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結婚就該判刑?這部《剩女》紀錄片真實到令人窒息

這 是 場 庫 的 第2387部 每 日 一 片

今天是「國際婦女節」。20世紀初的抗議,促成了這個節日的誕生。目的當然是為了爭取對女性的尊重和平等。

然而100多年過去了,這個世界依舊存在這樣那樣的不公與性別歧視。所以我們依然呐喊,依然在爭取作為一個人的自由。

在中國,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有個詞,開始頻頻出現:。意思就是到了該結婚生子的年齡,卻遲遲沒有對象。她就要開始接受周遭環境的排斥與異樣。兩個來自以色列的女性電影人將中國這種“剩”的現狀,拍成了一部紀錄片——《剩女》

這部由美國PBS製作的紀錄片引入國內後,掀起了討論熱潮。豆瓣評分直飆7.8,位居一周口碑榜單第二位。

可見它的共鳴有多強。儘管片子拍攝於2015年到2017年期間,但在國內,關於女性生育婚嫁的問題,一直具有較強的話題度。《中國剩女》片段片中選取了三位性格、出身、職業、經歷迥異的女性,來記錄關於她們“剩女”的那些事。第一位主人公:來自山東農村的邱華梅她是三位主人公里,最具反抗意識的。34歲,接受過高等教育,在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當律師。

獨立、自信、有理想、不將就。就因為遲遲未婚,成了家裡的“老大難”。父母看見愁,姐姐看見罵。只要回家,她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家人們說出的話,堪稱“金句”:-不結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不結婚的人應該判刑;-所有人都結婚,你怎麽能不結婚不生娃呢?-你索性別回來了,鄰居也就不會說閑話了。……每每講到這裡,邱華梅總會滿臉淚水。

她不理解,為何不結婚就像一種病,被人指責。她也受不了父母的情感綁架,尤其是父親說起小時候賣血供自己讀書的事情,如今未婚,好像是不孝。

事實上,邱華梅不是不想結婚,而是不想稀裡糊塗將就著結婚。為了滿足家人的夙願,她嘗試去婚戀中心去相親。剛見到工作人員的面,就被暗傷了一把。

對方毫無禮貌,把偏見當成直言,上來就說:

你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美女。不想生孩子?那怎麽結婚?沒人能接受。你職業不好,性格太硬,得柔軟一點。

在V姐看來,這哪是婚介所啊,明明是女德班。想把前來尋求幸福的女性培養成“該有”的樣子。而邱華梅的擇偶要求再正常不過了,她只是想要對方尊重自己,想要男女在婚姻裡保持平等。

這種要求,卻成了一大難題。來到公園相親角的她,更是遭受了冷眼。有個阿姨聽說她是律師,立馬反駁:那不行的,要是我跟你吵架,你動不動搬出個刑法、民法,我吵得過你嗎?

說來也是諷刺,明明是個談感情的地方,卻列出各種條件,被挑選。一邊追求做自己,一邊被環境打擾的邱華梅很痛苦。她在鏡頭前崩潰:

我有種深深的不安全感,感覺要跟所有人鬥爭,敵人有千軍萬馬。好端端的人生過成這樣,感覺就是因為沒有結婚。

既然無力改變大環境,也不想讓自己被同化。

邱華梅決定出國留學,讓自己好過些。

走前,她跟家人簡短告別,父親終於說出了多年來最中聽的一句話:雖然咱家沒有兒子,但你是我的驕傲。言外之意,去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吧……如今的她,找到了另一半,定居德國,並打算創立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

主人公二:來自北京的乖乖女徐敏28歲,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在電台工作。有房有車,年齡適中,條件優越,卻被催婚搞得頭大。

她最大的問題不是找不到對象,而是找不到讓母親滿意的人選。跟邱華梅一樣,徐敏也參加過相親活動。

不同的是,她在活動裡遇到了一些比較處的來的男嘉賓。但都被母親強勢的觀念勸退了:不是北京人不行,農村戶口不行,工作不穩定不行……在與母親的交談裡徐敏得知,父母的婚姻也是老人撮合的。

所謂“門當戶對”才是結婚的關鍵。只要母親不點頭,她就得一直“剩”下去。

主人公三:出身書香門第的蓋琪36歲,北京一所大學的助理教授。跟前兩個人不同,蓋琪對“剩女”的掙扎很短暫。她在一年內就完成了相親、結婚、生子的過程。

老公比她小很多,出身環境也相差甚遠。母親在她出嫁前說了一句話:還是應該走常人都走的路。意思就是,到了年紀就該結婚。

她曾思考過,自己的選擇是不是妥協。當擁有了世俗界定的幸福時,她自己真的幸福嗎?無從得知。至少,在外人看來,她很幸福,她不再是剩女。

這部紀錄片用一種相對客觀的視角,呈現了中國家庭對婚姻的看法。沒有鼓吹單身,也沒有讚同結婚。只是讓看到的人自己評判,選擇怎樣的生活。也算是一種開放式的討論。

被嘲諷、被乾預、被妥協,或許是當今中國女性面臨最大的不自由。早在2006年,國內提出了關於“剩女”這個詞的定義。隨著時代的發展,剩這個字,也落在了男性身上。剩男遇到的情況,不比剩女好到哪裡去。不過礙於刻板印象,大家覺得男性30歲不結婚並無大礙。相反,女性生來的歸宿就應該是婚姻。婚戀問題,就像“你吃了嗎”一樣,成了見面必問內容。竇文濤曾經振振有詞地對單身女性俞飛鴻說:你覺得老是一個人待著,精神正常嗎?

嗯???問出這個問題的人,正常嗎?面對這麽冒犯的提問,俞飛鴻直接回擊:為什麽從你們的聊天中感覺,結婚對於女性就是一種施捨?

沒錯,如果這種基本的性別歧視消除不了,踏入婚姻的女性只會越來越少。還記得前幾天,美國《Girls. Girls. Girls.》雜誌發布的女性廣告短片嗎?

片中用直白的文案,直指過去長久以來社會對女性制定的標準和準則。不止是婚姻,對女性的要求滲透在生活的點滴。

儘管經過一個世紀的抗爭,女性的地位有所改善,但在一些事情上,還是會顯現不足——比如,在這次疫情抗擊過程中,對女性生理期需求的忽視以及髮型不自由的束縛。

明明女護士的衛生用品缺口很大,可當問及醫院時,收到的回答是不需要。部分女護士為了不讓自己過於難受,還服用了黃體酮推遲經期。更有甚者,標榜女護士剃光頭……

別看這些不公平很小,卻足以傷透一個人的心。更足以讓人們忽視女性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每年的今天,我們都在提倡尊重女性。很多人覺得老生常談,覺得不以為意。但卻沒思考,這麽做的意義。經常倡導性別平等,都有這麽多細思極恐的歧視存在,倘若哪天沒了聲音,豈不是回到了最初?

其實,做出改變難嗎?一點都不難。很多人已經開始改變之前的強勢思維,去認同、理解女性的心情。比如,從大方說出月經開始。早些年,不少人羞於提到經期、衛生巾。可這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有什麽丟人的?

比如,婚戀、生育自由。女性不是生育工具,她們擁有決定人生的權利。女性不是附屬品,她們理應得到尊重。賈斯汀·比伯前幾天就給出了一個標準答案。主持人問到準備生幾個孩子的時候,他回答:這要問海莉,因為是她的身體。

李誕也在節目裡表現了對伴侶黑尾醬的尊重。很多次機場碰到粉絲想找黑尾醬合影,卻去征求李誕的同意。李誕回答:你要跟她合影,應該去問她可不可以,不是問我。

再比如,職業自由、接受教育自由等等。就像李宇春為婦女節創作的歌曲《給女孩》裡唱的那樣:請相信自己是很美好的存在;不用懷疑,這是宇宙獨一無二的色彩;願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心中寫滿愛。不止是女性,男性同樣如此。每個人都該自由自在,Do what you wanna do。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