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是枝裕和電影中的吃貨美學

我一直覺得,是枝裕和該去拍美食紀錄片。在看完他的《小偷家族》之後更加堅定了這樣的想法。

比如電影剛開始不久,偷完東西的治帶著祥太去買熱乎乎的現炸可樂餅,儘管自己都窮得吃不上飯,卻依舊把可樂餅遞給瑟瑟發抖的由裡:

映畫.com

受父母虐待被撿回家的由裡站在角落盯著大家吃火鍋。奶奶發現之後把她叫到身邊喂給她一塊吹好的面筋

奶奶和亞紀在飯店裡吃飯,像閨蜜一樣聊著男孩子的事情。並憐愛地往亞紀碗裡夾了一塊年糕

ameblo.jp

盛夏的夜裡,信代帶著祥太一起邊喝波子汽水一邊玩打嗝的遊戲。

東窗事發之後祥太回歸正常人生活,並在雪夜裡來找治,兩個人最後吃了一頓專屬吃法的可樂餅泡麵

還有喜聞樂見的,傾盆大雨的午後,吃著素面的信代和治,兩人之間突然湧起的激情纏綿……

明明只是關於食物的鏡頭,不知為什麽卻處處充滿了人與人的羈絆。我想,這就是熱愛食物的導演所表現出的那抹溫柔吧。

是枝裕和的這種吃貨屬性與生俱來。

在他的散文集裡,曾經講述到大學畢業那年,一個人在海邊散步的時候,一隻雄螃蟹闖入了他的視野。本以為螃蟹會立刻逃走的他發現這隻充滿攻擊性的雄蟹竟是為了保護身後另一隻已經死掉的螃蟹。被打動的年輕人離開海灘,第二天卻發現海灘上“兩隻重疊般緊緊依偎在一起的死去的螃蟹”。不禁感慨“從那兩隻螃蟹的姿態中感受到了不應該存在的東西”

本以為這是個很感動的故事。沒想到話鋒一轉:

“自那以後,我便吃不下螃蟹了——要是這麽寫的話,想必是個很棒的結尾,可惜不管是在那之前還是之後,螃蟹都是我最愛的食物。”

食物、羈絆與溫柔,一直交織在是枝裕和的生活與電影當中。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那些出現在是枝裕和電影裡的和溫柔有關的食物。

《海街日記》

《海街日記》算是一部鐮倉版的《小森林》,四姐妹守著鐮倉的老房子,一起經歷四季流轉,在一個個食物場景下揉和進了生活中的溫情瞬間。

梅酒,是《海街日記》的另一個主角,千佳帶妹妹喝完梅酒聽到了妹妹酒後吐真言,姐妹們一起釀梅酒,大姐用外婆的梅酒送給媽媽表達愛意。

梅酒,甚至成為了劇中單獨的故事線。每次釀梅酒的時候我就打開電影,跟著劇中的四姐妹一起扎梅子,感覺時光都溫柔了起來。

鐮倉的特產就是小銀魚,在劇中出現了爸爸的銀魚三明治,姐妹們的銀魚蓋飯,其實,這只是鐮倉的銀魚冰山一角,我曾經用一頓飯就吃到了七種小銀魚,生的熟的乾醃的炸的煮的,銀魚一切……

看完海街日記會格外想喝啤酒,麻醬飾演的二姐隨時隨地喊著要喝冰啤酒,在鐮倉也有很多麒麟限定,在汗涔涔的夏天biu的打開一罐冰啤酒,光是看著活力四射的氣泡都能感覺降溫。

咖喱飯是家族傳統,每個人記憶的味道都不一樣。大姐的咖喱飯是媽媽親傳,三姐的咖喱飯是外婆的專屬味道,小妹的記憶則是來自姐姐們不在家,三姐掌杓下的咖喱飯,看完之後,你也會想創造一款自己的咖喱飯。

日本電影裡夏天總是少不了冷面,三姐難得帶喜歡的男孩子回家,大姐忙著做天婦羅和冷面,大家圍圍坐著吃飯聊天,能用親手做的食物熱情款待,就是對一個人最大的認可吧。

以及在去參加父親的葬禮的在火車上,兩姐妹一邊吃著鐵路便當,一邊聊父親。鐵路便當,是很多人想去日本旅行的原因之一,想想在每個月台都有限定款就忍不住想集齊。

《Going My Home》

Going My Home圍繞一個三口之家的溫情故事展開。爸爸是廣告製作人,媽媽是美食設計師,女兒脾氣古怪,常常在學校惹亂子。

其中最誘人的鏡頭是作為美食設計師的媽媽,日常的工作就是做出好看的食物,拿著攝影機鏡頭拍拍拍!

裡面出現了好多讓人一看就想流口水的食物!比如為了搭配舊食盒製作了傳統牡丹餅

味增飯團炸春卷菌菇年糕湯

紅彤彤的意大利面

和果子壽司手握

親手捏製的手工飯團。小朋友們口水都快滴到雪白的飯團上了。

還有雖然是家常菜卻豪華得過分的年糕披薩

製作過程簡單卻異常好吃的土豆鮮貝蒸飯

當然女兒的夥食自然也是讓同學們羨慕不已。有雞肉,伊達卷……淘氣的她竟然做起來小買賣,把媽媽做的好吃的明碼標價賣給了同學。

不過要是媽媽不在家,相依為命的父女倆就只能靠簡易飯團維生了:

《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講述的是一個醫生家庭的故事。繼承父業的長子意外喪生,而次子良多選擇違背父志,去了異地追求事業。恰逢長子十五周年忌日,良多和姐姐千奈美帶著各自的家人回來祭拜,讓平靜的橫山家再度熱鬧起來。

電影的第一幕發生在廚房。母親把對兒女的思念都寄托在做的一桌美味裡:一冰到底的冰茶,肉汁滾滾的燉肉。

還有寄托哀思的茗荷青豆飯。媽媽將漬茗荷切絲,和青豆一起拌飯。在日本,茗荷常常被用作鹹菜,相傳吃了它人就可以忘記痛苦。媽媽在長子忌日選擇做這道菜,大概是想撫平自己失去至親的傷痛。

這裡面,最有意思的食物是玉米天婦羅。剛一端上飯桌,一盤就被分食一空。

並不是因為它真的多好吃,而是裡面凝結著全家人的功勞啊——孩子們和男人們在一旁剝玉米,爺爺負責偷吃,滋啦滋啦的油炸聲音一傳來,伏案工作的他立刻心神不寧了。在廚房的女兒深諳父親的饞嘴,笑著說,他視力不好,但是鼻子很好,聞到味道就會過來了。

包容丈夫的偷吃,包容兒子的離經叛道,爭吵打鬧過後依然選擇相濡以沫一起吃飯,這就是家的地方。

《奇跡》

《奇跡》的主角是離異家庭的一對兄弟。哥哥跟著媽媽、外公和外婆,弟弟則和玩樂隊的爸爸一起生活在福岡。聽說火車第一次交錯而過會產生流星一樣的力量,兩個孩子決定到新乾線許願,希望家人能夠團聚。但最終,他們不約而同地放棄了預定的願望。

弟弟在路邊買的章魚丸子,熱氣騰騰的,咬一口能吃到滿嘴的汁水,再加上清新酸甜的柚子,想想都讓人流口水。電影裡的一家人仍在一起時,也會在家裡做章魚丸吃,那是當時難得的溫情時刻。

鹿兒島的黑豬、黑牛很有名,用鐵板燒烤,噴香撲鼻,電影裡住在鹿兒島的哥哥便嘗有機會享受到。媽媽、外公和外婆都在為了更豐足的生活而努力,日子平淡卻也有滋有味。

薯片最好吃的部分應該是最後一口,把袋子裡剩下的邊邊角角一口氣倒進嘴裡,有著強烈的滿足感。電影裡玩樂隊的爸爸,把剩下的一點薯片碎分給了弟弟,這樣的舉動倒更像是朋友間的行為了。

幾個孩子一起逃學出門許願時,曾經坐在一起吃烤玉米。玉米烤得通體發熱,帶著點焦糊時,香味能夠飄出老遠,是在城市裡很難享受到的美味。電影裡,孩子們一邊舉著玉米,一邊看著遠方,眼睛裡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電影裡外公最鍾愛的,是鹿兒島的傳統點心輕羹。輕羹是用蕃薯和粳米製作的,味淡而輕盈,只是在當下的日本,它的名字已經漸漸無人知曉了。弟弟吃慣了薯片,覺得完全沒味道。哥哥卻告訴他,“一開始沒有味道,但越吃越香。”到這時兩人發覺,他們的口味已經完全不同了。

最終,火車呼嘯而去,奇跡沒有發生,兩兄弟也逐漸明白路線注定不同,各自生活才是最好的選擇。就像哥哥說的那樣:“比起家,我還是選擇了世界。”

《如父如子》

在《如父如子》這個故事裡,生活著兩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其中一家在鄉下,另一家在大城市裡。

在城市裡長大的慶多,生活優越得讓人羨慕。

成功升入小學後,爸爸媽媽為他準備了草莓蛋糕。

生日的時候送了他一台數位相機,還吃了大炸蝦。

不過得知他們養的孩子因為不小心抱錯不是親生的之後,雙方家長決定,孩子互換先從周末相互借住開始。

於是,當在城市長大的慶多去到鄉下家後,吃的第一頓是煎餃子。呲啦呲啦的煎餃聲裡,媽媽帶著三個孩子在廚房裡喊著6、7、8、9、10……一家人沒有那麽多拘束,爸爸吃急嗆著了,小弟弟直接上手去拿,格外熱鬧。

而在鄉下長大的琉晴去到城市的親爸爸家後,第一次吃到好吃的和牛火鍋,急得燙到了嘴。

雖然還沒吃完一片肉,就被城市裡的爸爸說:“你拿筷子的方式不太對,你看叔叔怎麽拿的。”

《比海更深》

不知道多少人跟我一樣,一打開《比海更深》就想吃那鍋放了土豆、豆角、排骨的亂燉,“小火慢燉一整夜才能讓調料充分入味,做人也是這個道理。”

這可是奶奶淑子燉了一夜的,真的很想留下一份第二天裝進便當裡去上班。

而他那個潦倒落魄的兒子,自視清高、滿腹牢騷,還處處為錢發愁,回到家下了車站第一件事,就是站著吃一碗蕎麥冷面再走。

一到家呢,看見的祭壇上的年糕,二話不說,咬下一口再放回去,囫圇咽下。

奶奶淑子看見兒子回來後,滿心歡喜,即便是這樣一個邋遢的兒子在她眼裡也有著別人不可比擬的優點。於是她立刻拿出兩杯自製的牛奶冰淇淋,兒子雖然滿嘴嫌棄太硬、太淡、太廉價、冰箱味兒太大,但還是會咯吱咯吱用鐵杓挖下去,吃的就是這個挖掘的樂趣。

後來因為台風天,他不得不和前妻以及兒子留宿在淑子家裡,那天晚上一家人吃的是咖喱面條。一家人齊心協力做咖喱,兒子和妻子在切土豆,母親在熬咖喱煮麵條,又因為他的一句“放點豌豆進去,增加點顏色”,撒入一大把豌豆。

這麽好吃的咖喱醬,其實是他父親生前製作的醬,在冰箱裡已經存放了半年多了,不過咖喱的味道倒是恰到好處。就像母親說的:“還是得趁人在的時候好好對待啊。”

寫文章/福桃編輯部

編稿子/小小

設計師/Xman 小卿

本文照片部分來自網絡

外面的美食世界更精彩,一起來看看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