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齊白石之摳門:已出門之畫,回頭補蟲,不應

潤筆,就是稿費。“潤筆”一詞源自《隋書·鄭譯傳》。

皇帝內史李德林立作詔書。李德林說:“筆乾,沒法寫。”皇帝不解,李德林說:“不得一錢,何以潤筆?”皇帝不禁大笑說:“原來如此”。便答應寫完詔書,立刻發放稿費,讓其去潤筆。“潤筆”一詞便由此得來。

潤例,就是稿費的標準。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豐子愷賦閑在家,為謀生,曾在當時的《太白》半月刊上登出《子愷漫畫潤例》,每幅漫畫價格不低,同時言明一口價,不討價還價。意思是,你覺得我的畫值我說的標準,我們就可以合作;覺得貴了你就不要,但請不要還價。如此,依然是約稿不斷,於賣畫之餘,他還喜歡讀書、品茶,與朋友小聚,生活極其悠閑。

再說齊白石,他為人謙和,但自定的潤例卻絕無商討的余地,他定多少就是多少。其它事可以商量,只有這事沒商量。他家客廳,掛著他親筆書寫的潤例,明碼實價,一清二楚。並且說明凡藏畫多者,人再來不畫或加價,送禮物者不答應,介紹的人沒有酬謝;已賣出的畫拿回來補蟲、加印不答應,不改畫等等(此門條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齊白石家中的告示

凡藏白石之畫多,再來不畫,或加價。

——老頭深知物稀為貴,某一藏家購畫三五張正常,買得太多並不是好事。萬一藏家有變,因故大量拋售,會對自己的畫價形成衝擊。在當代畫壇中也有畫商囤積作品控制價格的情況,一面與畫家簽訂長期“賣身契”,以量壓價,一面捂畫惜售,虛抬價格。所以老爺子在客廳掛了這麽一副告示,穩定市場供求關係,平抑作品價格走勢。

送禮物者,不答。介紹者,不酬謝。

——以禮物表人情,以人情抵畫酬,直至今天都常有,而老頭明白此理,禮物不收,真金換作品。有貪小利者曾言給老頭介紹客戶,但要傭金。白石老人知道,一旦用了中間人,自己可能變為受人所致的作畫傀儡,因此回絕。這一舉動砍斷了銷售管道,無意間倒變成了饑餓行銷,使得登門求畫者絡繹不絕。不用中間人也是簡化買賣環節,保證原廠生產的價格最低,無論出於收藏還是倒賣的目的,從我這裡拿走的作品都要加價。能加多少是你們的本事,加一塊錢也是對我的市場有利。

凡我門客,喜尋師母請安問好者,請莫再來。

——文中的“師母”指的是北京的側室、36歲的胡寶珠。表面上看這告示似乎有些“酸味兒”,而實際上,這是白石老頭謹防枕邊風的做法。時至今日,找“師母”說情砍價買畫的事情也有,找親戚、保姆等說情的也不稀奇。掛這麽一則通告,約法三章,防止堡壘被人在內部攻克,實現家和財盛的雙贏。

已出門之畫,回頭補蟲,不應。

已出門之畫,回頭加印加題不應。

不改畫。

白石老頭畫中的草蟲,多為精工細畫,再輔助以大寫意的花卉枝葉,妙趣無窮。當時市面上有按照所畫草蟲數量定價的做法,因此常有圖利者拿來之前老頭的畫作讓其再添畫草蟲,以增價值。民國後期,老頭對此還提供有償地“返廠”服務,解放後名聲登頂,便一概回絕。白石老頭知道好鋼用在刀刃上,成名後拒絕計件兒工資,把有限的時間花在創作更昂貴的整幅作品當中去。

不照像,凡照像者,多有假白石名,

在外國展售,假畫。

白石老頭名聲漸起後,有許多人慕名而來,按價求畫之後再要求與老頭合影,然後照著所購畫作找人原樣仿造數張,花一張真跡的錢,以合影照片為證,兜售贗品、真跡自藏。老頭想得明白,我無法抓門外賊,至少要保證院內真。這樣你們拿不準真假的最後還是會登門求畫,見面心安。可惜的是這種用合影騙人的拙劣手段今天仍在應用,在喜愛卻不知內情的愛好者處屢試不爽。

廠肆只顧雇主歡,

為我減價定畫,不應。

白石老頭除了自己賣畫,也在北京的琉璃廠古玩街一家畫店(廠肆)掛出價格單,與自售價格相當。畫店偶爾礙於情面或著急成單,單方面降低售價,然後再拿著訂金找老頭約畫。老頭吃過幾次虧,後來再不點頭,一概不應。讓價這種事今天一塊明天兩塊,久而久之就如大壩決口一發不可收拾。商家想的是快,“品牌”想的是遠。老頭做的實際上是保護自己的品牌,哪怕是合作方也不能動搖自己的權限。

以上幾則告示只是白石老頭生意經的一個側面見證,傳遞著“小人掛牆上,君子進堂來”的經營準則,足以讓人咂摸出他的精明。其實這種精明甚至是摳門兒也並不一定真是天性,而是受時代影響,一生波折所留下的印跡,背後多是慘痛的吃虧經歷。

給多少潤例,寫多少作品,執行起來也毫不含糊。曾有這樣一個人去拜訪他,一進客廳,抬頭就看見了稿費標準明細表,想想自己口袋的錢,只夠買一隻半蝦。小心翼翼說明來意,希望能得到白石親筆畫的兩隻蝦。齊白石說:“我一生受苦,從童年至今,所以沒錢,我怎麽生活呢?”然後接過錢說:“放心,一定讓你滿意。”隨後,提筆作畫。先畫一隻正在水邊嬉戲的蝦,活靈活現,美不勝收,之後,在這隻蝦旁邊,畫了一只在水面上只露出半身的蝦,下半身被層層水波擋住,惟妙惟肖。來客一看,非常歡喜。白石就是這樣巧妙地滿足了來客的要求,同時又嚴格遵守了自己擬定的稿費標準。

齊白石《蝦》,北京畫院藏

每個書法家都會經常遇到此事,總有求字人說:“一張紙幾塊錢,一支筆也沒多少錢,寫張字也用不了多長時間,這麽多年朋友了,要張字怎麽這麽難?一點感情都不講,不夠意思!”那麽為什麽書法家不送字呢?又為什麽名家的字價那麽高呢?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書法家一幅作品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1

一、如果為朋友你只要張紙或要點墨,拿去自己寫,書法家絕不會吝嗇,所以你不能說書法家小氣,因為書法決不是只有材料成本費,一個書法家要通過自己多年的時間、金錢、精力去不斷實踐,才能換來精湛的技藝,閱讀多少書籍才能積澱淵博的知識和超前並敏銳的思維?字是“養”出來的,一般沒有二三十年的功夫和生活閱歷來滋養,是歷練不出高水準的作品的。所謂“文以載道”也是這個道理。而二三十年是苦練階段,是沒有收入的。隨著水準的提高,書法家對作品要求越來越嚴,之前的作品會當做廢紙毀掉,因為這樣是對自己和買字者負責,不能半點馬虎或將就。作為成熟的書法家,筆頭功夫都是練出來的,正所謂“廢紙三千,一事無成!”所以真正滿意的作品也不會太多,就更捨不得送人了。

2

二、寫字也更是既費腦力又費體力的活。當別人已經休息,夜深人靜時或是凌晨別人未起之時,書法家可能就在練習,因為這時無人打擾不是嗎?除此之外,還要一有時間就讀書,多汲取各種知識,化作哲思躍然紙上,就像很多書法家死後作品才被人認可,才值錢一樣,就是因為書法家要思維超前,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才會被大眾認可。書法家的思維方式、對生活的感知和積累的技術及思想質素,而這些都是無形的。

每個行業都有你看不到的艱辛,你看到的是一幅作品,很輕鬆,賞心悅目,但這作品背後要多少積澱、多少汗水,你又了解多少呢?有的書法家把每幅作品比喻成自己的孩子,比十月懷胎付出的要多得多,也是多方面滋養出的文化,不是本錢與畫一幅字的時間問題。有人用幾十年,也有人可能用一生的精力和時間作為本錢。每天堅持研習,日複一日重複練筆,寫上一天,真的很累,藝術創作是一種特殊的腦力與體力勞動的結合,比乾一天體力活或寫一篇文章更累。

書法家的勞動是一種不大一般的勞動,成果的外在形式就是給人賞心悅目的作品,展示給人輕鬆愉悅的感覺。而背後卻是充滿艱辛的極為複雜的過程,付出巨大成本,甚至冒著終年勞作而有可能顆粒無收的風險,因為藝術的小眾性與藝術家思維的超前性,所以書法家需要長時間承受孤獨,成功前還要承受生活的窘迫、世人的不解、生活的壓力,有些人最後承受不起變得精神失常,或有的直到過世,字還是一文不值,所以這些都是常人難以理解和想象的。

此外,還要耐得住寂寞與枯燥,沒有人拿起筆就成了書法家,寫字必須要投入真情實感,可以說絞盡腦汁,不斷實踐,多少次失敗換來一點成績,而且成功率又不高,可以說選擇後路線坎坷,用艱難險阻形容都不為過,所以不要認為寫字像玩一樣不費力氣,寫字的成本只有紙墨筆硯而已。

3

三、馬克思提出了“藝術生產”的概念,藝術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和基礎,藝術生產應把藝術創作看作生產階段,藝術作品看作“產品”,藝術鑒賞則可以看作是藝術的“消費階段”,從中得到藝術享受的過程,也同樣有生產支配和需要的全過程,同時,藝術欣賞反過來又成為刺激藝術生產的動力,推動藝術生產的發展,我們不能單獨側重其中一個環節,只有這樣才是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特殊的精神生產的本質特徵。那麽不要認為只有物質是要用錢購買的,精神的或無形的物質的,隻用“謝”字可以解決。物質的產品有成本,精神的產品的成本是消耗生命,書法家付出的你沒看到不等於沒受苦。所以,書法家沒特殊情況一般不贈字;也不會要求同行贈字。書法家的字就是產品,那麽就不要要求讓書法家白送,如喜歡就應用你的血汗錢來購買書法家的血汗結晶,才是應該的。如果是朋友更要理解與支持。

4

四、當然,無償創作也不是沒有。比如一些愛心活動、公益捐贈、公拍善助、以書會友、或為寺廟寫字,參與助殘助學,賑災慈善事業等,也是常有之事,但這些只能算是盡一個公民義務的善舉,但作為商品、禮品、收藏或投資以期升值,又或官商所求,則明碼實價,論尺論寸,就像有人願意買房,有人願意買珠寶,因為可以升值;有人願意買字,同樣認為隨著書法家年齡的增長,書法水準也會越來越高,名氣越來越大,時間越來越少,作品自然越少,價格將會越高,這是必然。

人們應該尊重書畫家通過時間、金錢、精力換來的精湛技術和淵博知識,這是對書畫家勞動最起碼的尊重!您說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