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SpaceX升空後,馬斯克的“蹦床”笑話刺痛俄羅斯人?

艙門緩緩打開,美俄宇航員們又一次在國際空間站勝利“會師”。不過,在站內等待美國同行的兩名俄羅斯宇航員沒有見到那艘再熟悉不過的聯盟號,取而代之的“龍”飛船通體潔白,仿佛從美式科幻大片中破屏飛來。

這張由美國航天局5月31日發布的視頻截圖顯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正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新華社 圖

當地時間5月31日,在從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並飛行19個小時後,載人的“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成功“捕獲”後,“龍”飛船的電源連接到了國際空間站。

毫無疑問這是SpaceX的巨大勝利,即使是不到24小時以前“星艦”(starship)重型火箭在發射台上的大爆炸也無法遮掩如此耀眼的成功。興奮之餘,SpaceX老闆馬斯克還不忘對俄羅斯人發話。

“蹦床成功了!”他在新聞發布會上打趣道,“這玩笑是講給懂的人聽的。”

關注SpaceX的台下聽眾們立刻會心一笑,明白馬斯克所指的人遠在萬裡之遙的莫斯科。2014年,俄羅斯宇航局局長迪米特裡·羅戈津曾嘲諷美國人,沒了俄羅斯提供的“聯盟號”飛船,美國宇航員只能“靠蹦床去國際空間站”。

當時美俄因烏克蘭危機關係緊張,美歐開始對俄製裁,俄羅斯則威脅反擊,不讓美國人用“聯盟號”正是可能的措施之一。像歷史上多次發生的那樣,航天再一次變成了一個地緣政治問題。

載人航天,乃至在此基礎上的載人登月、登火,是航天領域“皇冠上的明珠”,一向只有大國以國家力量才能推動。自加加林近60年前首次飛天以來,只有蘇(俄)、美、中三國先後掌握了載人發射技術。如今,“鋼鐵俠”馬斯克執掌的SpaceX正式成為了第一家擁有載人飛船發射能力的商業公司,甚至還“一步到位”實現了太空對接。

接下來做什麽?

在馬斯克看來,“龍”飛船的成功僅僅是更大計劃的一小部分。雖然馬斯克在網友中向來有“畫大餅”的名聲,甚至被指“靠科幻風格PPT兜售殖民太空”,但“獵鷹”火箭、“龍”飛船接二連三的成功自有其分量,逐漸打消了一些人的懷疑情緒。

馬斯克 資料圖

第一代“龍”飛船首飛於2010年,當時的定位是向空間站運送貨物,同時大幅降低貨運成本。第一代“龍”飛船總共進行了22次發射任務,其中成功21次,僅有一次因火箭爆炸導致船體被毀。由於可以重複使用,發射成本被降至太空梭的十分之一不到,而載貨能力卻能達到太空梭的三分之一。

此次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第二代載人“龍”飛船同樣保持了低成本優勢。美國目前購買俄羅斯“聯盟”飛船一個座位高達9000萬美元,而載人“龍”飛船只需要5500萬美元左右(也有稱2000萬美元),大幅降低美國宇航局載人航天方面的支出,省下來的錢可以用於其他項目。

在技術上,“載人‘龍’飛船最大的技術亮點是採用了首創的新型發射逃逸系統。飛船不需要火箭逃逸塔逃學生,而是利用自身裝備的8台‘超級天龍座’發動機逃學生。”航天專家龐之浩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介紹指出,“不同以往逃逸塔系統,飛船可以在上升階段任何時刻都能逃逸,更加安全。”

此外,“載人‘龍’飛船自動化程度很高,配備觸摸控制屏、全自動駕駛系統等,此次發射也將繼續驗證一些世界領先水準的航天技術,這對提升美國航天科技實力有不小幫助。”龐之浩表示。

首飛成功之後,SpaceX成為了首家具備獨立發射載人飛船能力的私營航天公司。作為一家考慮營收的私人企業,SpaceX已通過代理承接了兩個太空旅遊項目。在不遠的將來,四名付費乘客可以乘坐“龍”飛船,進行一次時長約五天的太空旅行。與以往太空旅行項目不同的是,“龍”飛船上的旅客不需要專業宇航員帶領,飛船可實現自主在軌和返回。在商業發射需求下滑的當下,太空旅遊或許能提供一些盈利機會。

有了發射訂單和其他盈利,SpaceX還有更加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目標。早在2016年,馬斯克就公布了“殖民火星計劃”,希望能夠在已被證實存在液態水的火星表面建立移民城市。

當然,馬斯克在激動情緒之下宣布的移民火星時間表頗有“畫餅”之嫌。目前離他規劃的2020年代後半段載人登陸火星的時間點已越來越近,“在本世紀內讓百萬人口移居火星”的目標則顯遙不可及。不過,“龍”飛船和獵鷹火箭的接連成功至少說明,殖民火星的首個基本條件——火箭和飛船的可重複使用性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在美國佛羅裡達州,搭載著載人版“龍”飛船的“獵鷹9”火箭升空。新華社 圖

美俄爭相研發新一代載人飛船

SpaceX在“娘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大力扶持下一枝獨秀,但其他航天大國不會放鬆追趕的腳步。在俄羅斯,緊迫感尤其強烈。

馬斯克在發布會上的小玩笑立刻“刺痛”了俄羅斯人。在俄羅斯社交媒體上,網友們用大量表情包發起了對俄羅斯宇航局局長羅戈津的嘲諷。他的名字甚至上了推特在俄羅斯的熱搜。

成了“網紅”的羅戈津沒有保持沉默,他的發言人立即回應了網上的討論:“我們真的不理解‘龍’飛船成功發射(在俄羅斯)製造的這種歇斯底裡情緒。(美國人)只是實現了早就應該實現的東西。”發言人還大度地為“龍”飛船喝彩,稱這“很棒”,美國人和俄羅斯人終於可以一起飛向國際空間站了。

嘴上恭維,但俄羅斯人也拿出了行動。5月31日,俄羅斯宇航局宣布將在年內測試兩款新型火箭,明年還將重啟塵封已久的登月計劃。兩次火箭測試之中,將於今年秋天進行的“安加拉”重型運載火箭試射值得注意,如果成功,將大大增強俄羅斯航天的發射運載能力。

法國《世界報》評論稱,不能不承認這一系列動作背後有強烈的緊迫感在起作用。異軍突起的SpaceX現在給俄羅斯航天系統帶來了巨大壓力。俄羅斯“聯盟號”飛船自2011年以來的壟斷地位受到了挑戰。多年間,NASA為支付“聯盟號”飛船的船票共向俄方支付了33億美元巨資。

面臨美國傳統和私人航天工業的雙重競爭,俄羅斯早早開始規劃自己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老將“聯盟號”是蘇聯科羅廖夫設計局(現為能源集團)研製的一款經典載人飛船,但在服役數十年後,俄羅斯政府急需研製一款具備可重複使用能力的新型飛船。於是能源集團在2009年開始了新型飛船的研製,當時被稱為“未來載人運輸系統”(PPTS),後在2015年獲得“聯邦號”命名。

“聯邦號”的核心技術指標是返回艙具備十次重複使用能力,且擁有服務艙更大的登月型號,能夠從月球軌道脫離返回,滿足俄羅斯對實現登月的需求。按照原定計劃,飛船投入使用後,將與俄羅斯自研的新型運載火箭“安加拉5P”搭配,實現俄羅斯宇航載具的更新換代。

然而,“聯邦號”的研製過程一波三折。與SpaceX初期頻頻遭遇的火箭爆炸、回收失敗等技術困難不同,能源集團的研製工作更多受到了經濟萎縮、預算下降等大環境因素的影響。2012年,能源集團就宣布完成了飛船的技術設計,只要預算經費按時撥付,2017年就可開始飛行試驗。2014年的地緣政治動蕩加上外部製裁和經濟萎靡,使得俄羅斯削減了航天預算。當年年底,俄方宣布新飛船的首次發射將推遲到2021年,後又宣布將推遲到2022年,而首次載人發射任務更要等到2024年。

近年來,“聯邦號”的研製進度繼續推遲,連運載火箭型號也遭到更改,改為新研製的“聯盟5號”火箭。到了2018年,由於該型火箭的研製問題,“聯邦號”首飛時間再度被推遲到2025年前後。

在那之前,俄羅斯仍將使用“聯盟號”來執行空間站的補給任務。俄羅斯宇航局則相信,美國將依然有需求與俄羅斯開展航天合作。“保證至少有兩個去國際空間站的途徑是很重要的,因為你永遠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麽。”羅戈津的發言人表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