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905電影網專稿 “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初入國家隊的郎平白浪 飾)在訓練場上聽到了這句話。也正是這一句,在此後幾十載的排球生涯中,與她相依相伴,如影隨形。

 

如果說,中國女排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人們心目中一支所向披靡的王者之師,那麽如今,它更是鐫刻在時代章程中的光輝一篇,凝結著每個中國人骨血之中最堅硬和頑強的部分。


 

電影《奪冠》著力於複刻幾場中國女排發展歷程中里程碑式的賽事。其中,導演陳可辛選擇將三場著名的中外大戰作為全片的高潮點呈現,即1981年女排世界杯中日之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中美對決及2016年裡約奧運會的中巴大戰。

 

此時,觀眾的視線已不再鎖定銀幕中的某個角色,而是聚焦在賽場上,這支正在為榮譽而戰、叫做“中國女排”的隊伍。得分後的振臂高呼,失意時的從容不迫,她們的一舉一動都牢牢牽動著“場外”的我們,一場跨越時空與身份的情感共振由此而生。


 

“郎平”如同影片的橋梁,將新老兩代女排的集體記憶巧妙串聯。彼時,作為女排隊員的她(白浪 飾)帶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桀驁,事事敢為人先;轉眼間,已是主教練的郎平(鞏俐 飾),在遇到與曾經的自己有幾分相像的朱婷時,道出一句“你不用成為我,你只要成為你自己”,更像是給了當初的自己一個圓滿的答覆。這一關鍵人物的塑造,既令影片敘事得以順暢自然的過渡,又將這位“鐵榔頭”傳奇般的職業生涯和盤托出。


 

事實上,早在《奪冠》之前,已有不少影視作品詮釋過女排精神,如《中國姑娘》、《排球之花》《沙鷗》等等。在1981年的電影《沙鷗》中,女排運動員沙鷗在經歷傷病、失敗、愛人罹難的重重打擊後,依然堅強地重振精神,為排球事業奉獻終身,這一故事曾鼓舞了無數人。

 

顯然,40年後《奪冠》想要傳遞的價值意義已有別於前者。正如編劇張冀所言:“中國女排是時代發展的縮影,幾代女排人一路創造奇跡,也是在書寫著中國人的傳奇。”在這部更加注重展現女排群像的影片中,我們既唏噓於這股集體精神的流動與傳承,又能清晰地從中看到群體內每一位個體所具有的鮮明特點。


 

這一被稱為“時代精神”的產物,實則早已超越了女排甚至體育競技的範疇,它是一種人類所共有的高尚品質,包含但不局限於團結協作、奮勇拚搏、迎難而上等。當這種精神被附著在中國女排身上,更像是歷史發展中一次偶然卻也是注定的選擇。

 

一種精神,兩次傳承,三代傳奇。一種精神,不可磨滅的集體記憶,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兩次傳承,郎平身份的轉變,令新老女排在銀幕中完成了一場跨時空接力;三代傳奇,中國女排三代隊員幾十載的風雨征程與浮沉躍然於眼前。



《奪冠》用敘事的“真”和修辭的“誠”書寫了一場中國女排的奮鬥史,心靈史。它以一種集體敘事,喚起了一段溫暖而充滿力量的全民回憶。影像之下,“女排精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期待這群中國姑娘們在賽場上再度綻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