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徐海東殲敵一部,軍官清一色黃埔生!少將包裹,透露重大情報

作者:卡迪羅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1935年7月,紅25軍在吳煥先、徐海東的指揮下,取得鄂豫陝根據地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是役,共殲滅陝軍楊虎城部2個旅,並重創2個旅。紅軍還一度挺進到距陝西省會西安20裡的地方,牽製住了原本計劃從西安開赴天水的東北軍第51軍於學忠部。紅25軍規模不減反增,僅在西安附近就招募新兵300餘人。

在西安郊區的一個區公所,紅軍戰士繳獲了許多報紙,包括一張近期的《大公報》,從上面才了解到,紅一、紅四方面軍已經勝利會師,並有北上甘陝的跡象。這時,鄂豫皖蘇區的紅軍地下交通員石健民,冒著生命危險從上海趕到西安,再輾轉來到紅25軍軍部駐地,送來了幾個月前的幾份文件,以及紅軍主力確實要北上的可靠消息。

7月15日晚,吳煥先召集有關幹部,在長安灃峪口舉行會議,在研究了這幾份文件和有關情報後,吳煥先指出,為迎接紅軍主力北上,同時也為可能到來的抗戰做準備,紅25軍應該立即北上,會合陝北紅軍,鞏固在陝北的根據地。在沒有上級指示的情況下,吳煥先能做出這樣正確的判斷,顯示出他具有極強的戰略全局分析能力。

當然,促使吳煥先做出全軍北上決定的,還有其他客觀因素。鄂豫陝根據地地處山區,人口較少,物產也較為貧乏,根據地的建設還不穩固,供養不起已經發展到四五千人的紅25軍官兵及地方幹部,而且周別敵軍力量還比較強大,只有向外線轉移才是出路。為了堅持鄂豫陝根據地的鬥爭,吳煥先在部隊出發前,給當地幹部留下了一個主力連加部分傷兵共200餘人。

開完會的第二天,紅25軍即從灃峪口出發,沿秦嶺北麓冒雨向西挺進,這時陝軍的兩個騎兵團和東北軍第51軍113師都先後尾追而來。為了甩掉敵人,徐海東、吳煥先指揮部隊在西進途中突然掉頭向南,揚言要進軍漢中,從而成功地迷惑了敵人。7月27日,部隊抵達留壩縣江口鎮,進行了重新整編和北上動員,此時紅25軍全軍轄第223225團和手槍團共近4000餘人。

7月30日,紅25軍繼續向西北挺進,擔任前衛的紅223團1營輕裝奔襲,直奔陝西鳳縣雙石鋪鎮。鳳縣,古稱鳳州,位於寶雞市西南,秦嶺南麓,素有“秦蜀咽喉,漢北鎖鑰”之稱,歷來是軍事活動頻發地區。秦末,劉邦經此進駐漢中;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曾從鳳縣經過;1932年,陝北紅軍也在這裡舉行過著名的“兩當兵變”。

雙石鋪鎮上,駐扎著蔣軍嫡系胡宗南部的別動隊4個連,這4個連可不得了,軍官幾乎清一色的陸軍軍官學校(即著名的黃埔軍校)學生,士兵都是中士軍銜,排長是上尉軍銜,連長是少校軍銜,可謂黃埔別動隊這支部隊正監督著一批抓來的民工,搶修西安至漢中的公路。面對紅軍的突然出現,這支毫無作戰經驗的禦林軍完全沒有防備,一下子就被徐海東率領的紅軍全部消滅,一個也沒走脫。

與這支別動隊在一起的,還有一個胡宗南總部的何姓少將高參,少將的包裹裡有不少蔣軍的文件和近期的報紙,這可真是天上掉下裡的禮物。何高參所攜帶的報紙,都是紅25軍從灃峪口出發後出版的,上面詳細登載著紅軍已翻越雪山等重要情報,這為吳煥先、徐海東繼續率部北上增添了信心。

相關情報還顯示,為了堵截紅軍北上,胡宗南已經將其全部兵力第1軍、新編第14師魯大昌部、第3軍王均部、新編第1軍鄧保昌部和第35師馬鴻賓部,均派往川西北與甘南邊境,而後方卻極度空虛。為策應主力紅軍,吳煥先、徐海東當即決定趁機挺進敵人後方,攻打天水縣城。

天水縣城有5個城門,似乎比較難打,因此徐海東僅率一個營攻佔了天水北門,在燒毀了這裡的造幣廠後,就匆匆撤離。紅軍攻打天水的最終目的,自然只是調動敵人,不明就裡的胡宗南被迫調第3軍12師回援,同時命原本準備南下堵截主力紅軍的第60師和補充第1旅原地待命。眼見調動敵人的目的已經達到,徐海東便率部撤出天水,在與吳煥先會合後,繼續踏上北上之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