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確診肺癌就一定要做刺穿活檢嗎?會造成轉移嗎?—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提示:一、什麼是穿刺活檢?

簡單來講穿刺活檢是通過醫生手裡一根細細的穿刺針,穿刺到患者疑似發生腫瘤的部位,取得腫物內部的一些組織成分,對其進行病理學檢測。


穿刺活檢在腫瘤的治療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腫瘤選擇哪些手段治療,往往有賴於穿刺活檢得到的病理結果。


二、穿刺活檢的實施

穿刺手術需要藉助影像學成像來指導完成。臨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有超聲引導和CT引導下穿刺兩種方式。超聲引導更適合淺表淋巴結和腹部的一些器官如肝臟、腎臟等;骨頭、肺臟一般採取CT引導方式。


以CT引導下肺部腫瘤穿刺活檢為例:我們會讓患者以一個舒適的體位,平靜地躺或趴在CT掃描床上,對病變區域進行局部CT掃描,確認腫瘤的位置後,設計穿刺到腫瘤的路徑和穿刺到腫瘤的哪一個部位。


穿刺時會打麻藥,患者不會感到很痛苦。


和肝臟、骨骼的穿刺活檢不同,肺是最複雜的穿刺活檢部位,因為其器官的活動性(手術過程中一般會讓患者短時間憋住氣)、和腫瘤本身位置的特殊性(臨近心臟、大血管)以及手術併發症較其他器官多(患者不舒適的感覺會更多)。


三、肺癌纖維支氣管鏡取活檢,與穿刺活檢相比

這兩種檢測手段在臨床中解決的是不同需求的問題。


支氣管鏡活檢像做胃鏡一樣,用軟製的管子從口咽部逐漸放到主支氣管、分支氣管處,通過直接觀察發現位於氣管內的腫瘤或者通過攜帶的超聲探頭探查到位於氣管外較近處的腫瘤進行穿刺活檢。它適合深方的腫瘤,也就是離氣管比較近的腫瘤或氣管內的腫瘤。


但它的缺點是,通過超聲成像的方式由氣管內向外探查,往往看不清楚,無法觀察到腫瘤內部和周邊的細節資訊,就像一個盲人引導另一個人盲人過馬路,這樣的條件下進行穿刺就變得非常危險,容易造成穿刺誤差,也容易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另外一個缺點是,目前應用於支氣管鏡穿刺活檢取材的針比較細,通常取得的組織標本量很少,這樣診斷的準確率就會下降。


四、穿刺會造成癌症的轉移嗎?

這個誤區的形成實際上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很多老百姓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腫瘤最好不要去動,一動就會生長得非常迅速,就會發生轉移。首先我來解釋一下這個誤區,為什麼患者會把這兩件事情聯繫到一起?在二十年以前穿刺這項技術就存在於臨床當中,但那時的肺癌患者不像現在,會做一個PET-CT評估全身有沒有轉移。歡迎大家搜索 抗癌管家互助群,加入抗癌管家互助群和大家多交流。以前的臨床檢查做得並不很全面,可能隻拿到一個普通CT片子就做了穿刺活檢,而這時候身體上可能已經發生了腫瘤的轉移,只是沒有表現出癥狀。那麼在做完穿刺活檢後的一段時間裡,轉移的腫瘤細胞在身體的其它部位繼續生長,並且表現出了癥狀,這時再做檢查才發現了腫瘤的轉移,由於這些部位在穿刺之前並沒有進行影像學檢查,患者自然而然認為是穿刺造成了腫瘤的轉移。如今醫學的發展已經對這種誤區做出了很好的解釋。


另外我們的穿刺針進入到瘤體裡,再把標本取出來的過程中,大家認為避免不了「拔起蘿蔔帶出泥」的現象,這點可以從兩方面解釋讓大家安心。


第一:人體血液循環中本身有很多的腫瘤細胞,即使正常人也是一樣的,隻不過腫瘤細胞會被人體的「清道夫」——免疫系統清除掉,並不表現為腫瘤。腫瘤患者通過穿刺針帶出來的腫瘤細胞非常非常少,遠遠達不到人體正常血液循環中的數量,所以造成轉移的幾率微乎其微。


第二:在最近的十年內,穿刺活檢的理念和所用的器械也在發展中做了改進。我們在穿刺取材的裝置外面加了一個保護裝置,真正取材的器械像我們的原子筆一樣,筆頭貼到腫瘤表面後,一按開關讓裡面的筆芯穿刺到腫瘤裡面,取材結束後「筆芯」會退回到原子筆的外殼中。這個外殼就是一個保護通道,不進入瘤體,這樣在穿刺針拔出的過程中,就避免了腫瘤細胞的外漏,對人體做了最大程度的保護。


基於這幾點,我認為從理論上,現在的穿刺技術、理念還有器械幾乎不會發生把腫瘤細胞帶到人體正常組織上,從而導致轉移的情況。當然即使帶出來很小的一部分腫瘤細胞也不足以造成轉移,這一點我覺得大家可以放心。


當然對於早期的患者就需要格外的小心,需要考慮穿刺活檢過程中可能會帶出一些癌細胞。這種情況下,我們會對穿刺針的通道做一些特殊處理,比如在其中注射一些可以殺死癌細胞的藥物,或者用射頻消融的方式,對所有的穿刺通道做熱消融,將腫瘤細胞殺死在通道當中。


不過還有些地區技術達不到上文的標準,穿刺的時候帶出一些腫瘤細胞到別的地方,並且沒有對這條通道進行清掃,就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患者可能沒有任何錶現,只是在複查CT的時候,發現在當時穿刺肺葉的通道中,出現一條像細線一樣的小顆粒、小結節,因為結節很小,所以不會引起患者的任何癥狀。


另外一種是有癥狀的表現。穿刺針馬上要拔出人體時,腫瘤細胞在患者的肌肉、皮膚下安營紮寨生長了起來,這時皮下會出現可以觸及的,像小淋巴結一樣硬硬的小疙瘩,早期通過觸摸可以發現。這時就要及時就醫了。


五、哪些人不適合肺部穿刺?

疑似肺癌就診的患者以中老年尤其是60歲以上的患者居多,他們的肝腎功能比年輕人更脆弱。二甲雙胍是糖尿病患者經常服用的一種藥物,說明書上註明了主要通過腎臟來排泄。


穿刺活檢的患者通常需要做增強CT來辨別血管以便穿刺時減少損傷,而我們做增強CT所使用的造影劑、術前術後要吃的藥物都要通過腎臟排泄。短時間內給腎臟這麼大的負擔,很多老年人不一定能夠耐受得了。


有一些患者會因此發生酮症酸中毒,雖然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非常小,但是我們在工作當中還是應當盡量保證患者的安全。

還有穿刺活檢是一個有創的檢測,像皮膚劃破了會出血一樣,一根細細的穿刺針從皮膚到皮下、到肌肉再到肺組織裡面,一定有一些細小的毛細血管破裂,因為有這樣的出血,所以一定要保證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好的。


很多中老年患者由於患有高危的冠心病或心律失常、房顫等原因,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的藥物。但這類藥物可能會讓血液不容易凝固住,這一點跟我們穿刺活檢「盡量減少患者出血」的目的相矛盾。


這時我們會讓患者將這些藥物停服一段時間,或者換一些風險更低的藥物,以更好的保護患者的安全。


另外,中老年患者最常見的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由於肺部長期感染造成肺氣腫或者肺大泡的表現。他們的肺功能檢測指標也許良好,但實際卻非常脆弱,對於穿刺這種損傷不一定能像普通患者一樣耐受。


對於這樣的患者,穿刺不一定是禁忌症,但事先要對患者進行風險評估,如果確定通過穿刺活檢進行診斷的需求大於風險,那麼我們還是要在保證患者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穿刺活檢。


另外一些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的患者,由於多發的骨轉移造成身體非常疼痛,不能長時間保持某一個姿勢,比如趴在檢查床上,這樣的患者就不太適合穿刺。


還有肺癌腦轉移的患者,很多因為腦轉移壓迫神經而出現精神障礙,很難配合醫生做到短時間內憋氣不動,這樣的患者往往不太適合做穿刺活檢。


六、穿刺過程當中,除了出血還有什麼併發症?

出血是所有有創傷檢查最容易碰到的問題。除了出血,肺部穿刺最常碰到的併發症就是氣胸。通俗講氣胸就是外界氣體進入到胸腔裡面,就像我們的輪胎扎了一根釘子漏氣一樣。如果肺組織的彈性比較好,就可以將進入胸腔內的氣體排擠出去;如果患者的肺功能非常差,他的排氣功能就會受損,胸腔內的漏氣情況就會越來越重。歡迎大家搜索 抗癌管家互助群,加入抗癌管家互助群和大家多交流。發生氣胸時,一定要看進入胸腔的氣體量是不是很大,如果很大就會把肺組織的體積壓縮到很小,這樣肺就失去了跟氧氣交換的功能,患者會出現喘不過來氣的現象,這種情況就需要處理。另外還有因為患者不耐受疼痛,造成疼痛相關的併發症。有的患者非常敏感,即使在打局麻藥的情況下也感受到難以忍受的疼痛,因為疼痛可能會引起其它一些問題,所以這樣的患者配合不會很好。


總體來說肺的穿刺活檢併發症發生概率不是很高,是可控的、安全的。


不過我們要注意還有一些患者在已經觀察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後,回到家裡面再出現的併發症,最常見的可能就是剛才說的肺漏氣,也就是氣胸延遲幾個小時或者延遲一天發生。


這樣的患者在做完穿刺活檢時一定有一些徵兆,可能當時只有微量的氣胸發生,或者當時沒有發生氣胸的癥狀,但由於穿刺的刺激出現非常劇烈的咳嗽,造成延遲併發症的發生。


術後的注意事項中會明確寫到患者在幾天之內要盡量不咳嗽,如果嗓子癢想咳嗽時,可以吃一些止咳藥。這樣的患者在事先跟他交代好以後,回到家中一旦出現了不舒服,比如突然發生喘不過氣的癥狀,患者若及時到醫院就診,基本上不會耽誤病情。


七、其他

時間:穿刺手術的時間一般三四十分鐘就夠了,它是一個比較簡短的手術操作。


費用:一般一兩千塊錢就可以做完穿刺手術。後期病理檢測費用根據你的檢測需求不一樣,從幾十塊錢到幾百塊錢不等,當然基因檢測的話就有很多套餐。


本文轉自肺癌圈子,由抗癌管家編輯整理。

抗癌管家是專門幫助廣大癌症患者提供前沿抗癌資訊的互助平台,現已開通患者交流群,歡迎大家搜索抗癌管家互助群,加入抗癌管家互助群和大家多交流。祝願每個患者和家屬都健康平安。抗癌管家-你身邊的抗癌專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