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恆瑞醫藥喜人三季報背後:“藥代”猛增 仿製藥佔主導

【財聯社】(記者 萬千)10月26日,恆瑞醫藥(SH600276)的三季度報告公布,業績仍然非常喜人,今年前三季度恆瑞醫藥實現營業收入124.6億元,同比增長23.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9億元,同比增長25%。不過,這背後的邏輯卻源自大量增加的銷售人員及仿製藥的銷售業績提升。

銷售費用高企 藥代團隊擴張迅猛

今年前三季度,總營收為124.6億元,而銷售費用就達到46.4億元,佔總營收37%。恆瑞醫藥的銷售費用年年創新高,近幾年更是大幅上漲,2017年銷售費用高達51.88億。而按照年平均22%的增速,2018全年銷售費用預計超過60億元。

來源:新浪財經

銷售費用的增長跟員工人數有直接聯繫,恆瑞醫藥的員工人數自2012年起就以每年平均2000人的數量遞增,截止2018年三季度,總人數高達1.48萬人,數據顯示,淨增的人員屬性基本上是銷售人員,即醫藥代表們。

2012年時,銷售人數為4316人,佔總數52%。2017年新增2200人,總人數達到8461人,佔比上升為57%。技術和生產人員各佔14.5%,為2160人左右。可見,銷售部門佔營收的絕對主力。

來源:Wind、財聯社

財聯社記者仔細翻閱其財報,以2017年年報為例,銷售費用可分為以下幾點:市場費用、差旅費、股權激勵費用及其它。其中,市場費用佔比近90%,用途在於各分支條線開發當地市場用。 值得關注的是,恆瑞醫藥的“醫藥代表”曾多次卷入醫療腐敗案,運用高額市場費用,與採購醫生達成某種協定,以完成銷售業績。抗腫瘤類藥物毛利潤往往在90%以上,其它藥物毛利也高達7、80%,而一次訂單都是以萬計數,其間可操作太空巨大。

來源:恆瑞醫藥2017年年報

進口腫瘤藥價格高昂,然而仿製藥價格因為多出來的中間環節,也降不下來。2017年1月9日國務院規定,在公立醫療機構藥品採購中推行“兩票製”,即藥品從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開一次發票,目的是壓縮藥品流通環節,使中間加價透明化,進一步推動降低藥品虛高價格,減輕群眾用藥負擔。2018年前三季度,恆瑞醫藥的銷售費用依然高企,且這是藥企普遍存在的現象。監管部門頒布的政策,還需要時間來進一步實施。

研發費用不及銷售費用的四成 仿製藥佔主導

相比之下,儘管研發費用年年投入加大,仍離銷售費用有不小的差距。今年前三季度的研發費用增長為17.4億元,同比增長39.7%。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14%,不到銷售費用的40%。

恆瑞醫藥藥品組成結構變化明顯,自2017年開始,從針劑藥和片劑藥變為抗腫瘤、麻醉、造影劑,佔營收比例分別為41.4%、26%和13.7%。

來源:Wind、財聯社

恆瑞雖是創新藥龍頭,但收入仍以仿製藥為主。恆瑞的藥物開發圍繞“創新+仿製藥+國際注冊”功能板塊,2017年有 17 個創新藥正在臨床開發,全年提交國內申請154件,國際PCT申請45件,不過目前仍只有兩款創新藥獲審批上市,其余均為仿製藥。

甲磺酸阿帕替尼為恆瑞醫藥第二個自主研發的創新藥,可延長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時間,於2014年12月13日獲得CFDA批準上市。2017年甲磺酸阿帕替尼片銷量為82.66萬盒,其中79萬盒為醫療機構集中招標採購,可帶來營收在11億-17.7億之間。而另一個創新藥艾瑞昔布,於2011年被CFDA批準上市,是一種消炎鎮痛藥。

來源:恆瑞醫藥2017年年報

創新藥研發過程漫長,得經過動物實驗、人體實驗、再經I、II、III期臨床實驗,技術壁壘和人才資金需求都巨大。且創新藥有專利保護期,時限一過,營收就會被仿製藥狙擊。而仿製藥,恆瑞醫藥早已深入布局,在研仿製藥逾百種,儘管利潤太空不及創新藥,市場推廣到位的話,依然是一門“好生意“。

2017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按收益計為12090億美元。同期美國醫藥市場總規模突破4500億美元,其中,仿製藥佔比進一步下滑至23.2%,而創新藥佔比高達76.8%。與之相比,中國製藥市場規模為2118億美元,但創新藥佔比不足20%。跟國內市場其他藥企比較,恆瑞醫藥確實已經成為國內創新藥龍頭,但還遠遠未到靠創新藥盈利的地步。

來源:《2018年中國製藥行業市場規模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