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醞釀了7年的AR眼鏡,卻談不上顛覆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10月6日報導(文/張鵬會)

過去幾年,神秘的混合現實公司Magic Leap一直吊著大家的胃口,成立6年無一款產品問世,甚至僅用概念便4年融資超過23億美元。

伴隨著期待與質疑,2017年12月,Magic Leap終於公布了第一款AR頭顯Magic Leap One,官方稱其為“Creator Edition版本”。新品一出,迅速在國內外科技圈掀起一陣波瀾。近日,這款產品也陸續開始發貨,國內不少開發者陸續收到了此前預訂的產品。

近日,在靈犀微光舉辦的AR技術分享上,獵雲網記者體驗了這款醞釀了7年之久Magic Leap One。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款產品是否打造了真正顛覆的AR體驗。

朋克美學外觀

Magic Leap One的外形是蒸汽朋克風,沒有採用一體式設計,而是將其光學部分與芯片部分做了分離,共包含3 個部件:Lightwear(頭顯)、Lightpack(便攜式電腦)以及Control(無線控制器),並配有獨立充電器。

Lightwear頭顯外形是頭箍狀,機身呈現金屬感的深灰黑色。仔細觀察,會發現頭顯的正面分布著8個圓點:分別是4個傳感器、1個指示燈、1個相機和2個麥克風。此外,頭顯後部一左一右分出兩根數據線接入便攜電腦。

Lightpack是個光滑的灰色磁盤,包括電源和音量按鈕,外加3.5毫米耳機接口和USB-C接口,用於充電和傳輸數據。當設備啟動時,LED燈將亮起。

Lightpack外形比較輕巧,有兩種佩戴方式,一種是直接插入口袋,但不能將其完全塞進口袋,會影響散熱;一種是用Magic Leap提供的背帶,將Lightpack像單肩包一樣跨在肩上。

Control的體積不大,可以一手握住,擁有力回饋功能,並支持6DoF追蹤。搖桿正面有一個可以觸控的圓盤和一個Home鍵,圓盤上的LED燈可以點亮。

最後,不得不囉嗦一下參數:硬體方面,Magic Leap One搭載英偉達 Tegra X2 多核處理器,其中包含四核ARM A57 CPU,雙核 Denver 2 CPU 和基於 NVIDIA Pascal 的 GPU,具有 256 個 CUDA 核心;內置 8GB RAM + 128GB ROM(可用 98GB ROM)存儲組合;支持藍牙 4.2 和 USB-C;內置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官方稱續航時間可達 3 個小時,還提供USB-C PD 充電器。

最大驚喜是強互動功能

獵雲網記者之前體驗過市面上的幾乎所有的AR/VR頭顯,相比之下,Magic Leap One的體驗最好,有驚喜之處,但卻不及其給人的期望。筆者將從佩戴體驗、光學顯示、內容、互動、手勢輸入、對環境的感知和理解等角度談一下上手體驗。

在佩戴體驗上,Lightwear是“傻瓜式”佩戴,用戶只需拉開頭環戴在頭上,並適當調整位置即可。舒適度上,Lightwear的貼面鼻托和額頭材質比較親膚,頭後部的海綿也起到了緩衝作用,但壓迫感較重,第一次佩戴時,筆者感到耳部微微的疼痛,鼻梁也有負重感。

佩戴後,進入任何一款應用內容之前,Magic Leap One需要先感知周圍環境,構建數字地圖。Magic Leap One系統能自動掃描房間內的實際表面,包括水準和垂直平面,然後在現實物體中顯示3D數字對象。

熟悉HoloLens的朋友知道,微軟的這款設備在掃描環境時只會提示你觀察四周,並無具體的方向說明,用戶往往是不知所措地左顧右盼。但Magic Leap One的用戶引導則比較清晰,界面會有虛擬箭頭提示你向哪裡看,一般5秒即可掃描一個位置,直到設備識別出周圍的地面、天花板、牆壁、以及環境中的物體。

在光學性能和整體影像品質方面,這款眼鏡相比HoloLens有較大的提升。Magic Leap One的視場角將近50°,比HoloLens的30°大不少,卻無法達到虛擬與現實融合所要求的大視角沉浸。畫面表現上,由於使用了多個焦點平面,聚焦的畫面也更自然。

不過,體驗過程中會發現,畫面有時會出現抖動的情況。虛擬影像雖然很立體,但是不夠真實,影像邊緣會有點反光、文字有些模糊、一些物體甚有些透明。

在內容方面,獵雲網記者現場體驗了Magic Leap的對象創建工具《Create》。這款AR遊戲展示了Magic Leap One的強互動功能,是給筆者帶來的最大驚喜之處。

Create是一款類似於《我的世界》(Minecraft)的創造類遊戲,戴上眼鏡後眼前會顯示出一個數字櫥窗,上面有各種各樣的物體,你可以用圓形觸摸鍵選擇,選中後按住扳機鍵,將它拖至你想要放置的地方。它的強互動功能體現在三個方面:

虛擬物體與環境的互動,筆者將恐龍從遊戲界面丟到地上時,恐龍會摔倒,然後自己爬起來。

虛擬物體與虛擬物體的互動,如果在恐龍旁邊放了另一隻恐龍,兩隻恐龍會打起來;如果在恐龍旁邊放了一個戰士,恐龍還會衝上去把他踩扁。

人與虛擬物體的互動,不論是戰士還是恐龍,他們在地面上跑動的時候,都會避開桌腳不會撞上去,好像在真實的環境中奔跑一樣。

此外,Magic Leap在手勢輸入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靈犀AR技術人員現場介紹道,眼鏡可以在沒有控制器的情況下,跟蹤不戴手套的手。例如當畫面中的3D對象投擲了一塊石頭時,用戶可以用手勢阻擊這塊石頭。這說明頭顯的跟蹤系統不僅可以用來手勢識別,也可以用於手部跟蹤,包括單個手指和關節,以及阻擋、握拳和其他手勢。

在對環境的感知和理解方面,AR成像只是一個透明的影像,不像實際物體那樣可以相互遮擋,而Magic Leap的頭顯上有多個攝影頭和深度攝影,可以感知太空,實現遮擋效果。

MIT科技評論記者曾體驗了一個名為“Dr. Grordbort’s Invaders” 的遊戲,她可以朝機器人開火,當她的子彈打到家具或者牆壁上時,會出現熏燒的黑色痕跡。

“效果不如預期”

美國東部時間8月8日8時8分,Magic Leap One創造者版本正式在美國地區發貨,售價2295美元起(HoloLens的開發者版本3000美元)。

第一時間拿到Magic Leap One的外媒記者,也紛紛寫了測評。不過,外媒大多都表示不如預期、不如影片和推特上的吹噓,即使如此,他們也都幾乎一致認為Magic Leap One是目前最好的AR眼鏡。

The Verge記者表示比較失望,“AR就是一些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比如在一個現代化的辦公室中出現一個迷你小恐龍。Magic Leap One一直宣稱要完成這樣的使命:讓人們相信這個不可能存在的東西。然而當上個月我去總部體驗時,一切並不如所期望的。”

他認為,Magic Leap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內容,很多內容都在暴露技術的局限。例如,一些內容是關於水下體驗,可由於視場角不夠大,無法體會這種感覺,而且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任何內容能真正達到科幻場景級別。

MIT科技評論記者描述到,當她佩戴上Magic Leap One,看到海龜在房間裡飛,戳它們的時候還會留下了小氣泡,還可以開槍射擊“躲”在牆後的機器人。總的來看,視覺效果清晰生動,在某些情況下,能同時看到幾個位於不同深度的數字影像。

《連線》雜誌記者 Jessi Hempel 認為,如果回到三年前,恐怕沒人會懷疑 Magic Leap 的魔力。然而,當Magic Leap 遲遲不能兌現承諾,那些被第一波熱潮鼓動的熱血“信徒”們已經對 Magic Leap 的革命性 AR 產品不再抱希望。

畫大餅還是顛覆?

說Magic Leap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公司並不為過。三年前,Magic Leap的一段3D裸眼特效影片引發了全球轟動。

影片中,一群人圍坐在體育館裡,一隻鯨魚從地板中一躍而起,濺起巨大的浪花,然後頭部重重拍下,整個體育場瞬間變成海洋,現場觀眾驚歎到紛紛鼓掌叫好。

這則影片如同染了病毒般,幾乎傳遍了地球的每個角落,所有人都被這個場景震撼了。然而,沒人能搞懂這家公司的產品原理,這家公司不在科技聖地矽谷,而是藏身於佛羅裡達。

在神秘與質疑聲中,Magic Leap成立七年來一共獲得谷歌、阿里、微軟等一眾巨頭的23億美金投資,似乎真的要搞個“大動作”。現在,Magic Leap的員工數已達 1500 名。

Magic Leap One 發布後,市面評價褒貶不一。對此,Magic Leap CEO阿伯維茨又一次畫了大餅,他表示,Magic Leap以後會有“生物指標”(biomarkers)功能,AR頭顯能感知你的呼吸、心跳、歎氣以及其他生命特徵。

其次,Magic Leap還想以一些“奇特”的方式改變我們與電腦的關係。阿伯維茨透露,他們正在致力於雙AI助手,一個用於執行低級任務,一個與人類平等相處。阿伯維茨表示,“如果你違反了條款和規則,或者對AI非常粗魯,你可能會失去訪問權限,並需要重新獲得訪問權限。”

顯然,Magic Leap正在探索AR與AI的結合,AR更多的是輸出,AI才能解決輸入,兩者結合才有一個完整的互動體驗。

總體來看,Magic Leap One是目前市面上能提體驗到的最好的AR設備了,無論是從光學顯示、SLAM、UI、佩戴舒適度等方面來說,都是一個新的水準。

但Magic Leap對我來說,更像一款熟悉產品的優化版,而不是一場革命。對於這款“神話”級別的AR眼鏡,它帶給我的驚喜,遠遠不如第一次體驗到Oculus Rift和HTC Vive時候的震驚。

不過,這畢竟只是Magic Leap的開發者版本,它的真正意圖是為開發人員提供這個設備,向世界展示它的潛力,然後努力製作一個更完美的後續版本。Magic Leap One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未來,在消費級別的AR眼鏡到來之前,Magic Leap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