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容忽視的「隱形病」!我們為什麼會對食物過敏?

對於一個吃貨來說,最要命的是啥子?

吃了怕長胖?

吃了怕不消化?

全都不對,以上這些都會影響生活的幸福感,但是最最令吃貨們痛不欲生的毛病,那就是食物過敏。

一旦出現過敏,就證明,以後那種你喜歡的食物,沾都不能沾。

特別是對於寶寶來說,他們的身體尤其脆弱,又不能言語,甚至有些孩子第一次過敏後的癥狀都不是很明顯,這是極其危險的。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下食物過敏,到底是怎樣發生的。

食物過敏——人體的免疫系統將攝入食物中的外來抗原物質(主要是一些蛋白質)判定為「入侵者」之後發動技能(抗體)進行攻擊並試圖清除的過程。

食物過敏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有一種理論認為,主要問題出在小腸的消化環節上。

如果在小腸裡蛋白質沒有被完全分解為氨基酸的話,就會有細小的蛋白質碎片殘留下來。

一般情況下來說,這些殘存的碎片沒什麼。

因為反正它們也沒法被吸收、進入血液,但是所謂防不勝防,總會有意外發生。

這個容易被忽視的意外多發點就是淋巴系統。

比如說蛋白質碎片會夾裹在一滴油脂裡混進淋巴系統,然後在那裡被免疫細胞逮住。

想像一下,免疫細胞在巡邏的時候突然發現淋巴液裡居然混進來一個本不該出現的花生蛋白,自然會群起而攻之。

如果同一種外來蛋白質,比如花生蛋白,第二次被逮到,這時免疫細胞已經比第一次準備得充分些了,一定會給予它更猛烈的回擊。

幾個回合之後,終於有一天,只要有花生進了嘴巴,得到消息的免疫細胞就會當場掏出它的衝鋒槍火力全開。

可是這樣的結果卻是使過敏反應越來越嚴重,比如有的人過敏時臉和舌頭都會腫的很可怕。

這個理論確實可以解釋不少由同時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的食物引起的過敏反應,比如牛奶,雞蛋,尤其是花生。

但是怎麼就沒聽說誰對培根過敏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也是肉做的,自然比較容易接受同類。

其實,經小腸引發的過敏現象,其根源肯定不僅僅只有油脂,比如螃蟹、花粉或者麥膠蛋白這樣的過敏原顯然不是「油脂炸彈」,同樣的,偏愛油膩食物的人也並不一定就比其他人更容易過敏。

還有另外一個理論做出了其他解釋:

小腸壁會突然門禁大開、變得容易滲透,食物殘渣於是就趁著這節骨眼溜進了腸道組織和血液中。

針對這一理論,科學家研究最多的就是麥膠蛋白過敏,麥膠蛋白是一種源於穀物類糧食(比如麥子)的多個單一蛋白質的混合物,是大麥,小麥,燕麥等穀物中最普遍的蛋白質。

要知道,穀類食物可不是心甘情願被我們吃掉的。

想想看,人家明明是莊稼的種子,而自然界的天性是繁衍後代,我們吃了穀物等於斷了莊稼的種。

所以,它們乾脆在自己的種子裡下點毒,是不是很陰險?

開個玩笑而已,下毒倒不至於,但是在人類的腸道中,有時候還沒來得及被分解掉的麥膠蛋白可以在腸道細胞間拱來拱去,使得那裡本來緊密排列的細胞變得鬆散,這樣它就可以趁機而入。

而麥膠蛋白這樣的不速之客自然是又惹惱了免疫系統——每一百個人裡就有一個人有遺傳性的乳糜瀉,而對麥膠蛋白敏感的人則更多。

患有乳糜瀉的人一吃小麥就會引發嚴重的腸道炎症,不僅腸道絨毛會損傷,腸道神經系統也會被削弱。

常見的癥狀包括肚子痛,腹瀉,小朋友會發育不良,或者天一冷就臉色慘白。

到目前為止,治療乳糜瀉的最好方法就是放棄麵食。

而對麥膠蛋白過敏的人,吃麵食雖然不會引起嚴重的腸炎但是最好也別吃太多。

就像螞蚱一樣,吃多了小麥會嚴重積食,少吃些,對它對小麥都好。

食物過敏的原理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其反應癥狀卻多種多樣,寶寶如果發生食物過敏會很痛苦,護理起來也會比較麻煩,關注《寶寶消化趣味學》,下一篇給你帶來關於寶寶過敏的乾貨知識。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