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築夢情緣》:一部民國行業劇如何安放現實關懷?

2019年6月8日刊|總第1801期

“只要我們所有人團結在一塊兒,中國造就一定能抗衡外國造。”

由霍建華、楊冪主演的電視劇《築夢情緣》接近尾聲,這部民國勵志劇的現實關照在收官之際再度凸顯。民國匠人研製出的中國紅磚無疑和當下華為研發的“中國芯”一樣,都在向世人宣告自主創新的重要性。

在影視劇市場百花齊放的今天,“行業劇”憑借特殊的題材優勢逐漸繁榮起來,已經成為國產劇的一大類型。然而,在人們的印象中,行業劇一般都是反映當下職場生活的現代劇,而《築夢情緣》卻將關注點投向了民國時期上海的建築業。

儘管《築夢情緣》是一部民國劇,但是它在創作上自覺穿越歷史和今天對話,不管是劇中人物的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還是華洋之辨的文化探討,以及實業報國的商戰元素,無不讓今天的觀眾感同身受。播出期間,《築夢情緣》CSM55城收視率持續破1,蟬聯省級衛視全國網收視第一,並成功登頂省級衛視三網收視第一。

非典型民國劇,時代感融入敘事

和當下流行的民國劇不同,《築夢情緣》沒有把民國建築業當做一個輕飄飄的背景板,而是對民國初年的社會風貌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塑造人物和推動故事發展的情節設置上,花費了不少工夫。劇中對於時代背景、建築專業領域的還原以及精致的服化道均獲得觀眾好評,引發觀眾自發撰寫“科普貼”。

民國時期,不少知識精英選擇留洋學成歸來報國,但也有一些人養成了“食洋不化”的毛病。錢鍾書在《圍城》中曾經諷刺一位經常炫耀自己留洋經歷的人,說他的口頭禪是“兄弟我在英國的時候”。而劇中的杜少乾(張峻寧 飾)剛回國時,也一直安利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教育理念,並且做出“東西方文化之間的關係,是差距而不是差異”的判斷。

杜少乾還多次以“賓夕法尼亞大學不招女學生”來貶損女建築師傅函君(楊冪 飾)。這部民國建築劇為什麽會特意提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因為著名的女建築師林徽因就是賓大畢業的,《築夢情緣》講述了一位民國女建築師的傳奇故事,提及賓大有明顯的致敬。

1924年9月,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學習。梁思成在美術學院建築系,因建築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即注冊在美術系,但是她仍選修了建築系的主要課程,實現了自己的志願。

此外,在專業能力遭到父親質疑之後,傅函君拉著沈其南參觀一個建築設計大賽展覽,其中有一幅作品就是她化名報名而入選的。而劇中表現的這次建築設計競賽,其實就是1925年舉辦的中山陵設計競賽。本次設計大賽共收到應征圖案四十餘份,全部陳列於上海大洲公司三樓,而《築夢情緣》正是表現了這次展覽。

劇中反覆提到的“上海第一高樓”,其實參考的是1929年建成的沙遜大廈,也就是現在廣為人知的“和平飯店”。這座當時有著“遠東第一樓之稱”的沙遜大廈,有著19米高的墨綠色金字塔形銅頂,它的建造歷史和劇中的時代背景十分吻合。

展現時代群像,刻畫匠人風骨

作為一部有年代感的行業劇,《築夢情緣》會讓人聯想起經典港劇《大時代》,它們都是通過關注某一行業從業人員的人生波折和命運起伏,從而來反映時代的風起雲湧。並且,兩部劇在類型元素上都比較接近,家族恩怨、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愛情、商戰、復仇……然而,《築夢情緣》的人物在精神風貌上具有明顯的現代性。

“建築是一門涉及藝術的科學性技術,但藝術並不是它的核心,而是人與建築的關係。它最大的思想性在於對人的關懷,是居住者的舒適感。”在畢業典禮上,女主角傅函君發表的一番演講,旗幟鮮明表達了自己的“建築觀”。這種極具人文關懷的言論既塑造了人物形象,也應和了當下關注民生的市政理念,易於被大眾接受。

因為林徽因的存在,民國女建築師有一定的時代原型,但是民國女企業家就一定程度超越了時代。傅函君在父親病重她臨危受命接管家族企業,是她人物高光進階的關鍵轉折點。“唯一不會被時間摧殘的東西就是才華,它不會被外界環境所改變,相反,越是逆境,它越能被激發出來,展現出更多的可能性。”這種努力奮進的拚搏精神充滿感染力。

霍建華飾演的沈其南身世坎坷,經過多年工地實踐的磨煉,實現了從建築工人到商界大亨的逆襲。他雖然出身底層,但懂得通過上夜校不斷提升自己,甚至為了民族大義而公布了“中國紅磚”的配方,實現了從人生價值的自我升華。

傅函君和沈其南都是對建築行業有信念感的人。傅函君說,“建築是凝固的歷史,你們各位都是時代的鑄就者,可能我們很快會被遺忘,但是我們留下的建築是永恆的。”沈其南則表示,“一直以來,土木工程都被視為泥水木匠所乾的粗活,既沒有科技含量,也沒有藝術涵養,所以我們這些傳統建築才會被洋人建築師所佔領。”

《築夢情緣》全景式展現了那個年代建築從業者的熱血群像,劇中主人公堅守信仰、熱血築夢的勵志故事,給觀眾帶來情感衝擊的同時,也引領了正確的價值觀走向,主人公對於信念的堅守和對於夢想的執著,展現出熱血、匠心的中國建築人情懷。

從文化自信到自主創新

在《築夢情緣》中,如果說“築夢”的第一層含義是個人奮鬥的人生價值之夢,那麽第二層含義毫無疑問是民族複興的家國情懷。這主要體現在思想上的“華洋之辯”和器物上的實業報國。

梁思成在“為什麽研究中國建築”一文寫道,“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築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在建築理念上,《築夢情緣》從頭到尾體現了對本國既有歷史與文化的一種“溫情和敬意”。

在中國現代化的浪潮中,傳統文化一度遭到一定批判。以本劇所表現的建築行業為例,租界的繁榮帶動上海的建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摩登化浪潮中,中國固有的建築形式被漸漸地冷落了。但是一些有識之士在接觸了西方文明之後,還是提出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的倡議,傅函君正是這樣一位民族建築師。

在與杜少乾的論戰中,傅函君理直氣壯地講到,“任何一種文化,都是建立在多種文化不斷交流的基礎上的。你一味貶低我們國家的文化,去效仿西方的文化,等有一天中國文化失去自身特色的時候,我們要怎樣告訴自己的後輩,中國是唯一沒有斷代的文明古國。”

如果說楊冪飾演的傅函君在精神上有著強烈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那麽霍建華飾演的沈其南則是一位“實業報國”的實乾家。在“發展華界,抗衡租界”的浪潮中,沈其南公布了中國紅磚的配方,並且號召全行業精誠團結,讓中國造來抗衡外國造,爭取建築行業的自主權。

近代以來,中國在學習西方的進程中,有過“器物”“文化”“制度”三個層面的實踐。《築夢情緣》重點表現了中國人在前兩個方面的覺醒,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既要自主創新,又要文化自信。就這樣,一部民國行業劇憑借大格局和當下複雜的國際時局產生了互動。

【文/楊文山】

The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