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臨朐-心中的小城

作者:劉福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城不在大,溫馨就行。朐城,便是這樣一座讓人感覺美麗而溫馨的小城。

(攝影:劉新華)

我出生在農村,在農村長大。第一次進臨朐縣城,那是三十八年前的1981年夏天,那時,我從師范學校剛剛畢業。父母考慮到日後我上班方便,於是便買了一輛自行車,我開始學騎自行車。幾天之後,也算是為了檢驗一下學習“成果”吧,吃過早飯,趁涼快我騎著自行車去了十八裡以外的東朱封村舅舅家。

七月的太陽,感覺格外大,離的格外近。空氣就像一股股熱浪一樣,讓人沒處躲沒處藏。上午九點多,天,沒有一絲的風。通紅通紅的太陽,直直的曬在身上,使人感覺就像在傷口上撒了一把辣椒面一樣,火辣辣的疼。

經過一路的“燒烤”,終於來到舅舅家。正巧碰上舅舅把鋸開的木頭裝好了車子,準備去城裡的木器廠賣。於是,我把自行車踮在一邊,擦了把汗,顧不上氣象的炎熱,便拾起車子和舅舅上了進城的路……

因為氣象炎熱,舅舅和我走小路。顛簸的土路雖然難走點兒,但畢竟還是近些。舅舅人實在,話“值錢”。他低著頭,看著腳下,跟在後面,不言不語,不緊不慢走他的路。而我推著車子,大步流星走在前面,渾身直冒汗。

或許是因為走了一路小路的緣故吧,來到城裡,走在一條筆直而寬闊的大路上,頓時感覺車子平穩且輕快了許多。這條大路,就是現在的民主路。在過去,那是臨朐縣城唯一一條像模像樣的大道。那條大道,從南關直通到北關。過去,在鄉下,廣泛流傳著兩句民諺:其一是“南關到北關,不用一袋煙”;其二是“南關到北關,城裡明了天”。其中,第一句的意思是說,從南關走到北關,差不多也就一袋煙的功夫。第二句的意思是說,沿著這條大路,從南關走到北關,整個臨朐城裡就逛完了。過去的這些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是,那時的臨朐縣城也就確實不大。

我第二次來城裡,是1981年的7月初,到縣教育局領取分配通知書。第三次來城裡,那是1983年的夏天,也就是我參加工作後的第三個年頭。那次,是我和幾個老師帶隊,領學生來城裡參加中考。那年,考點設在了城關聯中,也就是現在新華中學的前身。記得,學生來參加中考那會兒,學校剛建起不長時間,校園內操場和路面都沒整好。那時感覺,學校在縣城大西邊。學校門口前面是一條東西向的土溝,溝雖不深,但足有二十多米寬。西坦村和小衣家莊村一溝之隔,學校南邊西邊北邊都是莊稼地。順著土溝北邊的小路東去,到達城裡,便是臨朐最大的百貨商場——臨朐縣百貨大樓。那是一座二層樓,是當時縣城為數不多的樓房之一。

1985年5月,我被調入臨朐縣新華中學任教。那年,原來的“城關聯中”更名為“臨朐縣新華中學”。從83年到85年,時隔兩年,等我來到新華中學報到時,這裡完全沒有了兩年前的影子。學校門前的那條土溝,已經變成了一條寬闊明亮的大道——新華路。而道路兩側,不稀不密的排列著兩行法桐樹。除此之外,縣城還新增了另外幾條街道,即現在的龍泉路、興隆路和山旺路。這樣,朐城最初的城市布局,就由“三縱三橫”的城區大道所形成:駢邑路、民主路、龍泉路,以及興隆路、新華路、山旺路。縱橫交錯的城市交通,為這座小城增添了新的風采,也為這座小城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接下來的數年裡,朐城這座希望的小城,便像雨後般的春筍,在沂蒙山區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茁壯成長起來。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一座座小區相繼建成,一條條大路四通八達,一片片公園應運而生。

1997年秋,臨朐縣教師公寓第一期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我懷著一顆激動的心,搬進了期盼已久的住宅樓。在小城美麗的藍天下,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攝影:駢邑世家)

生活在這座小城,自然就愛著這座小城。愛著這座小城的人,愛著這座小城的一草一木。

(攝影:李升東)

(攝影:高樹磊)

每當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小城便顯得格外靚麗。此時此刻,佇立於句月亭向西望去,腳下,彌河彎彎,宛如一條玉帶系在朐山與小城之間。句月湖,平靜的湖面,仿佛一面巨大的平面鏡,映射著彌河兩岸燦爛美景與深深地藍天。朐山橋,車流如注,飛架於彌河兩岸,把古老的小城和美麗的朐山緊緊相連。城池,高樓林立,天氣萬千。西山,小城的後花園。綠色渲染著群山,繁花對映著藍天。這山與水的交融,藍與綠的纏綿,儼然一幅絢麗多彩、美妙絕倫的山水城畫卷!

(攝影:彌水清清)

溫馨的夜晚,佇立於朐山之巔,看萬盞燈火燃遍城池,觀小城夜空銀河墜落。讓小城之美撬動心靈,讓小城美景將思緒浸沒……

(攝影:杜德堂)

清晨,佇立於西山之巔,沐微微清風,嗅繁花馥鬱,觀自然風光,賞小城美景,無不使人沉醉,惹人眷戀。

心中的小城,山青,水綠,天藍。

心中的小城,溫馨,和諧,友善。

我深深地愛著這座小城,她在我心中,永遠是那麽靚麗,那麽絢爛。

劉福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