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工智能時代,AI能否“武裝”服務機器人?

第七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以下簡稱“上交會”)於2019年4月18-20日在上海舉辦。本屆上交會重點打造了浸入式AI體驗交流平台(4號館),全面展現各個垂直領域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生活中的場景。

為高度配套上交會人工智能專區,體現 “技術,讓生活更精彩”的核心理念,“第二屆人工智能——中國國際服務機器人創新發展大會”於2019年4月19日下午舉辦。大會現場吸引了300多位國內外行業內聽眾,十多位來自政府、學界、企業的專家作出精彩演講,共同探討AI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應用。

“服務行業智能化”大勢所趨

隨著社會進入數字經濟時代,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蓬勃發展。正如工業機器人旨在工業領域代替工人,服務機器人則嘗試在服務業中代替人力。比較常見的掃地機器人、炒菜機器人等,都屬於服務機器人的範疇。參會專家、企業家紛紛表示看好服務機器人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嘉賓首先提出,中國的人口結構正在改變。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於2011年達到峰值,自2012年開始逐年下降,未來勞動力人口還將不斷下滑。同時,人口老齡化加速加深,預計到2025年,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會上,獵戶星空科技有限公司CSO王兵預測:“中國在十年之內會成為勞動力奇缺30%的國家。”人口結構變化造成的勞動力短缺,為服務機器人行業創造了廣闊的市場。

其次也出於成本考慮。伴隨經濟發展而來的勞動力成本提高,是企業必須突破的困境。王兵這樣形容:“首先招人困難,招了以後培訓困難,培訓了以後長期保持高水準的服務也很難,離職之後找替代的員工也是一個很大的困難。”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而機器成本越來越低。例如,擎朗智能公司製造的無人配送機器人每月租賃金只需2970元,大約是一二線城市人力成本的一半。公司CEO李通說,海底撈一個人的綜合成本大概在6-8千,“我們現在3千塊一個月就可以達到”。

中國未來勞動力短缺且昂貴的必然趨勢,使得“服務行業智能化”成為大勢所趨。服務機器人是人工智能的最佳載體,而機器人逐漸替代人力,需要人工智能的支撐。這個過程依賴多個人工智能技術企業的共同合作,有的企業做機器人的“大腦”,有的則做機器人的“眼睛”和“腿”。

AI如何“武裝”服務機器人?

機器人的“大腦”指的是後台的人工智能能力,即包括搜索、語音識別、語音理解、機器學習和大數據分析在內的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小i機器人就是為機器人提供“大腦”的企業。創始人兼CEO朱頻頻說,“小i自己不生產硬體,但是我們和很多硬體合作夥伴對接,希望把人工智能的能力賦予給這些硬體。”他舉了一個例子:在銀行催收或催還信用卡服務中,假設人工電話催還成功率為100%,普通機器人“通知式電話”只能達到50%,人工智能“互動式電話”則能達到95%,成功水準非常接近於人。如今,這種外呼電話在催收、客戶關懷、市場行銷和信息通知等方面已經有比較廣泛的應用。

此外,還可以用虛擬機器人的方式,把機器人的形象嵌入到任何一款硬體中,例如人民日報的大型終端,把虛擬形象的機器人嵌入到智能大屏中。大屏平時是一台輪播信息的廣告機,只要有人站在前面,它就可以識別人臉,彈出一個漂亮的虛擬機器人。正如朱頻頻所說:“機器人就是人工智能最好的載體,而服務機器人對人工智能的要求會比較高,所以人工智能跟服務機器人的結合會非常好。”

機器人的“眼睛”和“腿”,指的則是自主導航系統。思嵐科技致力於提升機器人的自主運動能力——“如果說小i機器人側重於互動,思嵐科技則側重於導航”。CEO陳士凱介紹:“我們在一個商場中放了一個機器人,機器人第一個感覺就是我到底在哪裡,我下面的任務要去什麽地方。這就是自主定位導航重點要解決的問題。”他介紹了“SLAM技術”——讓機器人通過探路形成地圖信息,從而認識環境。在此基礎上,結合傳感器數據、算法優化改進、閉環檢測、障礙物規避等,把這些技術方案打包成一個 “通用型”的服務機器人。目前使用這個解決方案的合作夥伴已經遍及全國各地,建圖超過1千多萬平。

AI技術的發展,使得服務機器人可以在許多場景中發揮用武之地。雲跡科技創始合夥人兼CPO應甫臣展示了酒店送物機器人,方立數位科技CEO楊攀攀介紹了建行機器人大堂經理,深蘭科技CSO王昕磊則介紹了公司的酒店服務機器人、兜售機器人等產品,他以八個字總結:“人工智能,服務民生”。

服務機器人崛起?這些問題需要解決

儘管市場缺口巨大、企業的技術也在不斷更新,但服務機器人目前仍然沒有大面積普及。獵戶CSO王兵提到,我們今天的AI還在早期,所以“機器人放在一個真實場景的時候,並不是馬上就能夠有用,一定要通過類似互聯網的手段去收集、產生數據,進一步了解用戶的需求,不斷迭代,改進算法,改進軟體和硬體,讓它變得更加靈活。”

此外,產品在實際應用中用戶體驗往往還不是特別好、不能讓用戶真正滿足。成本也是一個問題:“比較好一點的商用服務機器人,最終到用戶手裡的時候價格可能在十幾萬。”

在會議後的圓桌座談環節,嘉賓們探討了“服務機器人商務落地中,如何找準商業場景”的問題。例如在陪護和銀行業務這兩個具體場景中,如何抓住用戶痛點、找準服務機器人的定位仍然需要思考。

目前,中國的機器人行業發展迅速,很多產品在國際上領先,機器人公司的體量、落地場景甚至能超越歐美。圓桌座談中,嘉賓們也共同探討了服務機器人全球商業化應用,部分企業期望在海外市場“大有作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