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還原歷史中的關羽:不是紅臉,出身儒學世家,精通一門手藝

關羽作為蜀漢集團的頭號武將,他的出身和來歷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謎團。清代以後,隨著《三國演義》的廣泛影響,加上清朝統治階級為了宣揚忠義思想,遂將關羽不斷神化,敕封其為武聖。到了近現代,關羽更是被稱為關帝,在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廟宇,影響力在某種程度上還要超過文聖孔子。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關羽早年間的經歷進行探究。而關羽的出身、家世、職業等,在層層抽絲剝繭下來,都有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說起關羽,不少讀者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紅臉大漢的形象。事實上,關羽的膚色和正常人無異。《王世貞弇州續集》中提到:“髯而美姿,觀白皙色。”《解州志》中亦雲,關羽的容貌特徵是“面瘦長而白”。種種記載表明,關羽在年輕之時,他是一個“小白臉”,並非是後世小說和戲曲中刻畫成的紅臉關公形象。

而《三國演義》成書時,民間早已有了臉譜化的特徵。這也就不難解釋,作者為了令關羽的形象深入人心,從而特意用紅色臉譜表達關羽的赤膽忠心。同樣的道理,莽張飛也就逐漸演繹成了黑臉,來凸顯其剛直、莽撞。

再說說關羽的家世,這也是不少人好奇的地方。清代《漢壽亭侯父祖辨》中,提到關羽的出身問題。有一個合理的解釋認為——關羽出自於儒學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曾在家中興辦私學,以教授弟子們《春秋》、《易經》為生。而結合關羽在正史中的一些經歷,從他的性格、價值觀、個人喜好等方面入手,其實也不難發現這個說法是很有根據的。

《三國志•張飛傳》中提到,關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後來陳壽對他的大概評價則是“剛而自矜”。這是關羽的一個突出性格,也是他後來遭逢大難的一個伏筆。但不可否認的是,關羽骨子裡透露出的高傲,正是那個時代中封建士人特有的清高和自負。如東漢末年的大儒孔融,名士禰衡、廖立、虞翻等人,他們在這一方面上,都有著相同的特性。

另外,關羽的家庭條件也說明了他們一家在傳統意識、門第觀念、孝悌觀念等方面的共同特性。關羽忠於劉備,不惜捨棄曹操的厚賜也要重回劉備麾下,這便是家庭條件對他造成的印象。有意思的是,關羽很早便與劉封相識,但在劉禪出生以後,他便轉而支持後者繼承大位。也就是說,關羽從小接受的“嫡庶有別”的思想,也就讓他做出了這個選擇。後來關羽敗走麥城,劉封見死不救,也未嘗沒有報復的心理。不妨做一個假設,如果關羽是劉封的堅定支持者,有野心的劉封又怎麽想盡辦法救下關羽呢?

除此之外,關羽的文化水準也是非常高的。關羽有一個習慣,喜歡半夜在營帳中讀書,而且他所讀的書,也無不是《左傳》這樣的儒家典籍。甚至在關羽與周瑜、曹操等人的書信往來中,關羽的言談舉止和不凡談吐,也得到了世人的認可。《三國志•關羽傳》曾注引《江表傳》曰:“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由此可見,關羽出口成章的名聲,都已經擴散到了江東地區。

關羽出生在儒學世家,但他在成年以後,卻陷入了人生低谷。此時他的職業很不入流,鐵匠或許是關羽這段時期內最有可能去做的職業。當然,筆者這麽說,也有兩方面的證據。關羽是殺人逃亡到涿郡的,但他在此之前,卻在解城附近活動。而解城從春秋時代開始,便已經有發達的工商業了,且冶鐵行業,也是當時較為火熱的職業。而關羽形象高大,也比較符合這個鐵匠的身份。

另外,據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記載:“關羽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鐵,為二刀,銘曰:萬人。及羽敗,惜刀投入水中。”同樣是在本書中,記載張飛鑄刀,作者特意說明了“乃命工匠”。由此可見,關羽在鑄造兵器上有著自己豐富的經驗和講究。從他親自冒險入山尋找好鐵來看,關羽對待兵器的態度,正是反映了他曾經作為鐵匠而養成的習慣。

說到這,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關羽既然出身於儒學世家,為何他長大後卻成了個打鐵的呢?顯然,關羽的家道中落了。《後漢書•儒林列傳》中提到一個現象:東漢王朝對《易》、《春秋》等儒家典籍的研究,是非常重視的,幾乎每一位皇帝都會參與到其中學習。這也不難理解,畢竟漢武帝在位以後,便開始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而在東漢時期,朝廷不僅為此專門設立了經學之類的博士,而且還在研究經學的龐大群體中,選擇優秀人才,作為備份官員的儲備。

正因如此,當時計程車人想要進入仕途,一般會有連個選擇。一是世家子弟出身,通過“舉孝廉、茂才”的身份做官,如曹操、袁術等人。二是 “經學致仕”,如公孫瓚、劉備曾拜大儒盧植為師,還有孔融、劉表等名士清流,也都是出身於經學大家的門下。正因如此,民間不少地方也出現了教授儒家典籍的私學場所。而關羽的祖父、父親,便是靠著教授門人《春秋》、《易經》等儒學典籍,以此來維持生計。

但到了東漢中期,桓、靈二帝昏庸無道,整日不思進取,導致國家禮樂崩壞,朝綱不存。因此除了一些世家大族有能力繼續走“經學致仕”以外,平常人家的子弟,已經無法選擇這條道理了。社會的急劇變化,讓本就清貧的關家境遇,變得更加艱難。不難發現,關羽長大以後,選擇了當時較為流行的鐵匠,也是為了彌補家中的開支。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王世貞弇州續集》、《解州志》、《漢壽亭侯父祖辨》、《古今刀劍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