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吉三代在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細胞癌和肝臟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抗病毒藥物(DAA)相關治療方案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大多數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群體中的持續病毒學應答(SVR)率較高。然而,一些含有蛋白酶抑製劑的治療方案與肝毒性和肝功能失代償有關,特別是對於晚期肝硬化患者,妨礙了這類藥物在一部分患者(包括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中的使用。相比之下,吉二代(ledipasvir/sofosbuvir、Harvoni、MyHep LVIR、Hepcinat、哈瓦尼)和吉三代(Sofosbuvir+Velpatasvir、Epclusa、MyHep All、丙通沙)在失代償肝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療效已得到大量研究證實。

例如,ASTRAL-4研究評估了Child-Pugh-Turcotte(CPT) B級失代償期肝硬化HCV感染患者中吉三代±利巴韋林的效果。接受12周吉三代治療的患者,12周後持續病毒學應答(SVR12)率為83%,接受12周吉三代加利巴韋林治療的患者為94%,接受24周吉三代治療的患者為86%。

這類研究多在北美、歐洲、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進行,缺乏日本患者數據。吉三代已在美國、歐盟和其他地區獲批用於治療基因1-6型慢性HCV感染±代償性肝硬化患者,或聯合利巴韋林用於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

對於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日本目前尚未批準DAA抗病毒治療方案。因此,目前日本肝病學會(JSH)指南不建議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使用DAA藥物,因為缺乏安全性或療效數據。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能導致失代償期肝硬化。肝移植是一種可行的非藥物乾預措施;然而,在日本並不常用,2016年僅進行了438例肝臟移植手術。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發生肝細胞癌(HCC)、出血性皮炎和暴發性感染的風險很高。Child-Pugh-Turcotte(CPT)B級或CPT C級肝硬化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分別為80%和45%。慢性HCV感染伴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預後很差。安全有效的HCV治療藥物才能解決這一人群未滿足的醫療需求。

在一項3期研究中,日本研究人員評估了吉三代±利巴韋林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HCV感染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患者按1:1隨機分組接受吉三代±利巴韋林治療12周。完成治療12周後的持續病毒學應答率(SVR12)是主要療效終點。在入組的102名患者中,57%為初治患者,基因1型HCV感染佔78%,基因2型佔20%。61%的患者為女性,平均年齡為66歲(範圍41-83歲)。各組SVR12率均為92%(47/51)。在達到SVR12的患者中,26%的患者從基線到治療後第12周Child-Pugh-Turcotte(CPT)分級得到改善。大多數不良事件(AE)與利巴韋林的已知毒性一致。接受吉三代的4名患者(8%)和接受吉三代加利巴韋林的7名患者(14%)出現嚴重AE。

研究人員認為:「吉三代為失代償期肝硬化HCV患者提供了一種高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治療方法。聯合利巴韋林沒有改善療效,但卻增加了治療的毒性。」

研究表明,C肝仿製葯的效果和安全性與原研葯一樣相當優異。

本內容為醫伴旅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醫伴旅:尋找優質醫療資源,伴您走上康復之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