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總資產十兆兩年難破,交通銀行能否守住第六大行?

文 | 《財經》記者 張威

編輯 | 袁滿

在不斷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擁有百年歷史的交通銀行(以下簡稱“交行”),正在承受因自身轉型帶來的陣痛。

3月27日傍晚,交行披露年報顯示,該行資產總額達人民幣9.91兆元,較上年末增長3.93%,增速連年下滑,該指標在2016年至2018年分別為:17.44%、7.56%、5.45%。

而早在2017年末,交行資產規模已經突破9兆元,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家國有大行在資產規模突破十兆路上走得艱辛。

同一時間,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中國銀行總資產達到22.77兆元,同比增長7.06%;工商銀行資產總額達30.1兆元,同比增長8.7%。

數據背後,交行的第五大國有地位已經被撼動,去年年初正式加入國有大行行列的郵儲銀行,在去年一季度資產規模一舉突破10兆元,超越交行。

資產規模之外,交通銀行的其他幾項關鍵業績指標也早已承壓,2015年,招行的營業收入全面超越交行,2017年一季度,招行的淨利潤趕超交行。在總資產規模上,招行也在以年增近10%的速度快速成長。其年報顯示,2019年末總資產達到7.42兆元,比2018年末增長9.95%。

對於交行未來的發展,該行董事長任德奇在3月27日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交通銀行的戰略目標非常清晰,堅守建設最佳財富管理銀行的目標不動搖,同時不斷豐富和完善交行戰略的內涵,即核心要義是創造更多價值,提升最好服務,建設具有財富管理特色和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銀行。

部分接受《財經》記者採訪的業界人士表示,對於任德奇而言,交行未來發展如何,不僅僅要看接下來的戰略,還要看原有的體制機制能否改變;對於交行的人來講,一段時間以來,交行最大的一個問題,是領導更換過於頻繁。

總資產環比降200億元

年報數據顯示,交行2019年末資產總額達人民幣9.91兆元,雖然年度同比較去年增長3.93%,但環比三季度末卻罕見下滑200億元。

據《財經》記者了解,交行資產總額下降主要是因為該行壓縮了同業資產規模,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高收益的貸款資產中,2019年該行壓縮低收益的同業資金超千億元,同時,年末貸款餘額環比三季度增加近千億元。

2019年末,交行人民幣貸款餘額49259億元,是交行五年來較高的一個水準,交通銀行副行長郭莽說,“總資產增長相對平穩,重點在調整結構、優化供給。”

接近交行的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同業資金下調說明交行是有意為之。“自從有了同業業務,銀行資產規模擴張很快,但是從監管政策來看,監管並不希望銀行靠同業業務發展擴大資產規模,這對交行是一個好的現象。”

一位經濟學家向《財經》記者表示,資產總額季度減少200億元並不能說明太多的問題,而且200億元並非是一個很大的數據。但是作為國有大行,交行資產規模近年增速放緩值得關注。

交行資產總額波動下降的背後,反映其轉型升級正在推進。一位交行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交行高質量發展主要體現兩個方面:資產端注重內部結構調整,增加高收益貸款的同時,實現支持實體經濟的目的;第二,不追求資產規模的高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在宏觀經濟不景氣的當下,大力發展零售業務的招商銀行,業績好於交通銀行也在情理之中,交通銀行主要以對公業務為主。而宏觀經濟一旦出現好轉,未來交行的對公業務優勢也會重新顯現。

現實中,交通銀行對公業務優勢正在逐漸降低,零售業務的優勢尚待確立,在經濟難以預期見底的當下,交通銀行的轉型是一種必然。

郭莽介紹,2019年交行淨利息收益率1.58%,同比提升7個基點(注:1個基點即萬分之一),成為拉動盈利增長的主要因素。但他也表示:“2020年銀行的息差將承受壓力”,主要是受MPA(宏觀審慎評估)利率定價考核,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利率下行,以及疫情對貸款定價和資產質量影響的綜合判斷。

而受疫情影響,銀行不良率面臨反彈壓力。交行執行董事、副行長侯維棟表示,2019年交行不良率較年初下降0.02個百分點至1.47%,處於近年來的低點,但在疫情影響下,2020年資產質量將受到一定影響。

力圖改革破局

上述情況為交行接下來的轉型之路帶來了新的挑戰。現實中,近幾年來,自從某些業績指標被招商銀行超越,在市場地位以及業務發展方面,交通銀行一直試圖破局,並曾寄希望於混合所有製改革(下稱:“混改”)來改變所處的尷尬局面。

2014年7月,交通銀行在業內首個提出深化改革的建議。2015 年6月,交行深化改革方案獲得國務院批準同意。

2016年,時任交行董事長牛錫明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交行作為第五大銀行,要在用人上做出根本性改變有難度,因為改革要從實際出發,不能脫離實際,但作為改革也需要有實質性進展。

“混改推進比較困難,與相關的機制體制有很大關係。”某交通銀行人士提出,混改由牛錫明董事長在位時提初,交行也一直試圖尋找新的改革窗口。

交行亦在加強部門改革,《財經》記者此前報導,2018年,交行分別成立公司、同業和零售三大業務板塊,目的是希望板塊內業務能夠更好協同,提高業務效率。“板塊改革是業務經營需要,業績壓力大,要奮力趕超。”交通銀行某中層人士曾向《財經》記者坦言。

一位銀行業分析師指出,交行擁有比較好的業務基礎與風險、客戶優勢,當前,銀行業已經走過規模擴張階段,進入精耕細作新時期,管理能力對一家銀行而言至關重要。

“隨著任德奇從行長躍升為董事長,其權力範疇也從戰略執行向戰略制定延展。”上述交行人士指出,從一家董事長的角度來看,他會思考如何將銀行做大做強,與此前行長將業務做好的職務定位截然不同。

在發布會上,任德奇再次指出持續深化改革,激發金融活力。以流程再造為重點,做強金融機構治理經營特色化發展的能力,提高全集團的戰略協同力、響應力和執行力,將一個交行一個客戶理念真正落地,轉化為交行價值創造的能力。

上述分析師指出,交行定位財富管理銀行,這個大方向沒有問題,但是交行需要在操作層面和執行層面加強力度。交行最大的問題並非是被招行趕超,而是其如何提升自己,包括企業文化、執行力度以及對市場的把握和風險控制等。

部分接受採訪的業界人士表示,對於任德奇而言,交行未來發展如何,不僅僅要看接下來的戰略,還要看原有的體制機制能否改變;對於交行的人來講,一段時間以來,交行最大的一個問題,是領導更換過於頻繁。

掌舵人更迭過頻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比幾家大型商業銀行,交通銀行的高層變動較為頻繁,2018年2月,時任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不再任職交行,此前,牛執掌交行近五年時間,在之後的兩年時間內,交行董事長、行長幾經更迭。

當時接替牛錫明出任交行董事長一職的是時任行長彭純,之後在該行行長空缺四個月後,2018年6月,任德奇從中國銀行轉戰交通銀行,任該行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

隨著任德奇加入,交行“三長”曾一段時間補齊:董事長彭純、行長任德奇、監事長宋曙光,不過這種局面僅維持到去年初。

2019年1月,交行原監事長宋曙光,調任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擔任董事長一職。同年4月,僅僅掌舵交行一年有余,彭純再度回歸中投公司,出任黨委書記、董事長。之後,交行“三長”中,董事長、監事長職位均為空缺,在這期間,任職行長不足一年、還在熟悉交行情況的任德奇,代為履行董事長職責。

直到去年12月,相關組織部門對任德奇本人考察之後,任德奇正式出任交通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職。

對於任德奇升任交通銀行董事長,金融市場以及交行的人並未感到意外。“任行比較特殊,到達交行的時間並不長,而且他到交行不久就沒有了董事長。”一位交行人士向《財經》記者感歎,作為一個暫時履行董事長職責的行長,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和直接當董事長還是很不一樣的。

市場人士認為,任德奇到交行最初的一段時間,更多是處於觀察的狀態,隨著正式就位,其在建行、工行的經驗也會帶給交行價值參考。交行的人則相信,經過一段時間觀察,任能看明白交行與其他銀行的差距,以及需要改進的方面。

“我們下面的人還是蠻期待的,因為之前董事長一直不定,對交行來說是很不好的。從任行角度來講,在正式任職董事長之前,很難真正開展很多事情。”一位交行人士說到。

畢業於清華大學的任德奇被交行人評價為,帶有很強的工科思維,做事講究條理。根據任的履歷顯示,任德奇出生於1963年,1988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有高級經濟師職稱。

在進入交通銀行之前,任德奇先後在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任職多年,2003年8月至2013年10月,先後擔任中國建設銀行信貸審批部副總經理、風險監控部總經理、授信管理部總經理、湖北省分行行長;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擔任中國建設銀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

2014年7月,任德奇加入中國銀行擔任副行長,開啟了職業生涯的新高度。進入中行一年之後,任於2015年10月起兼任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2016年9月起兼任上海人民幣交易業務總部總裁,2016年12月起任中行執行董事,在離開中國銀行前夕,任位列中行第一副行長之位。

上任董事長之後,任德奇會從哪些領域突破交行現有的局面,備受市場和交行人關注。“交行行長應該還要空缺一段時間,所以,新董事長不僅是整個戰略,而且從整個執行角度是一把抓,這對任總體來說應該也是一個好事,做事情會更明確一點。”一位交通銀行人士坦言。

寄予科技再突圍

交行高質量發展轉型收益頗顯。

2019年,交行實現淨利潤(歸屬於母公司股東)人民幣772.81億元,同比增長4.96%;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0.02個百分點至1.47%,撥備覆蓋率171.77%;資本充足率全面提升,年末資本充足率達14.83%。

儘管交行管理層在線上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去年交行多個數據呈現亮點新高,鑒於一方面被四大行甩在後面,另一方面被郵儲、招行施壓,進一步的突圍還有待交行來完成。

交行正寄希望科技引領該行未來的發展。

數據顯示,該行報告期內境內的科技人才同比增幅為60%,佔比為4.05%,比上一年提升了1.33個百分點。同時,該行正在加速推進金融科技的三項重點工程。

一是確定了IT架構的轉型方向,由集中式向集中與分布式並行轉型,落實自主可控策略。二是IT管理架構的優化,充足了一部、四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成立了業務與科技深度融合的敏捷迭代的分業務條線的科技團隊。

“在金融科技的應用上,公司金融業務推廣雲端銀行等產品,打造鏈接金融生態、健全金融生態,通過金融家產品孵化出近20種產品,上線對接客戶超過5000戶。”郭莽介紹,在金融科技運營方面,新版的手機銀行在三個月前上線,現月活躍數已超過5000萬戶,在數據應用方面,精準了解客戶需求,相關客戶的資金留存率已超過96%。

郭莽指出,堅持科技引領是交行推進戰略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金融科技一定是商業銀行現在和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去年也是交通銀行數字化、智慧化轉型步伐提速最快的一年,投入佔收入的2.57%,未來有望突破5%—10%。“

在具體實操上,郭莽表示,交行當前重點著力做好三件事:一是新一代核心系統的建設加快完成,到2021年要基本建成分布式的通信系統,實現IT的敏捷、數字化、智慧化;二是構建科技和業務融合的體制機制,加快敏捷反應;三是提升數據治理,將科技引入到金融管理的全鏈條。

但在金融科技這條路上,仍可謂勁敵不少。

去年,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2018年“陀螺(GYROSCOPE)”評價體系評價結果,其中體系智能化能力披露了各家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真實投入,從數據來看,上榜銀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從此前普遍佔總營收的1%升至2%,部分城商行金融科技投入佔比達到了3%以上,以此進行計算,銀行業整體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一年就近千億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