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鬢毛shuai?別字轉正:對待讀音調整不能搞一刀切

編者按

近日,一篇名為《這些字詞的拚音被改了》的文章刷屏了朋友圈,“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改讀xié)”,文中提到,一些易錯字的字音已經悄悄發生了變化,引發了大範圍討論。

對此,有人連呼“驚恐”:難道大家都讀錯,就要把字音改成多數人的讀法嗎?

對於這一問題,你怎麽看?別字應該轉正嗎?

1

捕風捉影:這是一則“假新聞”

據《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稱這是一則“假新聞”,也是一則“舊新聞”,其中提及的大部分內容來自國家語委2016年6月6日發布的《征求意見稿》,至今尚未正式發布。

同時,有人發現,在征求意見的《審音表》中,對“衰”、“斜”讀音並未作出明確規定,而“騎”的讀音統讀為“ qi? ”,早在 1985 年的《審音表》中就做了明確統一。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的王暉教授解釋說,

目前語音有三個標準:

第一是《國語異讀詞審音表》,這是國家的規範標準。但國家的審音標準涵蓋面沒有那麽廣,很多讀音超出範疇。

第二是詞典,像《現代漢語詞典》,這是權威的學術規範。

第三是教材,是使用領域的規範。

當三個標準的一些規範發生變化時,公眾反應就很明顯。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所長張世平表示,

這篇文章裡有的是道聽途說,有的是從現代漢語、新華字典、教材裡摘抄的,文章正是利用了這三個標準,發布了這一捕風捉影的假新聞,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使用現實,但並不能體現國家語言規範。

2

慎之又慎:教育部回應還未通過審議

據@時間視頻報導,19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稱,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國家語委的何副研究員表示:2016年,教育部的《征求意見稿》由於很多異讀詞的拚音打破了大眾原本認知,收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時隔三年尚未正式發布。

何副研究員說,審音委已經提交了審音表的修訂版本,語委相關部門的審核結果還沒有出來,所以還沒有正式對外發布。這個審音表征求意見稿裡有些讀音還在調整,正確答案可能在2019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

3

憂慮未消:字音改動“也許不會出現”?

針對本文開頭提到的文章,還有專家表示,也許網友擔心的‘字音改動’根本就不會出現在正式發布的《審音表》中,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這一個“也許”二字,著實讓人“擔心”。“審音表”的征求意見稿,2016就已經出爐,但社會上絕大多數人並不了解。而這些看似荒唐的“別字”上位,“也許”不會有,然而“也許”會有啊!

語言文字從來都是變動不居、與時俱進的,當然也不能抱殘守缺,全依祖宗,一字不能易。

魯迅當年吐槽過一位名人說錯成語,把“每下愈況”錯說成“每況愈下”,所表達的意思也有偏差。眼下,“每況愈下”早已成為正確的成語了。這也說明,“約定俗成”確實可以成為語言規範新創的重要因素。

然而,“一個國家文化的魅力、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過語言表達和傳遞”。規範使用語言文字,代表著國家尊嚴和文化傳承,茲事體大。

如果少了誠惶誠恐的敬畏之心,在改動時隨意性太強,會帶來簡單粗暴、雜亂混淆甚至人文歷史的斷裂。

4

語言文學改革何去何從:很多讀音不能搞一刀切

語言文字的改革,要兼顧歷史流變、地域融合,要注意外來語言的吸收轉化,也要尊重約定俗成。但這並不是說,祖先魂魄所依的皇皇漢字,就一定要向“錯誤的大多數”屈服。

像“遠上寒山石徑斜(xiá)”,這樣的名句,幾乎是每一代小朋友開蒙必讀,這個讀音不僅合轍押韻且渾然天成。倘若改成“xié”,便讓晚唐七絕聖手杜牧陷入不會“押韻”的窘境。

久而久之,我們的後人還怎麽體會唐詩的鏗鏘優雅、宋詞的婉轉清麗?又怎麽給孩子解釋某處讀音的別扭和不押韻呢?

對此,王暉教授表示,

公眾應有一種開放的、動態的、辯證的語言發展觀

正所謂,“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也。”

語言的標準不同於其他標準

語言標準有時候說一不二,有時候可一可二,不一定非要有唯一標準。

“鄉音無改鬢毛衰”,衰是讀“shuāi”還是“cuī”這牽扯到古音是否應該保留,為了押韻可以讀 “cuī”,為了語音清晰可以讀“shuāi”,教材中對此改動,可能是為了小學生方便理解,但不一定非要按照這一理據。

對待這些讀音不要搞一刀切

追求古雅,為了押韻讀古音,不能說“shuāi”就錯。同時,在教學中、考試中,教師也不應告訴學生,這個讀音就對,那個就錯,畢竟對此類讀音的考察並不體現學生的語言能力。

如何解決讀音焦慮?

別字轉正、字音改動雖說是假新聞,但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仍不可避免地引起了部分人的“讀音焦慮”,尤其是對於當今視分如命的學生與家長。

教師可以這樣做:

掌握一些語音發展變化的基本常識。

比如,葉(xié)韻的問題,古今音變的問題,《國語異讀詞審音表》的發展變化的問題等等。

調整認識,授人以漁。

我們教學生,不是非要給一個確定的答案或者說結論,更要教給他們正確的思維方法。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他們知其所以然。

不妨給學生講一講語音變化這方面的常識,說不定有學生會因此對這個感興趣,願意進一步鑽研。

當然,如果學生非要追問考試的時候到底答哪個才對,那就告訴他要以哪個為準就好了。

學生和家長可以這樣做:

明白語音命題的基本原則

一般來說,語音題會盡可能避開那些生僻字詞的讀音,不是要像孔乙己那樣考“回”字有幾種寫法。

對那些因為審音修訂的讀音,如果存在爭議,也會有所回避。即使偶爾涉及,只要能拿出字典的證據,只要不是太老版本的字典,應該都算對。

落實讀準字音的三原則:“出聲讀,認真聽,隨時查”。

多讀多聽多練,要給自己找一些出聲讀的機會,尤其是那些經典詩文,更要出聲讀。有意識關注哪些讀音還不是很有把握,要做好確證和落實。

同時,聽別人的發音也很重要。同一個詞的發音,只要與自己不同,必然有一方出錯或者兩方都錯的可能。盡量聽廣播電視新聞,這些節目的主持人都通過一級甲等的國語測試,發音標準,可以學習。

要在平時就把讀音問題重視起來,絕對不能想著到初高三集中精力打殲滅戰,臨時抱佛腳的方式不可取。平時落實到位了,面對中高考讀音問題,那就是小菜一碟,完全可以輕鬆應對。

隨時查閱工具書

家長要及時給孩子更新相關的工具書,千萬別拿著自己當年用的字典詞典再傳給孩子用。須知字典的更新,不是單純的讀音的變化,還有很多詞條釋義等的調整。

某個字不認識,不要停留在查到讀音就算完成任務,而應該把該字的各個義項都通讀一遍。這樣做看起來很慢,很笨,但這很慢很笨的功夫常年做下來,必然見到大成效。

另外,自己動手查字典還能加深孩子對於字形字音的印象,比問老師、問家長得到的知識更可靠;同時,養成查字典的習慣有助於提高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曲高和寡,不意味著只能讓“曲”走“低”,相反,可以通過努力,讓“曲高”而“和眾”。

時下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和《中國詩詞大會》等電視節目的日漸流行,證明了這種努力的有效。

別字轉正的背後,是我們努力達到的“曲高和眾”,更是語言傳承沉著有序的步步相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