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老師去英國上課,教學方法為何飽受質疑?

前陣子,小威老師看了一部有意思的BBC紀錄片——《中國老師來了》。

2015年,BBC邀請了5位中國老師來到英國漢普郡的一所頂級中學,對該校9年級的50名學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中國式教學”教育實驗。從做早操、升國旗、穿統一的寬大校服,到做眼保健操、下午加餐、上晚自習,這50名英國學生體驗了中國學生的校園日常。

一個月後,他們和普通的英國學生共同參加了一場考試,以此檢驗新的教學方式是否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中式教育崇尚競爭、權威,講究集體意識;而英式教育重視個性、自由,淡化了競爭意識。

在紀錄片中,兩種教育觀念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其實在實驗的一開始,中國老師就和熱衷挑戰、質疑權威的英國初中生發生了劇烈的衝突。

中國老師傳統的“講台+板書”的教學方式,進度快、互動少,英國學生對此並不感冒,課堂很快失控。老師在講台前講課,學生們卻在下面聊天、開玩笑,甚至還燒水泡茶。

對此,紀錄片中的中國老師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們啞著嗓子不停地提醒學生認真聽講……

從試驗的情況來看,中國的教育方式需要學生自身具備較強的學習主動性。只有積極與老師配合,自主地將精力放在課堂上,才能更好地理解老師傳授的內容。

而英國的教育方式則需要老師想方設法,用引導、啟發或其他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再傳授知識。中英教育方式的差異之大,導致課堂上的英國學生不停地抱怨中式教育的“滑稽”與“無聊”。

在高強度灌輸式教學、早晚間自習、家長會等手段的作用下,接受中式教育的班級的平均分比普通班級高出了10分左右。

這樣的結果是令人欣喜的,但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更值得中國教育從業者深思。

紀錄片中有一個片段:英國校長旁聽了一節中國老師的課,聽完後直搖頭並吐槽:“是老師的教法導致了這一切亂象。”

為什麽國外的老師/校長會有如此結論?我們的教育方式真的那麽差嗎?

小威老師認為,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中國老師的確有提高的空間:

以單向灌輸教育為主,傳遞快但消化慢。

教學內容與實用場景關聯不足。

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能力較薄弱。

小威老師在思考,如果紀錄片中的中國教師在上課時使用101教育PPT,效果會不會不一樣呢?

比如在物理課、化學課上,中國老師常常專注於在台上做實驗,而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感。如果讓學生分組實驗,並通過101教育PPT移動端的“手機跟拍”功能,將學生的實驗過程分享到大屏上,讓他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個小組的操作細節,並對其進行討論,這樣的課堂是不是更具互動性和趣味性呢?

利用“3D虛擬物理實驗室”,在不具備實驗器材的條件下,也能讓學生們了解實驗步驟,甚至體驗操作。像玩遊戲一般,只要拖拽滑鼠,就可以對3D虛擬道具進行擺放、組裝、操控,從而完成電路組裝、運動場景的搭建等。

逼真的3D畫面、遊戲化的操作體驗,很快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在信息化教育2.0時代來臨的當下,中國老師也開始了新的嘗試和改變。

中國式課堂,也在越來越多元、越來越高效、越來越有趣。如果有《中國老師來了》第二季,情況一定會大不相同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