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萬瑪撞上王家衛,亮出年度最佳藏語電影

從2016年備受讚譽的《塔洛》,到2017年引起熱議的《岡仁波齊》,再到去年松太加的口碑之作《阿拉薑色》,似乎每年都會有一部值得關注的藏族題材電影面世。

而今年,這個獨特的焦點又落在了藏族導演萬瑪才旦和他的新作《撞死了一隻羊》的身上。

縱觀影史,少數民族電影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國家化敘事向個人化敘事的轉變,實現了少數民族電影的“本土化轉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現代化轉型“。

而這種”轉型“,普遍被認為是由2005年的《靜靜的嘛呢石》帶來的。也正因此,萬瑪才旦被世人冠以“藏族題材電影第一人”的美譽。

有趣的是,如果說從前的同題材影片要麽是以漢族人視角切入藏族文化,要麽是藏族導演對百姓生活的記錄,那麽影片《撞死了一隻羊》的獨特性就在於藏漢合作的製作團隊——擁有著藏族身份和本土經歷的萬瑪才旦和具有獨特影像風格的王家衛。

1.兩本小說的輝映

在成為導演前,萬瑪才旦以小說家的身份為人所知。《撞死了一隻羊》便是根據其同名小說改編的。

不過,創作這部電影的初衷其實是為了改編次仁羅布的短篇小說《殺手》。為了將影像內容擴充成一部電影的篇幅,萬瑪才旦對兩本小說進行了二次創作。於是,一個撞死了一隻羊的司機,和一個想要復仇的殺手,在這部電影裡神奇地相遇了。

將兩個本無關聯的小說匯成一個故事,可不是件易事。不過,在去年威尼斯電影節的地平線單元中斬獲了最佳劇本獎,便是改編成功的佐證。顯然,萬瑪才旦抓住了兩個故事的核心主題——救贖與放下。

撞死羊的司機,需要的是殺生後的救贖;抱有復仇念頭的殺手,需要的是將這個殺人念頭真正放下。

而萬瑪才旦為了讓故事間的聯繫更緊密些,增加了一條具有輪回意味的設定——兩個人的名字都是“金巴”。

於是,兩個金巴的故事,彼此獨立,又彼此呼應。在朦朧的主題表達中,搭載著超現實夢境,匯成同一條河流。

2.雙重影像的融合

正如監製王家衛所言:“他其實沒有要刻意地讓我們去看西藏,他只是把我們跟西藏拉的更近。”萬瑪才旦在本作中延續了其往常的電影基調——祛魅。

既不美化高原環境,也不粉飾文化傳統,向來是萬瑪才旦的獨到之處。無論是4:3的畫幅還是現實段落偏灰暗的色調,抑或是粗礪的膠片質感,都在極力營造一種複古的美感,從而淡化了以往藏族題材電影從鮮豔的服飾、風景帶來的視覺衝擊,讓觀眾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主角身上。

至於王家衛導演擅於營造的流光溢彩,則在影片的超現實段落(結尾的夢境)中,被發揮到了極致。顏色的過度飽和以及劇烈晃動,加強了夢境的超現實感,也凸顯了影片的主題表達。

沒了夢囈式的獨白,也不借助畫外音敘事,《撞死了一隻羊》中並沒有直觀性的王家衛式美學,但在角色們身上則傾注了阿飛、歐陽修等人的影子——存在主義美學。

存在主義認為“人只會在畏懼、焦慮、死亡等狀態下方可真正體會到自我的存在”,影片中司機金巴活在撞死一隻羊的愧疚中,而殺手金巴活在殺父之仇的陰霾裡。

另外,正如王家衛電影裡人物間的疏離,殺手金巴在短暫的共處時間裡一直處於抗拒理解的狀態,儘管他們共處於逼仄的卡車駕駛室裡。

此外,不強烈的敘事整體性以及不注重前因後果的敘事模式,都帶有濃厚的王家衛式碎片化敘事的風格。

而在具體細節上,幾處魔幻的變形鏡頭、帶有象徵意味的羊、荒誕的輪回設定、孤獨的人物狀態、夢中完成復仇的暴力等多種後現代因素,共同營建了萬瑪才旦在小說中顯露的後現代美學風格。

兩種作者性影像風格,在一部電影裡達成高度統一,難怪會有人稱讚“萬瑪才旦和王家衛簡直絕配“!

3. 金壁生輝玉玲瓏

影片中的角色不多,但都性格鮮明,尤為突出的,便是茶館的老闆娘。

眾所周知,王家衛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往往美到極致,甚至其身體之美成為了電影文本中最具有社會性和文化性的人物修辭。這份東方神韻,同樣被演員索朗旺姆帶到了風姿綽約的老闆娘身上。

儘管身著質樸無華的藏族服飾,老闆娘由內而外的嫵媚性感卻格外奪人眼球,就連監製王家衛都表示那種自信的女性荷爾蒙像極了《新龍門客棧》中的金鑲玉。但與婀娜多姿又爽快潑辣的金鑲玉不同,索朗旺姆為角色賦予了一份獨屬藏族姑娘的硬朗風情。

除了人物魅力,老闆娘作為影片中重要的女性角色,也不僅僅承擔了敘述者的功能。嘈雜的茶館仿若一個微型的社會,黑白的回憶段落也隨著老闆娘的口吻穿插其間,都在刺激司機金巴進入另一個金巴的內心世界。而悠然飄蕩的茶梗,以及相同的座位和窗外風景等魔幻處理,都在暗示“進入夢鏡“的完成。

這也符合萬瑪才旦一向刻畫的女性角色——具有主體性和話語敘事能力。這種對女性獨立意識的展現,無疑也是現代化的顯影。

相較之下,作為男性角色的司機金巴,反而處於相對弱勢的一方——在現代人眼裡的他,像個傻瓜。

金巴堅持送死羊超度的行為,在現代人眼中是種愚笨,就連勉強進行超度儀式的僧侶,都讓金巴直接把羊帶回家去吃了。可金巴卻執意讓這隻羊被山頂的禿鷲啄食,以完成功德的圓滿。這份對待生靈的虔誠,看似愚昧,卻貼合著人物本性的善良和難得的純真。

而淳樸善良的性格塑造,不僅在司機金巴關切殺手金巴的行蹤間建立邏輯,也是萬瑪才旦一如既往地在對傳統文化的深情回眸。

4.來自海拔5500米的6字真言

影片《撞死了一隻羊》的拍攝場地,在海拔5500米的可可西裡無人區。這意味著空氣稀薄且高寒缺氧,就連殺手金巴的扮演者更登彭措也坦言,此番殘酷環境對藏族人來說都是挑戰。而萬瑪導演在創作中一度需要吸氧來支持工作,甚至有三次因為身體不適被送進了醫院。

可為了讓真實的西藏故事走進觀眾內心,為了盡情展現充滿詩意與藏地魅力的青藏公路,也為了不辜負導演對電影和家鄉的熱愛。在荒無人煙的蒼茫天地間,在零下20度的嚴寒煎熬中,經過1000小時的低氧創作,終將文字變為影像,搭建了一場神秘而多變的夢境。

5. 心知所歷皆夢境

荒誕,是萬瑪才旦小說的主要風格,也被延續進這部電影中——沒有活物的空寂之地,怎會突然出現一隻幼小的綿羊?而兩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竟然擁有相同的姓名。

尋找,是萬瑪才旦小說中的一個重要母題,也在司機金巴隔日追隨殺手金巴的行蹤中得到重現。這也是對過往影像風格的強調——需要觀眾沉浸式體驗,去切身感受那種獨屬於那片土地慢節奏的、悠然的又飽含深情的風情。

除了對以往風格的繼承,《撞死了一隻羊》也包含著萬瑪才旦的自我突破,或者說是從王家衛身上所帶來的獨特氣質——由“寫實“轉為”寫意“。

影片中,無論是有關夢境的藏族諺語,還是撞死羊和車爆胎的地點重合,再到現實裡藏語版的《我的太陽》以及夢境裡的意大利原版歌曲,超現實感貫穿全片,這也使得簡短的故事變得值得玩味。

在影片結尾,殺手金巴背負的“康巴族傳統”——必報殺父之仇——在現實中被放下,又在夢境中由司機金巴替代完成,才達到了真正的放下。這似乎是影片的主題升華,卻因為象徵的模糊性變得朦朧而富有歧義。

這也成了影片回味悠長之處——正如夢境往往是虛實相間的,對文本的解讀也不是單一的。或許觀眾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司機金巴終於在片尾摘下墨鏡,完成了救贖。

作者| 此去經年;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載請注明出處

影 迷 福 利

請大家轉發本文到朋友圈,並在文末留言,聊聊萬瑪才旦導演這部新作《撞死了一隻羊》。我們將根據留言質量和點讚數,送出兩張萬瑪才旦導演親筆簽名海報。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