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知名性教育專家:“防止男生女性化”提案或加重校園欺凌

“陽剛之氣”一詞近日登上熱搜。

就全國政協常委斯澤夫2020年5月提出的《關於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1月28日答覆稱,將“適度改進體育教師教學方法、形式,更多注重學生‘陽剛之氣’培養”,同時加強學校體育制度頂層設計、深入開展健康教育,並加大相關問題的研究。

據人民網報導,去年5月,全國政協常委斯澤夫在《關注和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趨勢》的提案中稱,他通過觀察發現,現在中國的青少年有柔弱、自卑、膽怯等現象,追求“小鮮肉”式的 “奶油小生”,他稱之為男孩子“女性氣質化”。斯澤夫認為,這種趨勢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必將危害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

對此,新華網評論:“陽剛之氣”是成長的精神鈣質,央視新聞官方微博則發文稱,“陽剛之氣不只是男性化”。

此事引發熱議。讚成者有之;反對者則認為,該提案涉嫌性別刻板印象。

對此,知名性教育專家、北京師范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負責人劉文利教授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相關提案有可能加劇基於性別的校園欺凌,“教育者不能一邊號召防止校園欺凌,一邊又在培育校園欺凌的土壤。”

或加劇“基於性別的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中,有一類欺凌叫‘基於性別的校園欺凌’。包括基於生理性別、性別認同、性別表達和性傾向的欺凌。”

劉文利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以“性別認同”為例,一些男孩“從心理上認同自己是女性。他在青春期有一個探索的階段。在探索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困難和挑戰。他在性別氣質上的表現,可能跟傳統意義上的男性氣質不太一樣。這樣的孩子就容易受到欺凌。”

又如,在性別表達中,一些青春期的男孩的著裝、發飾、動作、語言等“讓人們覺得他像個女孩,這樣的孩子也容易受到欺凌。”

劉文利擔心該提案容易培育校園欺凌的土壤,“在性別刻板印象中,形容男性的正面的詞,有高大威猛、有力量、有擔當、勇敢堅強、積極主動等,但不是所有男孩都具備這些特質,不能把這些都說成孩子缺乏陽剛之氣。要求所有男孩都變成這樣,是不可能的。孩子的個體差異非常大,那些達不到所謂陽剛之氣的孩子,就容易受到欺凌。”

劉文利說:“我們在研究中看到,那些矮小瘦弱、說話柔聲細氣、細心體貼、願意和女同學在一起玩耍的男孩,都被形容為不男性化、沒有陽剛之氣,這樣的孩子就容易受到欺凌。”

“不能抹殺女性在社會中的貢獻”

在劉文利看來,相關提案中針對的青少年“柔弱、自卑、膽怯等”,“這些詞都是非常負面的。”他指出,相關提案認為這些是女性化的表現,存在嚴重的性別刻板印象,本身是對女性的歧視和汙名。

“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有很多非常勇敢、積極、有主見、有擔當的女性。比如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當中,抗疫前線有很多女性。不能抹殺女性在社會中的貢獻。這個提案,我覺得帶有嚴重的刻板印象和性別歧視。”劉文利說。

向教育部建言:發出性別平等的學術聲音

1月31日,劉文利微博發文,“給教育部的三點建議”:

1.建議教育部對這次被廣泛討論的教育部答覆“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做出說明,回應社會對性別平等這一重要議題的關切。

2.建議教育部辦公廳提案建議辦公室召開學術研討會,邀請性別領域專家學者、“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撰寫者和提交者以及相關領域代表,匯集各方建議,發出性別平等的學術聲音。

3.建議教育部辦公廳設置性別平等顧問委員會,所有國家級課程標準的制定、國家級課程教材的審核、新聞發言人的發言、全國兩會提案的答覆以及政策文件的發布等,都通過性別平等顧問委員會的顧問。

劉文利向教育部提出三點建議

對於向教育部建議的初衷,劉文利坦言,“站在性教育學者的角度,我認為提案是有問題、缺乏性別平等視角的。那麽教育部在答覆這個提案時,首先應該表明自己的態度:是否認為提案裡有性別刻板印象?是否有對女性的歧視?”

但劉文利認為,教育部的答覆中沒有提及這些問題。而且網上的討論非常多,也有積極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教育部的新聞發言人應該站出來,回應社會的重大關切。因為這涉及到我國性別平等的國策。

同時,劉文利認為,“這裡面涉及到很嚴肅的學術問題。應該組織學術研討會,讓研究性別問題的專家發出他們專業的聲音。研討會可以邀請提案撰寫人和提交人等各方代表參加,大家共同討論這件事,達成共識。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普及性別平等知識的機會。”

紅星新聞記者 彭莉

編輯 張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