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後一次進入隔離病房,最後一次查房

【編者按】

2020年春節,寒風凜冽,病毒肆虐。

萬家燈火團圓之際,有一群人他們“逆行”向前,放棄假期,放下家庭,堅守在臨床第一線。

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早日戰勝疫情,守衛人民健康。

從1月26日起,澎湃新聞浦江頭條欄目推出《醫護日記》,記錄那些在臨床一線為人民健康而戰的醫護人員。

2020年3月26日

例行早交班,北三病區總共還有12個病人,今天會有4個出院、3個轉科,還剩下5個病人暫時不能出院。

鄭軍華隊長指示,今天的主要任務,是把病區內的2個危重症病人、1個重症病人安全轉運到南六病區,其余病人爭取後面幾天轉移到其他病區。病人轉移結束後,要對病區進行大掃除,清理垃圾、整理物資,徹底消殺,把兩個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病區歸還給金銀潭醫院。

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部分隊員在金銀潭醫院隔離病房合影

其中一位要轉科的危重症病人,是我們重症一組的,這也是我們組僅剩的一位病人,把他轉走後,我們組的病床上就沒有病人了,今天將是我們組在金銀潭醫院的最後一天臨床工作。

一大早,我們重症一組的六名隊員傾巢出動,再加上專家組組長周新主任,總共七人,這是2個多月以來組員們首次齊聚一堂,足見大家對站好最後一班崗的重視。交班的時候,鄭軍華隊長和周新主任反覆交代轉運病人的注意事項,落實具體流程,例如氧氣鋼瓶準備好了沒有,人工呼吸氣囊準備好了沒有,呼吸機是否能隨床移動,從北三樓到南六樓的最佳路線是哪條,走哪個電梯等等,每一處細節都考慮周到。醫生和床位護士合理分工,有負責轉運病人的,有負責電梯準備的,有負責移交病歷資料的,有收拾整理病人個人物品的。

為了能讓接班的醫生快速準確地了解病人的病情,早在兩天前,周新主任就要求我們製作PPT,把患者的病情變化、治療過程和各項檢查指標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地寫出來,附加上患者典型的影像學圖片、做氣管鏡時錄製的視頻,親自交給南六病區的接班醫生,確保醫療安全萬無一失。

一大早,上海醫療隊重症一組的六名隊員再加上專家組組長周新主任,傾巢出動,將僅剩的一位病人轉往南六病區

一切準備就緒,在周新主任的帶領下,重症一組的全體隊員最後一次穿防護服,非常莊重地在防護服上寫下名字,最後一次進入隔離病房、最後一次查房。來到病床前,患者神志清楚,心電監護顯示,生命體征平穩,呼吸機工作正常。看到這一幕,我們著實有點不甘心,病人情況穩定,如果還能在我們手上治療一段時間該多好,我們都希望看到他拔管脫機的那一天。但是為了病人的安危,我們必須從大局出發,服從醫療隊的安排,今天一定要把病人安全轉移到南六病區。

病房裡沒有轉運呼吸機,需要人工呼吸氣囊接氧氣瓶,在轉運途中臨時給病人做人工輔助呼吸。為了確保轉運途中的安全,在周新主任的指導下,先給病人撤掉呼吸機,連接人工呼吸氣囊,有節律的手動捏放氣囊,觀察病人有無危險。還好,觀察了一會,指脈氧儀顯示,病人的血氧飽和度一直是99%,可以轉運。護士馬上給南六樓打電話,通知對方準備接收病人。於是,大家推床的推床,推車的推車,拿藥的拿藥,拎東西的拎東西,醫護人員協調一致,浩浩蕩蕩的隊伍穿過長長的走廊,來到病人專用通道乘坐電梯。

下到底層,大家一起推著病床走過一段院內道路,一路上密切觀察著病人的病情,生怕出現意外。幸運的是,指脈氧儀顯示,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始終維持在98-99%,心率在100-110次/分,沒有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一路顛簸後,順利來到南樓病人通道口,早有護士在電梯口守候、無縫對接,把病床推進電梯,直達第6層重症病區,那邊的護士已經等在門口了。為了避免搬動病人出現意外,我們乾脆調換了病床,把空床拉出來,把躺著病人的床直接推到了床位上,馬上連接呼吸機、心電監護儀、繼續輸注治療藥物,另有組員帶著病人的資料,和接班醫生進行交接工作。在整個轉運過程中,病人的情況一直很穩定,交接班工作順利結束,大家如釋重負,推著空床返回北三病區。

在返回的路上,有人提議拍一張照片留做紀念,於是一位護士幫鄭永華(右一)和全體組員拍了一張圓滿完成轉運任務的全家福

在返回的路上,大家輕鬆愉快、談笑風生。有人提議拍一張照片留做紀念,於是一位護士幫我們拍了一張圓滿完成轉運任務的全家福。

鄭永華在北三病區門口

鄭永華在防護服上簽名。這三件寫滿上海醫療隊隊員名字的防護服將分別贈送給金銀潭醫院、萬豪酒店、東湖區政府作為紀念

回到北三病區,安置好病床,穿過走廊來到更衣處,嚴格按照消毒流程,最後一次脫下防護服,離開隔離病房,回頭一望,居然有一點依依不捨。回到辦公室,簡單整理了一下我們第一組的辦公桌,大家一起離開醫院回酒店。至此,經過2個月的不懈努力,我們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重症一組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北三病區的醫療任務圓滿結束。

鄭永華在武漢市醫療救治中心留影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整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