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亮不是楊國福外甥,但這份關係表你得收好了

昨天,“張亮是楊國福外甥”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熱衷於吃麻辣燙、並且爭論“張亮好吃還是楊國福好吃”的網友們釋然了,怪不得都這麽火,原來是一家人。每日人物為此致電楊國福公司求證,一位負責人回應說,“肯定不是外甥,倆人平輩兒的,關係比表親還遠。”

儘管麻辣燙“雙雄”並不是外甥和舅舅的關係,但確實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兩位創始人都來自哈爾濱賓縣,也都是從東北走向全國。

不光是麻辣燙,在不同行業,一些品牌之間的關聯不為外人所知,但它們可能組成甚至佔據了一個行業,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為此,我們梳理了一番,奉上這份品牌江湖的“恩怨情仇錄”。

文 |易方興 李和息

視覺 |陳聃

編輯 |金匝

餐飲江湖

張亮和楊國福,究竟哪個更好吃?這個問題帶來的爭議,不亞於肯德基和麥當勞,豆腐腦“甜黨”和“鹹黨”。

作為麻辣燙屆的OPPO和VIVO,“雙雄”已在麻辣燙江湖盤踞多時,各自擁有龐大的粉絲。有麻辣燙愛好者總結出張亮和楊國福的“九大不同”,從店面顏色到湯底濃淡,一直細數到加盟費,最後得出結論:“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知乎上也有人提出問題:“為什麽張亮麻辣燙如此快地取代了楊國福麻辣燙?”評論裡100多人吵得不可開交,有人支持楊國福,說自己是楊國福的頭號粉絲,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家店的老闆娘”,還有人為張亮打call,說張亮物美價廉,並總結了張亮麻辣燙的十種搭配方法。

上圖為楊國福麻辣燙菜品特寫,下圖為張亮麻辣燙菜品特寫。圖/ 網絡

這樣的討論在7月1號達到頂峰:一名叫做盧詩瀚的網友宣稱兩家麻辣燙其實是一家人創立,張亮是楊國福的外甥,在舅舅楊國福那裡負責炒麻辣料,一乾就是三年多,出來後自立門戶,才有了“張亮麻辣燙”。這個頗有意味的信息很快登上微博熱搜,被轉發一萬多次,還有了9000多條評論。

為此,每日人物專門聯繫了哈爾濱楊國福麻辣燙餐飲服務有限公司,公司生產模塊的負責人回應說,“肯定不是外甥,倆人平輩兒的,關係比表親還遠。”

論起來,楊國福的誕生確實早於張亮。2003年,楊國福麻辣燙第一家直營店在哈爾濱永和街成立,名字叫“楊記麻辣燙”。兩年後,也就是2005年,1985年出生的張亮辭掉酒店後廚雜工的工作創業,在哈爾濱江北的黑龍江科技大學,租了一個檔口賣麻辣燙。這便是如今兩家麻辣燙霸主的“發家史”。

東北和麻辣燙的相遇也可能是宿命。2000年前後,在受到下崗潮影響最大的東北老工業區,許多人為謀生計走上街頭,迫切需要找到一種適合經營的高性價比小吃,麻辣燙也是這一時期火遍東北。

少有人知道的是,張亮和楊國福都來自哈爾濱賓縣。楊國福公司的生產負責人說,哈爾濱賓縣是麻辣燙行業的集聚地,除了張亮和楊國福之外,還有許多其它品牌,“一個村子乾,大家都跟著乾,這個行業就起來了。又都在東北,互相之間論一論輩分,可能都有點兒親戚,但(關係)都很遠。”

楊國福公司分為生產、銷售和加盟連鎖三個模塊,有意思的是,生產基地居然位於麻辣燙的故鄉成都。“我們是麻辣燙行業裡唯一掌握核心技術的,生產的調料要求純天然,不用香料,味道和其他的很不一樣。”結束採訪時,負責人不忘安利了一波自己的品牌。

不管是舅舅和外甥,還是遠親,畢竟是一個村子裡出來的老鄉,楊國福和張亮的推廣模式都像極了:兩家均以每年數百家的速度擴張加盟店,楊國福甚至達到了每年擴張1000家的速度。數據顯示,這些東北麻辣燙店鋪的數量,已經超過傳統中式快餐的“四大金剛”——蘭州拉麵、桂林米粉、黃燜雞米飯、沙縣小吃,到了現在,恐怕只有四川盆地的人們仍在抵抗它的進入,有網友為張亮、楊國福之爭留言說:論好吃的麻辣燙,四川必須有姓名。

與其為張亮和楊國福哪家麻辣燙更好吃爭執不休,不如思考另一個問題:為什麽起源於四川的麻辣燙會被東北人做得這麽火?

手機江湖

即便你沒聽說過段永平,也一定聽說過小霸王和步步高。被父母當作教育類電子產品的小霸王,對80後們意味著“遊戲天堂”,超級瑪麗、魂斗羅,至今還有人在玩著這些經典遊戲,美其名曰還童年債。至於步步高,從複讀機到點讀機,你也一定記得那個叫嚷著“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的步步高女孩,她在今年參加高考,被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專業錄取,高考成績還一度上了微博熱搜。

同樣,你可能沒聽說過沈煒和陳明永,但你一定看過江蘇衛視的主持人孟非總是在重複,“歡迎收看VIVO智能手機非誠勿擾”,或者聽到湖南衛視裡何炅播報,“歡迎來到OPPO Real快樂大本營”。如今,VIVO和OPPO穩居國產手機出貨量前四名中的兩位。實際上,VIVO和OPPO都是步步高孵化出來的品牌,而它們的創始人沈煒和陳明永,也都是小霸王、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的門徒。

段永平何許人也?人稱“中國版巴菲特”,曾有著200萬美元投資網易、兩年獲得近100倍回報的傳奇投資經歷,2006年他花62萬美元成為第一個拍下巴菲特午餐的中國人。先後創立小霸王和步步高兩大品牌,有人說他影響了80後後90後兩代中國人。

段永平與巴菲特相談甚歡。圖/ 網絡

就是這麽一個傳奇式的商人,在2005年時日子過得也不太安穩。受到新一代電子設備衝擊,傳統的複讀機、VCD產品銷量持續下滑。四十出頭的段永平本來已經退休,拿了美國綠卡,打算自此在美國加利福利亞的別墅陪陪家人,但步步高危在旦夕,他再次出山。

事實證明,危機和轉機隻隔一線。段永平接受《商業周刊》採訪時,用“崩潰邊緣”四個字形容當時的處境。當時步步高甚至已經開始討論破產之後員工的安置問題。為了衝出困境,“無數次的頭腦風暴之後”,決定推出在2001年就注冊好的OPPO品牌,由陳明永負責。

為了把OPPO打造成一個更加國際化的品牌,在當時的宣傳上,步步高有意淡化自己和OPPO的聯繫,在官網上都沒有OPPO的介紹。同時,請了諸多韓國明星來代言,讓人一度以為OPPO是個韓國品牌。OPPO有意做“中國版的iPhone”,也是先由音樂播放器殺入市場,然後開始造智能手機。

VIVO的前身是步步高音樂手機,由沈煒負責。由於和陳明永是同門師兄弟,大家採用的宣傳策略也基本相同,除了冠名一些大型綜藝節目之外,代言也都喜歡找韓國明星。2007年,當時步步高音樂手機找來宋慧喬代言,廣告主題曲《我在那一角落患過傷風》,當時以“達令達令”的哼唱魔性洗腦,至今仍在傳唱。

宋慧喬主演的步步高音樂手機廣告。圖/ 網絡

如今,OPPO和VIVO,這兩家師兄弟掌控的公司在手機領域也是殺得難解難分,慣用招式彼此都熟悉,這邊VIVO剛出個“1600萬柔光自拍,照亮你的美”,那邊OPPO就來個“前後2000萬,拍照更清晰”,打來打去一度難分高下。如今,VIVO專賣店旁邊必有OPPO,簡直就像是麥當勞附近必有肯德基。

用當下流行的一句話來解讀他們倆之間的關係,就是:“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依然是我們。”

互聯網江湖

在互聯網時代,你的周末可能是這樣開啟的:起床後使用阿芙精油護膚,中午去一家叫雕爺牛腩的店裡吃午飯,晚上又預約了個河狸家的上門美甲服務。最後驚訝地發現,這三家店的創始人居然是同一個人。

孟醒,網名雕爺,創業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創業早期,雕爺從清華紫光出來,投身IT創業,3個月燒完了創業的20萬。雕爺不服,第二次創業歪打誤撞,進入了化妝品行業。從做產品、設備代理起家,2002年創立自有品牌“納蘭美容”,鼎盛時期全國店鋪超500多家。但在全國美容行業逐漸退去熱潮之後,“納蘭美容”也沒有幸免於難,甚至還讓不少加盟商血本無歸。

但雕爺賺錢賺出了心得,甚至專門寫了本書《賺到女人錢(共享美容經營之道)》。2005年,正趕上中國互聯網蓬勃發展、移動端剛剛萌芽的階段,雕爺開始做一款名叫“阿芙”的精油。因為喜歡耐吉的口號“just do it”,也認為口號已經要堅持幾十年不變,並且要朗朗上口,最後雕爺選出來一個slogan:“阿芙,就是精油。”

雕爺一直鬱悶的一件事是,2005年阿芙精油在線下的推廣依然做得晚了,儘管已經開了幾百家線下分店,但始終都只是行業第二,行業裡有“721法則”,意思是行業第一可以分得70%市場份額,後面只能分剩下的。

雕爺想做到行業第一,每天都在尋找機會。2009年,淘寶對外宣布交易額已經達到了999.6億元,實際上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賣場,秒殺了各類線下實體店。雕爺終於發現,競爭對手進入互聯網的遲緩給了阿芙精油機會。他開始放棄傳統的在紙媒、電視台做廣告的老套做法,直接在微博上簽了500名網絡大V,比如央視《天天飲食》曾經的主持人文怡,利用口碑行銷,當年就在淘寶上帶來了9000萬的銷量。從此之後,一直佔據淘寶精油類銷量榜首。

嘗到了互聯網的甜頭之後,2013年,雕爺又用500萬買下香港的牛腩,宣稱做出更適合內地口味的雕爺牛腩。儘管是開的線下店,卻依然採用互聯網的行銷模式。比如,雕爺牛腩在正式營業前,借鑒了網遊的策略,搞了個“封測”。通過打造高級體驗用戶的優越感,營造良性口碑,從而吸引更多的玩家。除了邀請大V、明星、媒體人到店免費品嚐,他為此還專門買了一輛GMC大露營車接送明星。

由於封測期間,只有受邀才能吃上,雕爺牛腩蒙上了一種神秘的色彩。最成功的一次事件行銷要數,在正式開業前一天,留幾手到雕爺牛腩用餐,巧遇了蒼井空。這一事件又讓雕爺牛腩百度搜指數暴漲了10倍多,成為了當年最火的網紅店。

在這之後,雕爺沒有閑著,2014年他又推出了主打上門美甲、做O2O美容服務的“河狸家”。曾經有人總結過,雕爺的這些項目雖然跨界很大,卻也有著一以貫之的縝密邏輯:那就是只針對有一定消費能力的女性群體,具體到河狸家的項目,就是中產階級、女性、美。

2015年,“雕爺”孟醒在某電商大會上侃侃而談。圖/ 視覺中國

快遞江湖

對於中國快遞業來說,桐廬是個神聖的地方。

桐廬隸屬浙江省杭州市,地處錢塘江中遊,人口只有40多萬。但這裡隨處能找到快遞品牌的烙印,比如桐廬縣鍾山鄉政府前的大馬路叫做“申通大道”,鍾山鄉夏塘村口的小溪上,還橫跨著以申通快遞創始人聶騰飛命名的“騰飛橋”。

這裡孕育了佔據中國物流業大半江山的快遞公司,“四通一達”所有的創始人全部出自“桐廬幫”,這五家公司均由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人創立,且創始人都來自該縣鍾山鄉幾個相鄰的村莊,以及五家公司的工作人員中桐廬人均佔多數。和張亮、楊國福同一天被激烈討論的,就有一張解釋這些快遞公司創始人關係的圖片:

申通由詹際盛和聶騰飛兩人共同創辦,天天快遞由聶騰飛妻子陳小英的哥哥陳德軍創辦;韻達快遞是在聶騰飛車禍去世,由其弟弟離開申通創辦的;圓通快遞,是陳德軍的小學同學張小娟勸生意失敗的丈夫創辦的;中通快遞,由和陳德軍等人一同長大的小夥伴創辦……

網友製作的“桐廬幫”快遞族譜。圖/ @電商閑雜人 新浪微博

英雄多出身於草莽,對桐廬的快遞業來說也是如此。說到桐廬快遞,繞不開的一個人是聶騰飛,當年他只是印染廠的一個工人。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上海的外貿公司蓬勃發展,外貿公司產生了大量的報單業務,由於郵政常常需要三天才能送達,聶騰飛看準商機,悄悄幫企業遞送報關單。

據悉新京報報導,從那時起,聶騰飛、聶騰雲兄弟當時騎著自行車,在杭州城內派發名片,走街串巷拉生意。每晚八九點鍾,他們都會登上開往上海的火車,第二天凌晨三四點到站時,會有人在上海接應、派送。當時的火車票價是15元,遞送價格大概每單100元。豐厚的利潤催生了申通公司。在這之後,又迎來民營公司井噴式發展的階段和互聯網的浪潮。

隨著業務的擴大,聶騰飛等人很快發現,人手不夠用了。由於快遞業是一個勞動密集行業,聶騰飛和陳德軍很快想到了桐廬的家鄉人。他們尤其重視快遞的信用。比如包裹中途丟失的事情是絕對不能發生的,據說如果哪個桐廬幫的人私吞了快遞,就將被村裡所有人拋棄,這人永遠不能回到家鄉。

申通的跟隨者中,有人後來創立了圓通、中通和韻達。就像之前步步高面臨的狀況一樣,許多人都是危機之後無路可走,選擇了物流行業。比如圓通的喻渭蛟,原來從事建築裝潢,卻在一次工程中虧光了老本,不得已才開始從事快遞業。又比如中通的賴梅松,以前是做木材生意的,投了500萬之後發現已經無法抽身了,“要麽輸光,要麽做下去”,最後才有了現在的中通。

民營快遞公司蓬勃發展起來之後,中國快遞年業務量,也從2006年的10.6億件,猛增到2018年的500億件,翻了50倍,而今年估計會突破600億件。

只不過,競爭總是殘酷的,根據《南方周末》的報導,這幾家同樣出身桐廬的快遞公司如今關係比較冷淡,“走出大山以後,他們相互之間是不溝通的,自己做自己的生意。”

工人們在流水線上正在分揀各色快遞。圖/ 網絡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公號(ID:meirirenwu)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