

近日,帶著這些疑問,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特別探訪了在北京的3家娛樂現場,來看一看“笑”究竟是一樁什麽樣的生意。

“你可能是娛樂圈的重量級人物,但你不是商場界的明星”

今年7月開張的喜聚現場,藏身於北京合生匯商場一層一處400平米的空間裡。一進門,沒有普通相聲劇場的八仙桌大碗茶,取而代之的是牆上的塗鴉、頭頂的鐵索,一派美式街頭風的景象。

說起創建喜聚現場的初衷,負責人王晶京想起了曹雲金早期帶著團隊在北京城其他劇場演出時的場景。“我們那時候一禮拜演四場,金台夕照的會館兩場,老舍茶館兩場。”她對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說。

在茶館演出的時代,王晶京觀察到,老舍茶館每天晚上會開設接待旅遊團的特別場次,從口技、京劇到相聲、雜技,茶館為表演者提供了一個可以集中表演傳統藝術的平台,這樣的形式也受到了遊客的熱烈追捧。

但由於場地在面積和運營方面的限制,團隊無法安排太多場次,演出的規模始終無法擴大。“那時我們就在想,既然咱們也有這個實力了,為什麽不自己做一個呢?”

於是,從2016年開始,曹雲金和王晶京就萌生了自己運營線下實體劇場的想法,並開始跟各家商業綜合體進行洽談。

王晶京認為,之所以選擇大型商場進行落地,正是因為在從前的劇場模式中,人們在看演出時往往會遇到無處停車、無處吃飯的尷尬,而類似老舍茶館那樣的小劇場也比較小眾,很難吸引到圈外更大範圍的觀眾群體。

“把劇場開到商場裡邊,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了。根本不需要讓人家來找我們,而是我們來找大家了,是我們把劇場搬到人群中了。”王晶京說。

王晶京認為,在商場的話語體系裡,像絲芙蘭、ZARA、小米這樣的品牌才是“大咖”。擁有名人的IP,並不代表就可以為商場帶來商業價值。“你可能是娛樂圈的重量級人物,但你不是商場界的明星。”

經過和多家商場的洽談,2018年,王晶京相中了北京的合生匯商場。在她看來,合生匯具備新潮的氣氛與密集的人流,而合生匯也看中了喜聚現場這個項目的文化內涵,雙方很快一拍即合。“合生匯的理念叫life park,城市中的公園,是一個特別開放的商業綜合體,有很多年輕人和家庭會來這兒消費。我綜合判斷了一下人群分布,覺得特別適合我們這個小劇場。”

據她觀察,開業近半年來,很多來喜聚現場的觀眾都是相聲的新客,通常是在逛商場的時候發現此地,順便坐下來看場相聲。“你說藝術要怎麽去推廣,不是僅僅吸引固有的粉絲來看你,而是要把平時根本不會走進劇場的人吸引到劇場中來,他才能了解你。”

但劇場走進商場,成本必然不低。據王晶京介紹,喜劇現場包括租金、運營等成本在內,每個月大概需要投入三四十萬,整體營收每月有五十萬左右。在盈利方面,演出票房佔50%,餐飲30%,場租和線下產品各佔10%。

所幸,喜聚現場在開業三個月後就迅速實現了盈利。在百元上下的親民票價下,喜聚現場平時的上座率約為60%,周末則很有可能一票難求。

有一回,她注意到一個很特別的客人:“是一個順豐小哥,背著特別大的包。他自己用大眾點評買了張票,然後包往那個座位旁邊一擱,聽一場相聲,90分鐘,回家了,挺開心。”

在王晶京看來,到喜聚現場的觀眾不只是衝著相聲來的,目的就是兩個字——找樂。

“不論曹雲金在不在,任何一個團隊,他根本不關心你是誰,他就是愛聽,就是來玩的。”

為了維護好線下積累起來的客戶,王晶京和團隊還通過微信群的方式經營著線下社群。“我們現在有一個400人的群,然後還有無數個臨時面對面加的群。在這些群裡,可能有人開始分享外賣了,有人開始分享遊戲了,我們也會在裡面分享一些資訊。”

她認為,只有將用戶聚合起來,到達了一定的量級,自然而然他們就會有增加演出場次的需求,同時也讓喜歡喜聚現場的人們有了“抱團取暖”的地方。

“現在的人多多少少還是孤獨的,他們需要這種線上線下互動。很多人可能平時自己朋友不多,但他們通過看相聲,就能成為朋友。”

新娛樂的實驗室

相比起喜聚現場“美式工廠”的風格,位於華茂廣場的42 play則更像一家蓋茨比風格的高級酒吧。在進門處的地墊上,赫然寫著兩個英文單詞:“Fun Inside.”

成立於2017年的42娛樂,是由文化產業投資與運營平台CMC華人文化所設立創辦的。而在今年10月底開張的42 Play娛樂現場,則是42娛樂的首家形象店,主打脫口秀、素描喜劇、即興喜劇表演等現場娛樂表演。

在這家被SKP、華貿購物中心、麗思卡爾頓、JW萬豪酒店等高端地標性樓群所圍繞的獨立空間裡,你可以在昏暗的桌燈旁,一遍吃著牛排,喝著雞尾酒,一邊看一場更具西方文化特色的娛樂表演。這樣的場景,正映襯著42娛樂所提倡的生活方式:Live to play,為玩樂而活。

在42娛樂CEO楊璽看來,從萬人的體育館到千人的劇場,業界有不少已經運作成熟的品牌。但在百人量級的娛樂現場領域,已經很久沒有新的品牌面世。他告訴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我們認為年輕人需要年輕的東西,所以我們決定在這樣的市場範圍內,拿出一些新鮮的業態去跟用戶接觸,來探討這個東西是不是大家生活方式中想要具備的體驗。”

相比演唱會、音樂劇等相對成熟的現場表演領域,楊璽認為,類似脫口秀、即興喜劇等演出形式在中國才剛剛起步,大眾的認知還比較陌生。因此,42 play就猶如一個試驗場,團隊可以在這裡探索觀眾對於百人劇場的消費需求。“和演唱會、音樂劇等相比,人們的心理訴求、消費習慣、所能承擔的成本、所要求的服務品質可能都不一樣。所以我們想要去探索出來我們自己的發展模式。”

目前,42play的演出團隊大概有30人左右,有不少是專職的演員。在42play演出成熟的作品,以後或有機會能夠出現在42娛樂參與的劇目、綜藝等線上內容中去。“我們就希望42play能夠成為一個小的孵化室,很多很好玩的內容能在這裡邊跟公眾得到一定的接觸。在這個過程中,新的人,新的內容能夠誕生、發展,然後我們再把他們送到更大的舞台上去。”楊璽說。

同樣具有線下藝人孵化功能的,還有笑果文化位於上海尚演谷的噗嗤hub。在這個集脫口秀表演、主題酒吧、快閃店等各個功能於一體的空間裡,年輕潮流人群可以得到更豐富的綜合性線下體驗。

目前,開業半年多的噗嗤hub每周隻做兩場脫口秀的專場演出,一場演出的現場票在100-120元之間。在這個可容納人數不超過200人的空間裡,即便一年辦100場,也只有兩萬人參與。通過票房或周邊盈利顯然不是這個空間的初衷所在。

笑果文化的CEO賀曉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要做成那些賺錢的、盈利的大節目,就必須有這樣線下持續的演出。”在他看來,在線下讓觀眾了解他們在做的事,才能更好地反哺線上的節目。同時也為培養、輸送新人提供場所,從而實現線上線下的良性閉環。

線下空間盈利窄,文旅項目來加碼

而在各家線下娛樂現場還出於運營模式的探索階段時,已成立十年的嘻哈包袱鋪,則早已進入了資本市場,並將目光瞄準到了文旅產業的新玩法。

2015年5月,嘻哈包袱鋪獲得了宋城國際的A輪融資。兩年後,“掌櫃”高曉攀宣布,嘻哈包袱鋪又獲得了光信資本千萬元級別的A+輪融資,公司估值過億。

高曉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嘻哈包袱鋪的收益40%來自小劇場演出,20%來自商業演出,還有40%來自線上業務以及藝人經紀。可見,線下劇場仍是嘻哈包袱鋪非常重要的商業版圖。

如今,嘻哈包袱鋪在北京的五棵松和交道口各有兩家小劇場,團隊近100名演員每年演出1100余場,全年平均上座率在50%以上。

嘻哈包袱鋪CEO張瑤告訴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北京的兩個小劇場的規模都在1000平米左右,在前期投入階段,就需要四五百萬的成本。而每年的運營成本也頗為不菲,僅房租就在200萬左右。而由於場次和座位有限,僅靠票房和餐飲的收入,線下盈利的空間並不大。

為了嘗試新的盈利途徑,在今年7月,嘻哈包袱鋪將相聲舞台搬進了江蘇的同裡古鎮,嘗試在文旅產業尋求發展。

“在整體的選址上,當然我們是希望具備兩個條件,要不然是成本小一些,要不人流量大一些,所以古鎮可能比較符合這兩個條件。”張瑤說。“它不像在北京我要租一個地方,需要改造整個劇場,所以他前期投入還是相對較小的。”

嘻哈包袱鋪希望,能夠通過古鎮模式的嘗試,讓嘻哈包袱鋪的品牌在資本的支持下,發展出更多形態的可能性,延展線下劇場的生命力。

的確,娛樂IP走向線下,如何將IP變現,實現運營模式的可持續性,是各家娛樂現場需要正面的命題。在保證線下空間持續運營的前提下,通過走進文旅、尋求資本合作等方式,讓此類的娛樂現場走入更多的場景之中,或許不失為線下空間拓寬盈利板塊、尋找發展新路徑的另一個跑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