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抗瘧藥物原料藥八成來自中國 治療方案增2天利好青蒿素產業

屠呦呦團隊有關“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最新研究突破,有望助推國內青蒿素產業的發展。

據新華社6月17日報導,針對近年來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區出現的“抗藥性”難題,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於近期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並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症”“傳統中醫藥科研論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外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

新華社報導稱,屠呦呦團隊為了破解“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經過三年多時間,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終獲新突破,提出新的治療應對方案:一是適當延長用藥時間,由三天療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療法;二是更換青蒿素聯合療法中已產生抗藥性的輔助藥物,療效立竿見影。

這則消息令國內股市中醫藥股版塊多家上市公司股價短期飆升。而對於全球消滅瘧疾的“大計”來講,意義則更為重大。

在防治瘧疾之戰中,青蒿素目前依然是治療瘧疾最為有效的藥物。如果一旦出現抗藥性,全球消滅瘧疾的鬥爭將更為艱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8年世界瘧疾報告》,2017年全球共發生2.19億瘧疾病例,2010年的數據為2.39億,雖然七年時間全球瘧疾病例減少了2000萬,但全球在減少瘧疾病例方面並沒有在此期間取得重大進展。2017年,大部分瘧疾病例發生在世衛組織非洲區域(2億病例,92%),其次分別是世衛組織東南亞區域(5%)和世衛組織東地中海區域(2%)。

2019年4月25日是第12個世界瘧疾日,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和中藥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國際權威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影響因子79.260)提出了“青蒿素抗藥性”的合理應對方案。

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和中藥研究所特聘專家王繼剛研究員作為主筆,與屠呦呦研究員等五位專家攜手,基於青蒿素藥物機理、現有的治療方案、耐藥性的特殊情況和原因、以及藥物價格等諸多因素,從全局出發,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應對"青蒿素抗藥性"的合理方案。

該論文稱,目前青蒿素耐藥仍表現為寄生蟲清除延遲,並無關於完全耐藥表型的證據。青蒿素仍然有效,雖然需要較長療程或對聯合治療方案做出其他調整。儘管有寄生蟲延遲清除表型,但青蒿素聯合療法的治療失敗可直接歸因於其他聯用藥物。

非營利機構——瘧疾藥品事業會(Medicines for Malaria Venture,下稱MMV)主任喬治·賈戈(George Jagoe)17日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目前青蒿素依然是治療瘧疾的有效藥物,雖然大湄公河次區域、柬埔寨等局部出現了抗藥性,但這個抗藥性並不是抵抗青蒿素,而是輔助用藥雙氫青蒿素呱喹片。對於抗藥性的解決,就是延長治療時間,把過去的治療3天時間延長為5天,就可以解決抗藥性問題,同樣能夠有效治療瘧疾。”

對於青蒿素聯合用藥的療程問題,一位瘧疾領域的資深專家表示,“青蒿素聯合藥物治療,一開始的治療方案就是5天,不過後來改為3天,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患者的依從性。這次提出5天治療方案也只是一個預估性建議。”

不過,這個治療療程的變化有望給中國青蒿素產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利好。

“在抗瘧藥物上,中國提供了80%的原料藥。” 賈戈表示。

根據MMV的統計,2018年的青蒿素聯合用藥的採購量3.66億人份,預計2021年採購量達3.96億人份。如果治療程序更換為5天,採購量將將增加2/3,這對中國的青蒿素產業來說可謂一大利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