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此漢官拜見慈禧自稱奴才,慈禧說了6個字,讓他無地自容

眾所周知,臣是官員對皇帝的自稱。其實,“臣”原本只是自謙之詞,如樊噲就曾對韓信“稱臣”,後來才演變為官員面對皇帝的自稱。到清朝,官員對皇帝又多了一項自稱——奴才。

但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官員都可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奴才意味著奴仆,在今人看來這樣的自稱比臣更卑賤,但清朝人卻不這樣認為。能夠成為皇帝的奴仆,是件無上光榮的事,因此奴才比臣更親近,許多斷脊計程車大夫,想自稱奴才而不可得呢!

通常來說,只有滿人大臣才能在皇帝面前稱奴才,漢人則只能稱臣。因為在清朝皇帝看來,滿人比漢人親近。

但嚴格來說,這種說法也並不準確。事實上,清朝創建之初,由於制度草創,禮製不全,並沒有嚴格要求官員的自稱,滿人大臣面對皇帝,既有稱奴才者,也有稱臣者,甚至還有人自稱“我”。漢人大臣則往往自稱臣。這當然只是習慣使然。

康熙年間,奴才與臣的自稱才漸漸形成慣例,即漢人稱臣,滿人稱奴才。不過也有特殊,如武將不論滿漢,都可以在皇帝面前稱奴才。這大概因為,清朝以武立國,武人比文官更受重視。不過也有可能是,文官畢竟思想上還有些許獨立,武將則完全由皇帝豢養,親疏有別。

康熙死後,雍正即位。雍正是個獨立獨行的皇帝,喜歡重用漢族能臣,所以他曾下令,不論滿漢大臣,一律稱臣。因為在雍正看來,反正奴才也有“臣”的意思,沒必要另行一套自稱,不如統一規範,以示彼此無別。

乾隆的做法則和雍正恰恰相反。乾隆非常重視滿族文化,他即位時期,傳統漢文化風靡,滿人紛紛棄滿從漢,不說漢語,乾隆因此三令五申,要求滿人多說滿語。不過,漢化是大勢所趨,乾隆無可奈何。能奈何的是,他一反雍正所為,重新規定:漢人一律稱臣,滿人才能稱奴才。

就這樣,漢官稱臣、滿官稱奴才的“傳統”確定下來。

因為自稱奴才意味著和皇帝親近,所以乾隆以後,許多漢官為取悅皇帝,也往往自稱為奴才。比如慈禧當權時,漢官鮑超就是如此。他還因此落下一個笑話。

鮑超是湘軍著名將領,驍勇善戰,因鎮壓太平天國有功,由一個窮困潦倒的鄉人,最後官居浙江總督。有一年,他隨曾國藩入京拜見慈禧,非常激動,見王公大臣在慈禧面前奴才長奴才短的,也不禁自稱奴才起來。

慈禧素聞鮑超是漢人,聞言一愣,說了6個字:“你是哪個旗的?”

慈禧的意思是,你是不是滿人?又或者,是否八旗子弟?如果是霸氣子弟,即便是漢軍八旗,自稱奴才也合情合理,但如果什麽也不是,就未免有巴結之嫌。

鮑超恰恰什麽也不是,他以前是個豆腐坊的雜工,所以,他沒有“資格”在慈禧面前自稱奴才。鮑超當場尷尬不已,無地自容。這事兒後來被傳出,一度淪為笑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