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家觀點】糖尿病的康復治療

播放GIF

糖尿病(DM)是由多種病因引起體內胰島素缺乏或拮抗胰島素的激素增加,或胰島素在靶細胞內不能發揮正常生理作用,致使葡萄糖、蛋白質及脂質代謝紊亂,而導致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的綜合征。

其典型癥狀可以概括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約有半數的糖尿病患者無任何癥狀,而II型糖尿病患者則以肥胖居多。此外,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皮膚瘙癢、四肢皮膚感覺異常(發麻、針刺樣感、蟻走感)、就餐前心慌、手抖、視力模糊不清等癥狀。

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感染等,慢性併發症則有心血管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眼部病變和糖尿病足等發生。

飲食療法、運動療法和藥物療法是目前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康復治療方法,其中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是基本,在此基礎上制定合理的康復治療方案,進行針對性康復治療,有利於使患者的各項化驗指標達到較理想水準,延緩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診斷標準

出現糖尿病臨床癥狀且隨機血糖≥11.1mmol/L(200mg/dl),或FPG(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中2hPG(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200mg/dl),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飲食治療

1、基本原則:

嚴格控制每日總熱量的攝取量;合理搭配三大營養素(糖:蛋白:脂肪=50%-60%:15%-20%:20%-30%);平衡膳食,拒絕垃圾食品,保證維生素和電解質的攝取量;合理分配三餐,保持有規律的飲食時間;終身維持。

2、每日熱卡

每日熱卡=30kcal/kg(成人)(休息25-30kcal/kg,輕體力勞動30-35kcal/kg,中體力勞動35-40kcal/kg,重體力勞動>40kcal/kg)。標準體重=身高cm-100*0.9;BMI=身高*身高*22(正常為18.5—23.9;超重≥24;肥胖≥28;),體重控制目標應維持在理想體重的±5%左右。

3、一日三餐

一日至少保證三餐,早、中、晚餐要定時、定量。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合理分配三餐,三餐比例 1/3:1/3:1/3或 1/5:2/5:2/5。注射胰島素或易發生低血糖的患者,在三餐之間加餐,加餐量應從正餐總量中扣除,保證總量不變。不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也可酌情少食多餐,以降低單次餐後血糖。

4、補充維生素

適當補給維生素與微量元素,主要是鋅、鉻、硒、釩等,多食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低鹽飲食,每日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6g以下。

避免食用油炸的食物,限量用油,成人每日不可超過25克。限制飲酒,特別是合併肥胖、高血壓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根據水果對血糖的影響,每天可食用200克左右的水果(約90千卡熱量),但同時應減少25克的主食。

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有利於減輕患者體重,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脂質代謝,維持患者運動能力,提高患者生活品質。但同時也容易誘發低血糖、高血糖及酮症酸中毒、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加重糖尿病併發症、損傷骨關節軟組織。

1、適應證:

輕度和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只有在病情穩定、血糖控制良好時方能進行適當的運動。

2、禁忌證:

酮症酸中毒及高滲狀態,空腹血糖>16.8 mmol/L或由嚴重低血糖傾向,增殖性視網膜病,嚴重糖尿病腎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急性感染,糖尿病足,新近血栓形成等。

3、運動處方:

以個體化為原則,因人而異進行運動訓練,注意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適可而止。

運動種類:

有氧運動為主,通常採用有較多肌群參加的持續性周期性運動,如步行、慢跑、登樓、游泳、劃船、有氧體操、球類活動等;

運動強度:

遵循個體差異,以目標心率作為評定運動強度大小的指標,一般採取低至中等強度,從最大耗氧量(VO2max)40%開始,逐漸進入中等強度運動(VO2max50%-60%),BMI>30或中重度肥胖者應採取中等或更強(VO2max60%-80%)的運動。

運動時間:

餐後1-2小時可開始運動,根據個體耐受能力,一般每次10-40分鐘運動頻率:每天一次或每周3-4次。

4、注意事項:

(1)II型糖尿病患者制定運動方案前,應對患者進行全身體格檢查,有條件時進行一次運動試驗,以早期發現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潛在的心血管疾病,還應了解患者既往的運動習慣和愛好,以使患者能長期堅持運動鍛煉。

(2)正確處理藥物、飲食和運動三者的關係,必須在嚴格控制飲食基礎上進行運動治療,且不可隨便降低藥物治療量。運動前口服降糖葯或胰島素的劑量應適當減少,胰島素的注射部位應避開運動肌群,以免加快該部位的胰島素吸收,並應避免在胰島素作用高峰時運動,可能誘發低血糖。

(3)運動時血糖明顯增高的患者不宜運動,長時間高強度運動時,可適當每30分鐘補充糖分。每周至少進行1次空腹血糖(FPG)和餐後2h血糖(2hPG)測定,每2-3月測定1次糖化血紅蛋白(HbA1c),每年進行1-2次血脂、心功能、腎功能、神經功能和眼底檢查。

藥物治療

1、口服降糖藥物

(1)磺脲類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第二代:格列苯本脲(優降糖), 格列齊特(達美康),格列吡嗪(美吡達), 格列喹酮(糖適平),格列美脲(亞莫利)。

(2)格列奈類:

瑞格列奈:苯甲酸衍生物,0.5-4mg/次,三餐前服用,最大劑量16mg/次;那格列奈:D-苯丙氨酸衍生物。

(3)雙胍類:

二甲雙胍:250- 500mg,Tid。

(4)噻唑烷二酮類:

羅格列酮:4-8mg/d;吡格列酮:15-30mg/d。

(5)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

阿卡波糖:50-100mg, Tid;伏格列波糖:0.2μg ,Tid。

2、胰島素治療

(1)適應證

適用於I型糖尿病;DKA、高血糖高滲狀態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各種嚴重的糖尿病急性或慢性併發症;手術、妊娠與分娩;II型糖尿病β細胞功能明顯減退者;某些特殊類型糖尿病。

(2)使用原則

根據血糖水準調整胰島素劑量;不同時間的需要量不同:早晨>晚上>中午;每日注射2次的胰島素分配:早晨2/3,晚上1/3;不同製劑的胰島素可以聯合使用。

(3)胰島素劑型及用法

糖尿病足

1、減輕足部的壓力

(1)溫水洗腳;

(2)使用治療性鞋襪,柔軟舒適,鞋內避免有粗糙的接線和縫口,鞋尖有足夠的太空讓足趾活動;

(3)使用開放型運動鞋或特製的矯正鞋;

(4)足前部損傷時採用「半鞋」(half-shoes)或 「足跟開放鞋」(heel-sandals);

(5)全接觸式支具或特殊的支具靴;把足裝入固定型全接觸模型,該模型不能移動,可以減輕潰瘍部分壓力;應用拐杖和輪椅。

2、運動治療

針對病變特點對患者進行床上患肢被動運動、床邊患肢主動運動、輔助器械運動等,改善下肢循環和站立平衡,促進糖尿病足患者康復。

急性感染期患者應製動,感染控制後的組織修復期,除病灶局部關節外的近端及遠端關節應加強康復訓練。足部保護性感覺喪失的患者推薦游泳、騎自行車、劃船、坐式運動及手臂的鍛煉等運動方式;

患者可作患肢伸直抬高運動、踝關節的伸屈活動、足趾的背伸蹠屈活動;禁忌長時間行走、跑步和爬樓梯。

( 1 ) 患者仰臥,雙腿上舉,與床面呈60°-90°,停留至腳尖蒼白或局部缺血時,約0. 5-2 min 將腿放下;

(2)將腳垂至床沿下,直到腳底發熱或充血(2-5 min) ,然後腳踝向上下左右活動約3 min,至腳部顏色紅潤;

(3)患者仰臥,用毛巾包裹熱水袋溫暖腳部5 min 。整個運動約10 min 完成,每天反覆約1 h ,年邁體弱者可由他人幫助完成。

3、理療

患者分泌物減少或無分泌物時可應用紅外線照射,使患者血管擴張、循環血量增加、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功能、促進滲出吸收、加速肉芽組織和上皮的生長。紅外線燈頭對準潰瘍面部位,距離30-50 cm(最佳距離取決於烤燈的功率),操作手貼近患者患處,用前臂橈側皮膚感覺溫度適中為宜,1-2 次/ d , 30 min/ 次。

4、局部護理及外科治療

積極有效的局部治療措施可避免患者截肢致殘。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處理潰瘍面,避免耐葯菌和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早期清創宜先處理小範圍的嚴重創面或對較嚴重創面做局部處理,不宜做大面積擴創手術。待患者全身和局部微循環改善,炎症控制後再做清創處理。

傷口用3%雙氧水清除膿性分泌物,針對潰瘍部位、大小以及DF分級採用不同換藥治療方案,小創面可濕敷,大創面可用聚維酮碘紗布濕敷4-8 d 後清創,定期做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根據實驗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及時切除壞死創面,徹底清創引流,促進創面肉芽生長。

足深部感染時需住院治療,包括應用廣譜抗生素、切開排膿、皮膚移植甚至施行截肢術等。

糖尿病足清創、治療、按摩

本期編輯:Amy

播放GIF

下載立刻收穫驚喜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