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HRS2019丨RAFT長期隨訪:心臟再同步化治療效果持久

2010年公布的RAFT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藥物和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治療基礎上聯合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衰住院率;與ICD組相比,ICD-CRT組全因死亡率下降25%。當時該研究的平均隨訪時間較短(3.3±1.5年),CRT的長期療效尚未可知。美國舊金山當地時間5月10日上午,在美國心律學會2019年會(HRS2019)最新臨床研究專場II上,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了RAFT研究患者的長期隨訪結果。最新數據表明,CRT的效果既強大又持久。

RAFT研究入選在最佳藥物治療基礎上NYHA心功能II級或III級、射血分數≤30%、QRS間期≥120 ms或起搏QRS間期≥200 ms的心衰患者,比較ICD與ICD-CRT的療效。該最新分析選取參加RAFT研究的單一中心111例患者進行長期隨訪,每6個月評估一次,平均隨訪7.9±4.3年。研究的主要終點為到心衰住院、死亡、心臟移植或使用心室輔助裝置(VAD)的時間。

在111例隨機分組患者中,男性88例,68%的患者有缺血性心肌病,43例患者為擴張型心肌病。88例患者滿足器械治療一級預防指征,23例患者則屬於二級預防;NYHA心功能II級的患者75例,心功能III級的患者36例。患者的射血分數平均為21.5%±5.5%,57例患者隨機分入ICD-CRT組,54例分入ICD組。ICD組最後有32例患者接受ICD-CRT。

圖1. 納入分析的患者流程圖

重要結果

ICD-CRT組到主要終點的中位時間為7.7(4.3~10.2)年,而ICD組僅為4.2(2.7~8)年(P=0.178)。

圖2. 意向性分析的主要終點研究結果。

將所有接受CRT的患者整合後,ICD-CRT組到死亡、心臟移植或VAD的中位時間為9.5(7.8~10.4)年,而單獨接受ICD的患者只有3.3(1.9~3.7)年(P <0.0001)。

圖3. 實際治療分析的主要終點研究結果

延伸閱讀

心衰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儘管近年來藥物治療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在臨床實踐中,仍然有很多心衰患者的病情不容樂觀。CRT是近年來國際上興起的一項非藥物治療心衰新技術,它藉助於起搏技術使嚴重的房室傳導阻滯或心室內傳導障礙患者恢復心臟循環同步狀態。大量研究證實,CRT可逆轉患者的左室重構,改善心臟功能,同時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及運動耐量。

心在線 專業平台專家打造 編輯 劉明玉┆美編 高紅果┆製版 劉明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