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家八口三個殘疾 沒有牛高的“牛人”買牛賣牛很有竅門

一家八口人除了父母、妹妹和兩個孩子,有三個是殘疾人,身高只有1.2米的貴州農民王華銀站起來還沒有牛高。為了讓自己“活得精彩”,活得更有尊嚴,他選擇自己創業,自主奮鬥。

今年36歲的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牛場鎮雙龍村村民王華銀,和弟弟王華軍都是在8歲時停止了生長,患有先天性侏儒症,妻子何紅是腦癱患者,他的生活歷經艱難波折,卻始終沒有向命運低頭,在他的眼裡,有著不屈不撓的倔強。

牛場鎮2012年被列為貴州省100個重點示範小城鎮之一,其畜牧總產值約佔當地農業總產值的48%。王華銀依靠養牛銷售收入100多萬元,成為當地很有名氣的“牛人”。

在2000年前,王華銀全家僅靠父母務農微薄的收入,經常入不敷出。16歲時他不得不外出務工,卻找不到工作只好返鄉學著養雞,不料遭遇雞瘟導致200多隻雞全部病死。無奈,他再次外出務工四處打雜。兩年後,他帶著省吃儉用的1萬元回到家鄉,與人合夥經營一家小首飾店,因為不懂經營,最後倒虧2萬多元。

2007年,他借了8000元投資養牛。為了節約路費,他買到小牛後,大多選擇步行回家,最遠的一次走了60多公里,走了整整一天,只為從中賺取一百塊錢的差價。那時他常常感到雙大腿根部疼痛,後經醫院確診,他患上了雙側股骨頭壞死。因為無法下蹲,他只能跪著割草。

在此期間,王華銀經人介紹認識了現在的妻子,雖然妻子患有腦癱,但他總算有了自己的小家,之後有了第一個兒子。2008年,為了給家人一個稍好的住所,他舉家搬出了危房。而新修房屋,不僅花光了他所有的積蓄,連最後圈養的8頭牛都賣掉了,還欠下一大筆外債。

2009年,王華銀只好再次外出務工掙錢還債。“那時,我每個月的生活費僅有70元,蹲在異鄉的霓虹燈下,身無分文的我受盡了他人的白眼。”一年後他回到家鄉,想貸款2萬元養牛。圖為王華銀在給牛喂水。因為一桶水太重,他每次只能提半桶水。

獲悉他再次創業,當地政府給予了他多方支持,幫助他把簡易牛圈建了起來。這時他做出了一個讓人詫異的舉動---申請退出低保戶行列,把寶貴的指標讓給了其他貧困戶。圖為王華銀與父親在給牛準備草飼料。

2011年創業之初,很多人並不看好他,冷嘲熱諷的話他聽了不少,但他心裡明白,必須乾出點“名堂”才行。兩年後,他的牛數量從最初的3頭髮展到20頭,不僅還清了貸款,還稍有盈余。初步成功後,2014年他又貸款10萬元擴大養殖規模。當地政府再次為他創辦了小微企業——福泉市華銀養殖場。經過發展,他的養殖場有32頭牛、16頭母豬,77頭仔豬。這是王華銀在放牛途中。

每個月逢“4、9”就是牛市的趕場日,早上不到7點,他就會趕到離家最近的18公里外的甕安縣平定營鎮的牛市選牛。王華銀養牛總結出了一個訣竅,別人買小牛都選體格健壯的牛,而他隻挑瘦弱的“架子牛”買。“這種小牛價格低,養半年後等牛的體格健壯了就可以賣出更高的價錢。”

買回來的小牛他要隔離一周進行觀察,除了正常的草料餵養外,還會單獨飼喂玉米面粥,再加上驅蟲藥,算是小牛的“夜宵”。

王華銀賣牛也有“套路”,他從不把牛運到牛市出售,而是打電話邀請牛商來家選牛。他說,把牛運到牛市運費太高,而且不一定能夠賣出去。邀請牛商到家選牛可以更加直觀,選擇余地也更大。不論交易是否成功,他都會請牛商進家吃一頓便飯。

2016年初,王華銀利用村裡閑置土地大約40多畝,帶領周邊11戶農戶(其中殘疾人6人)組建了銀富養殖專業合作社。他認為,把大家聚起來,既解決返鄉農民工尤其是殘疾人的就業,減少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又能聚力讓自己的品牌早些打入市場。圖為王華銀在貧困戶田慶福家裡指導他生豬養殖。

牛和豬的兩個養殖場成立之初,資金不夠,合作社通過小額信用貸,邊建設邊投入,目前建成圈舍11棟,總面積4000多平方米。村民劉永華2018年生豬病死57頭,在合作社的幫助下,2019年他飼養了10頭牛。只要有空,王華銀常常到貧困戶家裡看看豬、牛的生長情況,手把手傳授村民養殖技術。這是王華銀在指導劉永華選購牛犢的技巧以及如何給牛增加營養。

2017年底,合作社銷售收入達100餘萬元,先後被評為“縣、州、省級的殘疾人創業就業示範點”,獲得各級補助資金28萬元,得到了“3個15萬”創業貼息、小微企業補貼、惠貸等政策支持。

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2018年底合作社生豬出欄6005頭,肉牛312頭,合作社村民人均純收入6萬元以上。王華銀因此被聘為農村金融致富學校養殖專業講師,他的合作社也成為了福泉地區脫貧攻堅教育實踐基地。這是王華銀在打掃牛圈衛生時,自娛自樂跳舞發“抖音”。

近兩年,他相繼參加了全縣學習養殖技術以及農村金融致富培訓班的學習,還利用每次到村委會開會的機會到村圖書室查閱有關書籍。2017年,當地政府邀請上海骨科專家赴福泉為他免費實施了黔南州第一例3D列印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解除了他的後顧之憂。

2018年7月,王華銀將40頭仔豬捐贈給村裡的殘疾人和貧困戶。此外,在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的幫助下,他每個月都會召開村民“院壩會”,把自己的養殖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其他村民。

王華銀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事跡不脛而走,相繼被被評為“殘疾人自強模範”、“黔南驕傲”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2019年5月,他赴京參加第六次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榮獲了“全國自強模範”光榮稱號。目前,王華銀正在將原養殖場周圍的土地通過租賃或入股等方式流轉到合作社名下,計劃做到生豬出欄8000頭,母豬200頭,肉牛400頭。

這是王華銀一家人的合影,後排左起是他的父母、妻子和妹妹,前排左起是他的弟弟以及他和他的兩個兒子。他說,下一步將采取土地入股分紅抱團發展模式,將全村重度殘疾人納為入股分紅的重點對象,有信心實現合作社發展壯大同殘疾人小康同步,讓鄉親們的日子盡快“牛”起來! (文圖:寧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