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鄭勁平:像量血壓一樣檢查肺功能

先做最大吸氣,再做最大呼氣,是肺功能檢查中的標準步驟。

「我會說:要一口氣用力吹大一個氣球,看看能不能有力氣吹,能夠吹多大,這樣普通患者就能理解。」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鄭勁平解釋道。

從事醫教研工作三十餘年,鄭勁平堅持不忘初心,在抗擊慢阻肺的道路上身體力行,積極推動「像量血壓一樣檢查肺功能。」

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教授、碩士生導師,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長、國家呼吸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勁平 圖 / 大食

確定慢阻肺的檢測標準

研究生階段師從鍾南山教授,受益於研究課題的選擇、研究階段數據的分析以及研究思路的開拓等多方面指導,鄭勁平一畢業便開始從事呼吸系統疾病的醫療和研究。談及如今的成就,他總是謙虛地歸功於導師的悉心指導。

作為呼吸系統疾病專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簡稱:慢阻肺)的檢測和防治是鄭勁平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根據一項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柳葉刀》的調研報告,我國慢阻肺患者已經接近1億人,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13.7%,成為僅次於高血壓、糖尿病的中國第三大常見慢性病。

然而,從現實角度講,慢阻肺危害的嚴重性是被大大低估了。

不像心梗、腦卒中那般會突然發作,病來如山倒,慢阻肺的病情進展是一點一點積累的。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難的癥狀開始並沒有引起病人的重視,且 「時間一長患者慢慢就習慣了。」鄭勁平發現,原本輕度的慢阻肺患者往往因忽視了早期診治會在這種耐受中逐漸發展為重度甚至極重度患者。

隨著病情的加劇,慢阻肺患會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健康和經濟負擔,由於呼吸系統疾病病症相似,必須明確確定慢阻肺的檢測標準。肺功能檢查是慢阻肺診斷的金標準,這對病人診治來說意義十分重大。因而,這成了鄭勁平「抗擊慢阻肺」的第一個重點。

多年的臨床醫療工作及肺功能研究,鄭勁平從中掌握了大量呼吸道疾病的病徵以及第一手數據。而後,他逐漸摸索出慢阻肺和其他肺部疾病(如哮喘)在肺功能檢查的區別,找到了慢阻肺診斷的明確方法。

肺功能檢查已經在實踐中被驗證,並被推廣應用到了醫療檢測和診斷之中。也因此,在2003年,鄭勁平領導的團隊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更加堅定了「擊倒慢阻肺」的信心。

「一個人精力是有限的。」

隨著個人在學術界的不斷探索,鄭勁平也越來越忙。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以下簡稱呼研院)副院長、國家呼吸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加在他身上的職務多達十幾個,科研、教學、行政等諸多工作,佔滿了他的日程表。即便如此,鄭勁平仍堅持每周兩次的專家門診。「我是一名醫生,怎麼能脫離病人呢?」

從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病人生活質量角度考量,鄭勁平對於用羧甲司坦(常用的祛痰藥物)治療慢阻肺,能否預防慢阻肺的急性加重和發作產生了疑問。而經過查閱,國際研究中沒有很明確的答案。於是,他和他的團隊決定搞清楚這個問題。

研究的結果令人鼓舞。當論文投稿到《柳葉刀》雜誌的時候,編輯對於研究過程和結論提出了不少疑問。儘管恰逢春節假期,鄭勁平與鍾南山院士放假幾天都沒有休息,共同商議,對編審的問題逐一回復,使文章能在《柳葉刀》雜誌順利發表,並被該雜誌評為年度三篇優秀論文之一,標誌著我國的慢阻肺研究邁入國際舞台。「鍾院士的職業操守,和對學科前沿的敏感認知和把控,能夠帶動大家更積極、更主動地做研究。」前輩的言傳身教,讓鄭勁平決定,「要把這種精神傳遞下去。」

鄭勁平組織過全國的肺功能規範化培訓萬裡行的活動,組織成立了中國肺功能聯盟,而後出版肺功能相關的專著,製訂我國肺功能診斷的指南等工作,將新經驗分享給同道的醫師。

很多資深醫師對於行政和管理工作佔用大量專業領域時間,導致他們在醫學領域的深入研究難以集中精力,心裡有著些許矛盾。對此,鄭勁平卻沒有太多心理負擔,「行政工作會佔用一定的時間,與此同時也會讓我的思路和眼界更開拓,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事、物,這樣對思路的開拓會更好。」

「而且,一個人精力是有限的。」鄭勁平的更偏向於發揮團隊的精神,「如果一個優秀的醫師能夠帶動整個團隊,變得和自己差不多,發動集體的力量投入到疾病的診治和研究之中,即便這個醫生分了一點心,但團隊能很好地承擔起責任,那對醫生本人和廣大患者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鄭勁平教授在為病人進行診斷治療 圖 / 大食

「像量血壓一樣檢查肺功能」

在臨床醫療、培養新醫師、傳播新療法的同時,鄭勁平沒有停下對治療呼吸疾病的新葯進行藥理和市場的研究。

2014年,鄭勁平《NAC(N-乙醯半胱氨酸)預防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文章發表在了《柳葉刀·呼吸醫學雜誌》。

然而,慢阻肺在我國的現狀,仍然不容樂觀。很長時間,基層醫院沒有肺功能檢測設備,很多患者不能及時被檢測;而且肺功能檢查依賴進口儀器,價格比較貴,造成患者使用率較低;另外肺功能檢查也需要患者有效配合,檢測誤差比較大,檢測人員沒有經過培訓和質量控制,會造成結果不準確。患者由於病情加重而去大醫院就醫,往往導致慢阻肺一旦發現就是晚期。

讓理想之光照進現實,將病魔扼殺於初始狀態,讓廣大患者減輕疾病帶來的身體和經濟負擔,是鄭勁平放在心頭的一件大事。

乘著《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的東風,在鍾南山院士以及和其他同仁的努力之下,由科技部、國家衛健委、國家葯檢總局、解放軍總後衛生部四個部門聯合認定的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經過審查、評估、視頻答辯、綜合評審和社會公示等環節,終於在2013年8月獲批通過。該中心以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依託部門,旨在推進我國呼吸疾病領域發展和科研成果臨床轉化。

「有了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平台,」鄭勁平頓了頓,接著說:「我們就能夠有更好的機會、更好的環境,能夠聯合全國的同道一起來攻堅克難。」

鄭勁平的自信不是沒有道理,廣醫一院呼研院建立了三級臨床研究協同創新網路,42家核心部門分布在全國27個城市,700家網路成員部門基本覆蓋了全國的地級市。

「有了這個平台,我們可以做很多工作。」鄭勁平說道。「普及肺功能檢查知識,將肺功能檢查納入常規體檢極為重要。如果作為常規體驗的話,就會有更多的醫院能夠參與,診斷結果直接上傳到雲端,專家可以遠程或結合人工智慧給患者進行評審,肺功能診斷的效率就會提高。」

但是,現在很多縣級醫院或基層社區服務中心還沒有肺功能檢查的儀器,鄭勁平說:「國產的肺功能檢測儀器已經在開發中,隨著5G的普及,能夠做到實時監測。」

呼研院已經和中國聯通合作,布局5G時代的呼吸疾病物聯網管理平台,可以接入各種健康監控系統,對接自主開發的智能聽診器或智能盒子,「這個儀器只有手機大小,目前我就在忙這件事,和一些廠家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共同開發智能檢測儀器。」

根據鄭勁平的介紹,這套管理平台運行成熟之後也可開放介面,集成第三方的醫療監控設備,全方位收集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睡眠、心率、計步、心肺音等數據,通過人工智慧對大數據的學習分析,實時診斷結果並反饋給患者,「做到像量血壓一樣檢查肺功能。」

鄭勁平教授正在參加國際網路會議 圖/大食

「早發現解決存量,早預防控制增量。」

吸煙,是罹患慢阻肺的最主要原因。

由於歷史等多方面因素,導致我國吸煙人口眾多,根據全球疾病負擔報告的數據,中國煙民數量高達2.68億,居世界第一位。

醫學界的呼籲、媒體的宣傳,以及全民控煙意識的加強,讓我國的吸煙人口穩中有降。而隨著一些地方控煙條例的實施,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室內環境、室外排隊等公共場合禁止吸煙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這樣,一手煙、二手煙的主動和被動吸煙者數量都在減少。然而,慢阻肺患者數量依然顯示出增加的態勢。

對此,鄭勁平解釋道:「慢阻肺不是吸煙一兩年就得了,同樣的,也不是戒煙一兩年就會痊癒。如果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全民禁煙對慢阻肺患病數量的效果,可能十年之後才能看到。我們積極參與禁煙、控煙,不僅僅是為了現在,還是為了未來。」

除了吸煙之外,慢阻肺的發病還有很多原因,比如空氣汙染,長期生活在PM2.5較高的環境中、可吸入顆粒物指數過高區域,會增加患病率;另外,農村地區空氣環境很好,絕大部分婦女也不吸煙,但仍然有大量婦女也患病,是因為做飯時吸入了很多生物燃料燃燒的煙塵;另外,老齡化也使慢阻肺的發病增高。

鄭勁平重視向民眾普及慢阻肺的疾病知識,「早發現解決存量,早預防控制增量。」

呼研院於2017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授予的全國科普教育中心,堅持對公眾開放,並進入社區和學校,讓市民對慢阻肺的預防和治療有更直觀的了解,也讓青少年學生從小意識到呼吸疾病的危害。鄭勁平本人每年也都會參加在世界無煙日、世界慢阻肺日、世界哮喘日舉辦的知識宣講和義診等活動。

專業領域的科普很容易出現內容過於艱深,普通用戶不理解,往往導致科普效果較差。對此,鄭勁平有自己的辦法:「科普的語言要容易理解,讓普通讀者容易明白,用過多的專業術語反而達不到效果。如果涉及到專業術語,要轉變一種表達方式,比如肺功能檢查,我就說一口氣用力吹一個氣球,看看能不能有力氣吹,能夠吹多大,這樣的話普通讀者就能夠理解。」

去年,針對慢阻肺患者,呼研院還聯合南方周末製作了《製氧機家庭使用指導手冊》,圖文並茂,穿插了很多小故事和卡通圖片,比較容易理解,對於吸氧的正確方法和誤區都有提及,簡單實用。很難想像,在緊張的門診、研究、教學、行政等工作之外,鄭勁平還能在這則小冊子上花費了那麼多時間。

預定的採訪時間剛剛結束,鄭勁平已經坐在了另一個房間,開始了一場遠程連線。

《2017製氧機家庭應用指導藍皮書》

和《2018製氧機家庭使用指導手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