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聽王景春講《地久天長》的故事,潸然淚下,久久回味

時間:2019年3月18日18:30

放映電影:《地久天長》

地點:紅星電影世界

主持人:藤井樹

嘉賓:王景春

《地久天長》現場打分

平均分:8.7

最高分:10分 最低分:7分

[ 全場大合影]

昨晚,新科柏林影帝王景春做客藤井樹觀影團,陪所有觀眾一起暢談《地久天長》。

當小編告訴他,現場許多觀眾泣不成聲,他微笑著提起在柏林電影宮裡,聽到過一位觀眾發出非常大的嚎哭聲。話語間沒有多少得意,更多的是感慨。

這是一部真的會讓人無法克制哭泣的電影,而令所有人哭泣的魔力,並非來自某些炫技的設計,而是那些來自日常的、難以抗拒的生活本身。

在電影橫跨三十年的時間維度裡,每個觀眾的哭點或有不同,有些會因為養子臨行前的一跪潸然淚下,或許想起了自己曾經與父母的爭執;有些則會在海燕臨終前的告別泣不成聲,感懷著自己的家庭曾經的苦難。

因為電影裡的所有故事,都是關於我們,關於中國家庭,關於這個國家在改革開放後長達三十多年的滄桑巨變。裹挾其中的,是每個人私密卻脆弱的命運。

電影的手法當然是出色的,非線性敘事的情節串聯和極為克制的影像表達,都足以讓該片在柏林大放異彩。但對於中國的影迷來說,更重要的,是那些我們所熟悉的生活。

1

極為克制的敘事

電影開始於一場災難:少年沈浩和劉星蹲在水庫邊的高地,急切地勸說自己的朋友一起下水遊玩。而不久之後,我們看到一群成年人哭喊著星星衝向水邊,眉毛上方還有煤灰的劉耀軍抱起孩子,瘋狂地向醫院奔跑。

喪子,是一場災難,而電影后續的故事,講述的是這災難背後更為深重的絕望和人倫的悲涼。

也就是在這場戲裡,有兩個鏡頭非常明顯地能看到電影敘事上很有王小帥風格的、極為克制的部分。

在拍攝劉耀軍夫婦在水庫見到兒子的部分,包括他們把孩子送進手術室在門口嚎哭的場面,都以較遠的距離取全景拍攝長鏡頭,觀眾在一個極為客觀的視角,被那些極其私密的情感衝擊著、震撼著。

而下一段戲,卻突然切到了劉星還活著的時候,他走進家門,和廚房裡的父母打招呼。故事,跳到了悲劇發生的若乾年前。但對於已經預知了災難的我們來說,會感覺到一隻冰冷的手抓住了心髒。

全片的結構,始終是在不同時空反覆跳切,讓我們一點一點,甚至要一直到最後,才能勾勒出整件事的原貌。但當我們已經看過了所有的結局,那個最初的開頭已經具有了太沉重的意味。

非線性敘事並不好把握,但《地久天長》的完成度真的非常好,通過光感和布景的變化,以及人物膚色、發色和妝容等各方面細節,這種跳切並不顯得突兀,反而更有抽絲剝繭的觀影樂趣。

應該說,《地久天長》是華語電影中非常少見的文藝片精品,且極有可能會在未來成為經典。作為王小帥“家園三部曲”的第一炮,他從業數十年的嫻熟手法和表達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而這些電影技巧,搭建了一座橋梁,讓那些浩大而悲傷的情緒,洶湧地衝擊著銀幕前的每一個我們。

2

表演鑄就經典

對於電影來說,表演的出色絕對是可以將全片提升一個檔次的。而在《地久天長》裡,王景春和詠梅的演繹絕對達到了這個層次。

電影的克制和平靜,也憑借各位演員的精湛的演技得以進一步發揮。

包括在情緒最激烈的橋段,也就是沈浩告知劉耀軍夫婦當年星星死亡真相的一段,當沈浩泣不成聲的時候,劉耀軍只是略顯遲鈍地問了一句:這事兒你爸怎麽說啊。平淡的語氣背後,是無處安置的悲傷。

應該說,王景春和詠梅的夫妻戲,是近年來所見的最好的一部。是對話的狀態,是彼此的情感碰撞,但更可貴的,是那種永遠同步、感覺真的需要一生才培養得了的默契。

這真的是妙不可言的,甚至如王景春和詠梅兩位出神入化的演員,能做到這一步也令人興奮。當他們在兒子死後招待茉莉時,分別坐在飯桌的一邊,那個畫面,就是家庭。

特別喜歡的還有他們在老年和沈浩說話時候的感覺,會微微抬高語氣,帶著小心和喜悅,仿佛他依然是個孩子般的呵護和愛,很像那些永遠把我們當孩子的老人們。

但我們明明知道,那個孩子,就是當年一手造成了悲劇的存在啊。情緒的累積到了這個時候,真的會讓小編聽到他們說話都止不住流淚。

其他演員的表演也非常到位。王源的那場告別戲,看似面無表情,但每一個動作的小細節都在告訴我們,這個一直繃著臉的孩子,下一秒就要哭出來了。

而如趙燕國彰飾演的新建,當聽到老沈說跟劉耀軍已經找不到話說的時候,眼眶突然一紅,然後微微側頭舉起酒杯,分寸感實在是太煽眼淚。

如果柏林有這個獎,《地久天長》絕對值得再拿一個最佳群戲。

3

屬於每個人的史詩

電影長達三十年的敘事跨度,囊括了包括嚴打、下崗、計劃生育、南下淘金潮等非常經典的歷史時刻,卻以一對夫妻的角度加以展開,個人的命運與時代的變遷,就此擰在了一起。

他們經歷了時代所帶來的悲痛,失去了孩子、失去了工作,又在南方經歷了實質上的第二次失獨,當我們看到年老時兩張麻木的面孔,累積的痛苦甚至讓我們根本無法承受。

而淚水,也是在這種不斷累積的巨大悲痛中如期而至。

這並不是一個狗血故事,“失獨”作為兩位老人人生悲劇的開始,其實是寫好了他們即將面臨的種種。失獨讓他們無法面對親友,讓他們決定離開故鄉,也讓他們決定再收養一個孩子。

但真正令人落淚的,是兩位老人對這一切的反應。他們幾乎麻木地面對著生活的一切。當茉莉為劉耀軍提供了第二種可能,劉耀軍拒絕的話特別令人心酸:麗雲只剩下我了。

哪有什麽地久天長,走到最後的,居然只是相依為命。

在飛機上,突然的氣流波動讓眾人緊張不已。風波過後,兩位老人略帶尷尬地松開了彼此的手,王麗雲說:真奇怪,我們倆居然還會怕死。

他們的一生,經歷過太多比死更沉重的壓力。

而那些帶有強烈生活質感的畫面,實在是讓人太容易代入父母為我們講述的往事,而徹底擊潰我們將其僅僅看作故事的心防。我們慈祥的父輩、祖輩,那些溫和的笑容背後,在同樣的年代裡又曾有過多少不堪重負啊。

這部中國人的家庭史詩,無比誠懇地寫給走過中國近四十年時光的每一個人。

帶上父母,去看看這部電影吧,然後看完之後抱抱他們,說一句: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

[ 藤井樹和嘉賓王景春]

3月18日晚上,觀影團帶著團友打卡了《地久天長》,這部今年柏林同時拿下影帝、影后殊榮的佳作,真的讓全場所有觀眾無法控制淚水!

近300名觀眾參加了昨晚的觀影活動,一部文藝片能夠獲得如此的關注和期待,也絕對讓人對該片充滿期待。

觀影結束,當燈光亮起,許多人匆匆擦拭著臉上縱橫的淚痕,藤井樹小姐開始說話時,也帶著鼻音和哭腔。在這個影廳裡,我們共同分享了劉耀軍夫婦的人生,更沉浸於自己和家庭的往事。

這是藤井樹觀影團成立以來看過最長的一部電影,加上映後對談,整個活動時長將近4個半小時,結束的時候已經接近晚上11點。

因為一些觀眾後來要趕末班地鐵,不得不提前退場,但大部分朋友依然興奮不已,紛紛發言和王老師討論那些劇情裡讓他們感動不已的點。而王景春老師也毫無保留,分享了許多或有趣、或感人的幕後故事。

真的非常感動,為所有愛電影的你們鼓掌!也感謝王景春老師,您對觀眾的真誠和對表演的熱愛,值得一個大寫的“服”!

那麽,王景春老師在現場講述了哪些幕後故事?又是什麽,讓藤井樹老師無法克制地流淚?讓我們聽聽他們關於電影,都有哪些亟待分享的話題吧~

1

王景春說

【克制的表達】

這次特別棒的是導演的選角,對整部戲表演風格的把握,都要求走心,不要外放。我們的理念很相近,整部戲下來大家的表演風格是一致的,所以效果特別好。

當時拍的第一場戲,就是星星十二歲那年,四個大人、兩個小孩一起在公園拍合照。在此之前我沒有和詠梅合作過,只是聽說過,但就是有默契。

生活中很多人經歷痛苦的時候,不會去呼爹喊娘,反而更會去壓抑。這是中國人對於悲劇、傷痛、壓力時,典型的處理方式。所有的事都埋在心裡,很難受,但不會說出來。尤其是以前的年代,是離我們都有點遠的。

劉耀軍他們應該是50尾、60初,經歷返城下鄉、招工,這批人是咱們國家發展史上,挺難的一批人,什麽都趕上了。計劃生育、下崗、南下淘金、嚴打等等。

在時代的大潮,這一代人是完全在經歷沖洗。小帥是想通過這一代人,把咱們三十年的變化,都給呈現出來。我們現在已經習慣了一切朝前看,因為信息來的太快。忘掉傷痛,大步流星,但現在返回頭看看以前的事,歷史應該是被銘記的。

【拍攝中的情緒崩潰】

在拍攝過程中當然有經歷過情緒崩潰。當時在拍耀軍(在車裡)目送茉莉離開的時候,拍了幾場不一樣的戲。第一次是我說再見,第二次又拍了一條,我覺得很憋屈,就有了看到的這種狀態。

導演挺喜歡的,但我說了一句罵人的話,導演有點糾結。但其實那時候,劉耀軍就應該是再也忍不住了。

在拍攝第十天的時候,沈英明跟劉耀軍說“一命抵一命”那場戲,第一條的時候我已經快不行了。但這場戲你們看到了,我很平靜,眼淚沒下來,可是心裡特別難受。

拍第二條的時候,我先得緩緩,在外面轉一圈,抽根煙,再回來拍第二條。拍完,一聽到導演說“過”,我就不行了。我自己走到窗邊,哭得都抽抽了。

後來我回頭,朦朦朧朧看到導演身後,他看到我,一下就摟住我。我倆就在那哇哇地哭。這是我第一次情緒崩潰,也是導演第一次。自那以後我把導演帶壞了,之後他好多次都是拍著拍著哭了,我就去坐在他旁邊,陪他坐會兒。這樣大概有十次。

拍這部戲導演和我們都是壓著的,每天拍完都挺難受的,回到家裡還得複盤,想想明天怎麽拍,一想心裡又很難受。

【關注失獨群體】

我們去調查、採訪過很多失獨家庭,這是人生很大的悲痛。很多家庭離婚了,老死不相往來;再有就是兩人相依為命一輩子,但也走不出悲痛。導演還是關注了大時代的這個群體,這些人真是不太容易的。

2

藤井樹說

【於無聲處聽驚雷】

這部片子中的每個人物的經歷都是波瀾壯闊的,然而所有一切都隱於表面的平靜,這是最難演的。沒有控訴,沒有歇斯底裡,人生最大的苦痛在他們面前好像被化解過去了。這是一種很厲害的方法,同時又很“中國”。

電影貌似在講兩家人的變遷,但背後能感受到芸芸眾生。一張張臉,一個個家庭,疊加起來構成了我們現在的國家。

這是這部電影獨特的魅力,它可以在歷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怎麽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我們的爸爸媽媽經歷過什麽。

你看到很多具體的臉,但不是臉譜化,那些事都是大家聽說、經歷過的。這些事情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呈現在大銀幕上,是非常值得珍惜的,值得在最好的影院來看。

去看一部跟我們自己每一個人的命運有關,關乎每一個個體,關乎我們的現在和過去。

【複雜的觀影情緒】

但是我也很想感謝主創,拍的是這樣的節製。節製到有時讓我感到很憋屈,就像耀軍在影片裡只有兩次爆發,一次是老婆被拉去強製流產,第二次是在車裡抱著方向盤哭了一次,僅此而已。

但這個男人的青春、他的不甘,都在沉默裡。到最後才知道,他一早就知道事情的真相,他已經處理好了所有的苦痛。

這部電影裡沒有好人,也沒有壞人,每個人都沒有做錯事情,但每個人都承擔了最痛苦的後果。

我最後崩潰的點,是海燕最後對麗雲說話的時候,我的眼淚就決堤了。包括浩浩對他們的告解,所有的台詞都是戳心的,像用鈍刀子割肉一般疼。你一想他們這輩子的經歷,他們的憋屈,想到我們的父母,是怎麽過來的。

3

與觀眾互動

【三種結尾】

問:聽說電影其實拍攝的時候,準備了三種結尾是嗎?

王:第一種是兩人上完墳,遠遠看著霧霾的包頭市,在那打點也挺好的。

另一種導演想的,他們在家裡吃飯,耀軍說“我做了一個夢”,麗雲問“夢到啥了”,“我忘了”。然後兩口坐在那吃飯,這時候小劉星跑進來了,有一種時空交錯的感覺,小劉星跑了一圈走了,老兩口繼續坐在那吃飯。

不過導演還是喜歡最終的版本,我也是。最重要的是解決了茉莉的事情,大家都釋懷了。抱孫子是多高興的一件事。最後電話響了,養子劉星回來了。

有時候我覺得,如果不是三個小時的電影,是四個小時、五個小時、六個小時呢?點打在某處也不見得是結束,也可能是另一段故事的開始。

【關於片名】

問:片名是來源於《友誼地久天長》嗎?

王:電影名字本來就是《地久天長》,後來是有《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也很契合,就用了。

但可能影片的英文名“So long, My Son”其實更好,它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好久不見了我的兒子”,另一個是“再見了我的兒子”。英文名是最最貼題的。“地久天長”相對的更大,涵蓋的意思更多。

【跟王源的合作】

問:您如何評價王源的表現?

王:這是一個非常勤奮的孩子。我們在片場很少交流,這也是一種創作方法,因為片子裡兩個人物的關係就是這樣的。

當時跟養子告別的那場戲,我跟詠梅在一個屋子坐著,王源主動過來說“爸爸媽媽能不能跟你們對一下戲”,很用功好學。我跟他討論了一個多小時,開始問他很多問題,台詞為什麽是這樣的,我們一起分析台詞、人物的關係,把整場戲說透。

拍攝的時候他真聽進去了,我覺得那一條拍的最好,我能從他眼睛裡看出來他聽進去了。他後來聽完,起身轉身,向我磕了三個響頭,後來又到媽媽躲在門後的屋子,又磕了三個響頭。不過導演把前面的三個剪了,隻保留了後面的,可能是不想重複吧。

【和王小帥的合作】

問:您覺得和王小帥導演的合作有火花嗎?

王:小帥一直是一個個人風格很鮮明的作者導演,他以前也很先鋒,很憤怒,很有力量。我跟他合作過兩次,10年拍的《我11》,我演他父親。那部電影是講他父親的事情。兩部影片的兩個父親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態。

我們基本上不爭執,表演上他給我很大空間。我們也聊戲,聊結構上的。他有時候會說哪哪需要加戲,有一場加戲他拿掉了,這兩天他很後悔。那場戲是我給小劉星洗澡,洗完澡給他擦乾、玩鬧,非常溫馨。但最後因為時長拿掉了。

有時候我會讓道具準備個什麽東西,小樹枝什麽的。道具跟導演說,導演就說“他要你就給他找”,很多都是即興的。上墳那場戲,二十分鐘一鏡到底,當時沒有排練,只有我去小山坡上探了探路,然後就拉著詠梅上去了。

4

現場評分

本場觀影活動,《地久天長》的全場平均分高達8.7分,絕對是少有的高分。觀眾們對於這部電影,真的是非常喜歡。

正如藤井樹小姐所說,這部時間跨度極大的電影,真的與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有關,更關乎我們的過去和現在。這樣的電影,絕對值得走進電影院二刷、三刷!

也要感謝王景春老師的精彩分享,期待您再次到觀影團做客!

最後提醒各位影迷,這部從柏林載譽歸來的佳作《地久天長》,絕對是本年度不能錯過的華語電影,如果想看,還請於本周五之後到影院支持哦!

電影《地久天長》

將於3月22日上映,

請去影院支持!

微博:@藤井樹觀影團2011

公號:藤井樹觀影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