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魏惠王為何被後世稱為“最會敗家的君主”?

魏惠王是戰國時期的魏國國君,魏惠王即位時正是魏國鼎盛時期。然而魏惠王有著好的出身,卻沒有過硬的本事,魏國稱霸的基業,在魏惠王手裡徹底被折騰光了,所以不少人把魏惠王列為“最會敗家的君主”之一。那麽,魏惠王是如何使魏國走向衰落的呢?這要追根到他的三次錯誤決策。

第一次決策失去了兩個可靠的盟友。

三家分晉,韓趙魏各成諸侯,但由於三晉處於中原腹地,四面環敵,這在地理位置上是十分不利的,魏文侯就意識到了這點,所以他很注重和韓、趙之間的關係。等到魏武侯即位,魏國急速膨脹的實力讓他發飄,於是開始欺負韓、趙這兩個小弟。但是經過一系列的探索,魏武侯發現戰略有誤,四面受敵自己吃不消,於是主動緩和了與韓趙的關係。

但是到了魏惠王當政時期,就徹底和韓趙兩國撕破了臉皮,三晉內部之間的鬥爭開始急劇升溫,而導致魏國衰落的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就是因為魏國率先攻打趙國和韓國,兩國不敵求救於齊國,齊國用圍魏救趙、圍魏救韓的打法擊敗了魏國。魏惠王為何非揪著韓、趙兩國不放呢,這是因為魏惠王繼位之初,韓趙兩家想著分掉魏國,而趙國更甚,卻想著殺死魏惠王,這就是魏惠王內心的“仇”,不過話又說回來,為了復仇而忽略國家利益,豈能不“敗家”?

第二次決策使魏國大梁成為四戰之地。

關於魏惠王的遷都的時間,歷來說法不一。總體認為魏惠王即位不久,就把都成由安邑遷到了大梁(今開封西北)。為何魏惠王要遷都呢?這是因為魏惠王想逐鹿中原,把魏國遷到大梁,也就離中原更加近,但是魏惠王絕對沒有想到,這次遷都是非常愚蠢的舉措。對於魏國而言,這次遷都使得魏國陷入了四面受敵的境地,從而加劇了中原各國的混戰,對於秦國而言,魏國的遷都則放鬆了對自己的壓力,使得秦國能夠更好地完成國內的變法運動,以致後來能夠順利東出。

第三次決策則讓魏國成為了眾矢之的。

遷都後,魏惠王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特別是在水利、農業方面,使魏國國力得到了發展,也使得魏國的威望逐漸提高。公元前343 年,魏惠王率領戰國七雄中的四個大國及一些中小國朝見天子,自立為王。稱王后的魏惠王,可謂風光無限。但卻引起了齊楚兩位大國的不滿,於是接下來這兩國一系列的軍事活動,全是衝魏國去的。公元前342年,由於魏惠王的錯誤安排,導致魏軍主帥龐涓被俘,不忍受辱自殺而亡。之後在秦、齊的夾攻之下不斷慘敗,魏國再也沒能回到霸主地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