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山裡,一名老師和三名特殊學生

大山無言,然非無聲。

臨近暑期,位於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那琴鄉的逢通教學點,59歲的梁志雄在二樓盡頭狹小的辦公室裡,認真地批改著三名特殊學生的試卷。

圖為梁志雄和三名特殊學生。韋世仙 攝影

逢通教學點,距離上思縣城約25公里。梁志雄是那裡唯一的老師,阿旺、阿興和阿山是教學點僅有的三名學生,有兩名已經上五年級,另一名上二年級。這三名學生有些特殊,他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智力低下。

我們探訪逢通教學點那天,小雨淅淅瀝瀝地下著,輕輕拍打在兩扇已生了鏽跡的鐵門上。校園被四幢1—2層的教學建築圍起來,中間那棵大榕樹,在細雨中更顯得蒼翠。榕樹旁是升旗台,旗杆頂端懸掛著一面還依稀看得見折痕的嶄新的國旗。鐵門外右邊的塑膠籃球場,周圍已經逐漸被野草蔓延。

圖為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韋世仙 攝影

逢通教學點曾是一座有著一到六年級的村小學,服務範圍覆蓋周邊的17個自然村,在校生最多時200多名,共有8名教師。2005年,梁志雄從上思縣那板電廠子弟學校轉到逢通村小學任教,2007年開始接任校長,他曾帶過最大的一個班級就有37名學生。

2017年春季學期結束後,隨著教育資源的整合優化,逢通村小學被撤銷,學生遷入那琴鄉中心小學就讀,包括梁志雄在內的8名教師也一並調至那琴鄉中心小學任教。

然而,就在2017年秋季學期開學注冊的那天,梁志雄接到了那琴鄉中心小學校長的電話。

“梁老師,逢通村有位家長還是想把學生放在逢通就讀,並點名希望你能回去,而且學生的情況還有些特殊,不知你是否願意?”那琴鄉中心小學校長在電話裡說著,並向梁志雄介紹了學生的特殊情況。

“可以,只要學生和家長需要,我堅決服從組織安排。”梁志雄一口答應了。從教那麽多年,梁志雄當然知道校長所說的“學生情況有些特殊”是什麽意思,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深知教育扶貧的重要意義。如果自己選擇離開,那麽這幾個孩子將很難再繼續學習。

梁志雄願意返回大山還有另一層考慮。“我從1978年開始做老師,到現在也準備退休了,我能被學生和家長需要的同時,還可以把好的崗位讓給年輕人,他們才是教育事業未來的中堅力量。”梁志雄說。

圖為梁志雄在教學生讀書。韋世仙 攝影

梁志雄如約回到了逢通。阿旺和阿興是首先被送來教學點的一對有認知障礙的雙胞胎兄弟。不久後,在一次入學適齡兒童的摸排中,梁志雄發現那琴鄉那通村還有一名叫做阿山的適齡兒童沒有入學,便上門動員家長讓其入學。由於阿山有著先天性的語言障礙,為了方便照顧,梁志雄把阿山帶到了教學點和其他兩名學生一起進行教學。

從此,師生四人和教學點一起,被四周蔥蔥鬱鬱的大山包裹其中。阿旺和阿興走讀,每天放學由家長接回家。阿山則是住校,他的飲食起居都是梁志雄照顧。

每天能給這些孩子上課,就是梁志雄最快樂的時光。

在二樓的一間教室裡,三尺講台、三張課桌,拚湊起一方小小的學習園地。梁志雄每天固定給學生們上三節課,分別是識字、數學和拚音,但學生的特殊情況給教學工作帶來不少難題。為此,梁志雄查閱了大量資料,製訂出一套具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因材施教,盡量提升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

“你看,這是阿旺臨摹的字,已經有模有樣了。”梁志雄拿起一頁紙,上面是阿旺前兩天臨摹的幾行毛筆字。一年多來,除了原定的教學計劃外,梁志雄還教他們臨摹字體。“阿興最近的毛筆字臨摹也有了不小的進步,阿山則還停留在硬筆字上,但急不來,得慢慢地教。”梁志雄說。

圖為梁志雄在教學生寫字。韋世仙 攝影

在課余時間,梁志雄還陪學生們做遊戲,教他們做家務。“阿山會主動掃地了!”幾天來,阿山主動拿起掃把乾活的這個舉動讓梁志雄感到萬分驚喜。回想起來,這還是阿山在教學點那麽久以來頭一回主動乾家務。

梁志雄走到哪兒,學生們就會跟到哪兒。或在老師身旁打鬧,或靜靜地看著老師乾活,或一起和老師完成一件事情,如影相隨,如師亦如父。

梁志雄的父親已是90歲高齡,但長年臥床,眼睛已接近失明,大小便也不能自理。去年3月,梁志雄把老父親從縣城接到了教學點,以便更好地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圖為梁志雄教學生打球。韋世仙 攝影

“我很怕教不好他們,感覺比當年帶37名學生的壓力還要大。”每每說起這三名學生,梁志雄的眼眶都會泛紅,有眼淚在打轉。他說,最大的心願是能教會他們基本的生活常識和能力,讓他們看到希望,使他們未來的路能夠走得更遠更順一些。

“明年我就要退休了,但如果能有返聘的機會,我還是會選擇回到這裡。因為他們需要我,我也放不下他們。”梁志雄說。

圖為梁志雄教學生做家務。韋世仙 攝影

略顯空蕩的教室,安靜得能夠聽見窗外叢林中各種蟲類、鳥類的叫聲。每周周一,梁志雄都會帶領學生們把國旗高高升起,在他的心裡,那升起來的就是希望。(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