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較真丨降膽固醇有害,要多吃豬油?自媒體別選擇性呈現科研證據了

較真要點:

1、最近,有文章稱:上海交大關於膽固醇的最新研究證明了長期以來倡導的“降低膽固醇攝入”是錯的,然後給出了用“動物油代替植物油”的飲食建議。但這個觀點是很有問題的。上海交大的研究是有科學價值的。但即使加上其他一些關於膽固醇的“新研究”,也遠不能支持“用動物油代替植物油”“多吃椰子油、豬油、黃油等油脂”的觀點。

2、營養指南的制定應基於同一領域的所有研究,並根據其實驗設計、應用範圍和數據結果進行匯總分析,才能得到“最接近實際情況的科學共識”,而任何“最新研究”,除非它的實驗嚴謹、數據可靠,並且能夠解釋之前數據與結論為什麽不合理。否則,它就只是一項“初步研究”,而不能認為就是“正確結論”。在營養學研究中,“最新研究”得不到“更一步研究”的重複與驗證,甚至完全相反的情況,也經常出現。

3、對於膽固醇的問題,美國心髒協會、哈佛大學公衛學院以及世衛組織等權威機構的共識依然是: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壞膽固醇”)水準升高,會導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以及死亡率。如果壞膽固醇水準過高,應該通過生活方式的調整甚至藥物治療把它降下來。食物中的膽固醇含量對血液膽固醇水準影響微小,但飽和脂肪、反式脂肪以及精製碳水化合物有顯著影響。

查證者:雲無心 | 食品工程博士

最近,自媒體上出現了一篇題為《上海交大最新研究:膽固醇低,這些癌症風險翻倍,還在吃降膽固醇的藥?》的文章。文章稱:上海交大的最新研究,證明了長期以來倡導的“降低膽固醇攝入”是錯的,然後給出了用“動物油代替植物油”的飲食建議。

這完全顛覆了現有的飲食指南。難道說“降低膽固醇”真的錯了,我們需要“升高膽固醇”嗎?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下面分開來說。

一、現有研究無法得出“降低膽固醇攝入是錯的,要用動物油代替植物油”的飲食建議

流傳文章中介紹的“低膽固醇不利健康”的研究有兩項:一項是複旦大學2018年發表的,顯示“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通常說的‘壞膽固醇’)水準與老年癡呆風險負相關”。

另一項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在2020年3月發表在《美國癌症雜誌》上的,顯示“壞膽固醇水準較低(

這兩項都是規範的科學研究,發表在經過同行評議的國際學術期刊上。也就是說,它的數據和結論,在科學上是具有價值的,也拓展了我們對膽固醇的認知。但是,即使加上其他一些關於膽固醇的“新研究”,也還是遠不能支持那篇自媒體文章所鼓吹的“用動物油代替植物油”“多吃椰子油、豬油、黃油等油脂”的觀點。

這是因為:

首先,“癡呆”與“癌症”只是影響健康的兩種指標,人體健康包括各方面的指標。在所提到的兩篇論文中,發現“壞膽固醇水準最低的人群”癡呆和癌症的發生率更高。而在此前的大量研究中,發現“壞膽固醇水準高的人群”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以及中風導致的死亡率明顯要高。即便不考慮兩方面研究的科學證據強度相差巨大,也需要綜合考慮壞膽固醇水準對各方面健康指標的影響才能做出合理的選擇。

其次,從上海交大這篇論文的具體數據來看,高的壞膽固醇水準雖然伴隨著低的癌症風險,但在壞膽固醇水準達到100-130 mg / dL 之後,就沒有明顯影響了。而對於心血管疾病,這個壞膽固醇水準以及更高的水準,則伴隨著更高的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風險。而通常所說的“高膽固醇”,往往比這要更高。所以,即便是綜合考慮,對於通常所說的“三高人群”,降低膽固醇對於總體健康依然是利大於弊的。

二、新研究能否顛覆此前結論還需要更加嚴謹全面的驗證與考量

很多自媒體文章喜歡介紹最新研究,尤其喜歡“挑戰/顛覆/改寫/推翻”了某條“科學認知”。

讀者也經常陷入這樣的困惑:同一種食物,去年說它有利健康,今年又說它有健康風險。到底是該吃還是不該吃呢?

營養學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一方面,一項具體的研究,通常都只是研究其中的一個或者幾個方面——一種食物可能對身體有某方面的好處,同時卻又對別的方面有危害,是很正常的事情。

另一方面,營養學研究的結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實驗設計的影響——即便設計和數據都沒有問題,一項研究的結果也往往只在特定的範圍內成立,難以推廣到普遍情況。

這就使得營養指南需要對同一領域的所有研究進行梳理,根據其實驗設計、應用範圍和數據結果進行匯總分析,才能得到“最接近實際情況的科學共識”。

而任何“最新研究”,只是在此前龐大的“所有研究”中增加了一份數據。它能否“挑戰/顛覆/改寫/推翻”此前的結論,不僅需要它的結論“與此前不同”,還需要它的實驗嚴謹、數據可靠,並且能夠解釋之前數據與結論為什麽不合理。否則,它就只是一項“初步研究”,可以引導科學家們去“進一步研究驗證”,而不能認為就是“正確結論”。其實,在營養學研究中,“最新研究”得不到“更一步研究”的重複與驗證,甚至完全相反的情況,也經常出現。

三、警惕“選擇性呈現科研證據”的陷阱,面對 “小眾觀點”,還是相信科學共識更明智

營養學的研究很難有“完全一致”結論。所謂“科學共識”,基本上是指支持這個“共識”的科學證據更加充分、更加完備。但因為種種原因,總是可能存在著支持“相反結論”的研究。如果專門去挑選這樣的研究來呈現,也就能夠“挑戰”“顛覆”科學的共識。

在邏輯上,確實存在著“小眾觀點”積累了足夠充分的證據,最後“推翻”之前“科學共識”的例子。但是,更多的例子,還是“小眾觀點”被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所否定,越來越“小眾”而湮沒在文獻煙海中。

對於廣大公眾來說,面對這種“小眾觀點”跟“科學共識”不一致的情況,還是相信科學共識更為明智。科學共識從來不是頑固不化,只要積累了充分可靠的科學證據,它就會改變。所以,等待“科學共識”完成自我升級修正,之後才去接受和采納,比起相信那些“選擇性呈現科研證據”進行的“挑戰”,犯錯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對於膽固醇的問題,美國心髒協會、哈佛大學公衛學院以及世衛組織等權威機構的共識依然是:

1、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壞膽固醇”)水準升高,會導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以及死亡率。

2、如果壞膽固醇水準過高,應該通過生活方式的調整甚至藥物治療把它降下來。

3、食物中的膽固醇含量對血液膽固醇水準影響微小,但飽和脂肪、反式脂肪以及精製碳水化合物有顯著影響。

想了解更多內容?微信搜索“騰訊較真辟謠”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