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市場上的食用油那麽多,到底應該買哪種?

較真要點:

1、雙低菜籽油,是經過改良的低芥子油苷、低芥酸菜籽油。它非常符合“健康食用油”的脂肪酸組成,可以作為“普適食用油”,煎炒炸都適合。

2、大豆油也是比較好的油。如果食譜中有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的橄欖油和山茶油,那麽烹飪中可以用大豆油來補充多不飽和脂肪酸,平衡價格。

3、“土榨油”“自榨油”最好別買,土榨油很容易冒煙(煙點低)。油煙不僅是PM2.5的來源,其中還含有一種物質叫做丙烯醛,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強的刺激作用此外,冒煙還會產生其他有害物質。有些土榨油壓榨之前要進行高溫處理,會產生相當多的致癌物苯並芘。此外,油料作物很容易產生黃曲霉毒素。

查證者:雲無心 | 食品工程博士

不少讀者有這個疑問:面對超市裡琳琅滿目的油,不知道該買什麽油。

不妨簡單明確地評價一下常見的食用油。

另外,如今“油要換著吃”的說法很流行,但盲目地“換著吃”並沒有多大意義。“換著吃”的原因是各種油的脂肪酸組成不盡相同,通過“換著吃”來實現合理的組成。如果對於各種油的特點和人體需求缺乏明確的認識,僅僅是“換著吃”並不能實現“脂肪酸組成合理”的目標。當然,了解了油的特點之後,換著吃或者搭配吃都可以。

(圖片來自於網絡)

推薦主打的芥花籽油

芥花籽油又叫“雙低菜籽油”,是一種經過改良的菜籽油。

傳統的菜籽油具有刺鼻的氣味,很多人認為這是“香味”。該氣味主要來源於其中的芥子油苷。芥子油苷也被稱為硫代葡萄糖苷或者硫苷,被分解後會產生異硫氰酸酯、腈、氰酸鹽等物質。這些分解產物能干擾甲狀腺素合成,導致甲狀腺腫大。腈也能造成動物肝髒和腎髒腫大,嚴重時可引起肝出血和肝壞死。油菜籽中還有一定含量的芥酸,在動物實驗中,芥酸顯示了對心髒的損害。

通過食用油攝入的芥子油苷和芥酸總量不見得對於健康有多大危害,菜籽油在中國許多地區是傳統的食用油。但它們畢竟對於健康沒有好處,而芥花籽油的“雙低”就是指芥子油苷和芥酸這兩種成分含量很低,也就避免了它們帶來的“可能危害”。

健康食用油的原則是“飽和脂肪盡量少、多不飽和脂肪適量而且ω6/ω3比例適當、其余部分為單不飽和脂肪”。幫大家複習一下,ω6/ω3應該控制到10以內,最好是在4左右。

芥花籽油的飽和脂肪比例約為6%,是各種食用油中最低的;多不飽和脂肪約為32%,ω6/ω3的值為2;單不飽和脂肪約為62%。總體非常符合“健康食用油”的脂肪酸組成。

簡而言之,精煉的芥花籽油可以作為“普適食用油”,煎炒烹炸都適合。

品質不錯,但性價比低的橄欖油和山茶油

橄欖油因為“地中海式飲食”而風靡世界,而山茶油被稱為“東方橄欖油”。它們的賣點一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二是其中含有比較多的抗氧化成分。

在行銷中,單不飽和脂肪酸被認為能夠“減低膽固醇”“降低血脂”“保護心血管”。這些功效其實只有“初步證據”,科學證據並不充分。而且,具有這些“可能作用”的前提是:用富含單不飽和脂肪的食物替代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並且控制脂肪的總攝入量。

至於抗氧化成分,只能是“初榨”的油,而且烹飪中沒有經過高溫。簡而言之,“初級冷榨”的橄欖油和山茶油,用於涼拌可能有那麽一些額外的健康價值,但如果是精煉的,或者是用於煎炒炸,那麽也就沒有意義。

性價比高的大豆油

大豆油的特點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約為61%。如果用大豆油來烹飪的話,多不飽和酸的攝入量就很高,往往會超過WHO推薦值的上限。好在它的ω6/ω3的值為7.5,在多不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用油中也還算是比較好的。

所以,大豆油也是比較好的油。尤其是如果食譜中有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的橄欖油和山茶油,那麽烹飪中用大豆油來彌補多不飽和脂肪酸、平衡價格,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葵花籽油、玉米油,不如大豆油

與大豆油一樣,葵花籽油和玉米油的多不飽和脂肪含量很高,但跟大豆油不同的是,它們的ω6/ω3值也很高。如果把它們作為常規食用油,就可能導致多不飽和脂肪攝入量過高,而且ω6和ω3的比例失衡,不利於健康。

所以,這兩種油隻適合作為“換換口味”的調劑。如果實在喜歡,可以一部分才用它們,另一部分菜用芥花籽油。

花生油和芝麻油,營養一般但風味獨特

花生油和芝麻油的ω6/ω3也很高,不過它們的單不飽和脂肪含量比葵花籽油和玉米油要高。總體而言,花生油和芝麻油的的脂肪酸組成比葵花籽油和玉米油要好一些,但還是遠遠比不上芥花籽油。

再考慮到它們的價格,芝麻油適合於涼拌,花生油用於油炸,都會有獨特的風味。而常規的煎炒烹炸,它們並沒有什麽優勢。

特立獨行的亞麻油

亞麻油的特徵是多不飽和脂肪含量極高,接近70%,ω3也極高。但人體對多不飽和脂肪的需求並非越多越好,所以亞麻油並不像芥花籽油一樣符合“合理的脂肪酸組成”。

亞麻油的用途,在於彌補其他油中ω3的缺乏,比如橄欖油、山茶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花生油等。

其他那些賣噱頭的油

市場上還有一些小眾的油,比如禦米油(即鴉片種子的油)、稻米油、胚芽油等等,作為油本身也沒有什麽問題,但是在行銷中把價格吵得太高,所以不值得買。

飽和脂肪含量高的棕櫚油、椰子油和豬油

這三種油是一些地方的傳統食用油。它們的典型特徵就是飽和脂肪含量很高。雖然目前有學者認為飽和脂肪的碳鏈長短不同,對健康的影響可能不同,對椰子油的“健康功效”也有很多炒作,但是並沒有可靠的科學證據支持。目前科學界的共識,仍然把它們作為“限制攝入”的食用油。

壓榨油與浸出油

油是從油料作物中提取出來的。傳統的方式是壓榨,現代工藝則採用有機溶劑浸取,稱為“浸出法”。壓榨法的出油率比較低,榨出來的油可以直接食用,其中含有一些遊離脂肪酸、磷脂以及維生素等雜質。而浸出法的出油率很高,但許多人擔心其中的有機溶劑殘留。實際上,用於浸取油的有機溶劑揮發性很高,成品油中的殘留量距離有害還很遙遠。

未經精煉的壓榨油就是 “土榨油”。在現代食品工業中,壓榨油也會進行精煉,精煉之後就跟浸出油一樣,基本上是純的油了。

“土榨油”“自榨油”最好別買

許多人認為“未經現代工業手段處理”“無添加”的油更加“健康安全”,然而現實正相反。

土榨油沒有經過精煉,其中含有遊離脂肪酸、色素以及揮發性成分。這固然給了土榨油特別的風味,保留了更多維生素等微量營養成分,但是這些雜質使得土榨油很容易冒煙(煙點低)。油煙不僅是PM2.5的來源,其中還含有一種物質叫做丙烯醛。丙烯醛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強的刺激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甚至作為化學武器來使用。此外,冒煙還會產生其他有害物質。這些對家庭中負責做飯的人都是傷害。

有些土榨油壓榨之前要進行高溫處理,會產生相當多的致癌物苯並芘。此外,油料作物很容易產生黃曲霉毒素,精煉過程中會被除去,而土榨油就只能保留在油中。關於“土榨油”中的黃曲霉毒素超標,已經有很多報導。

食用油只是一種食物原料,合理的選擇構成健康食譜的一部分。

這些說法都是歪曲或者捏造科學事實打造出來的行銷噱頭。即使油本身沒啥問題,但這種忽悠消費者的做法無異於欺騙——對於不尊重消費者的商家,理智的做法就是無視。

點擊騰訊新聞APP搜索框,查看【較真榜】,每日最熱辟謠科普一網打盡。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