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墨跡氣象十年:從氣象 APP 到綜合天氣服務商

對於墨跡而言,下一個十年的故事也許才剛剛開始。

2020年3月23日,我們迎來了第60個世界天氣日。“天氣與水”成為了今年世界天氣日的主題。

世界天氣日當天,氣象App墨跡氣象更新了開屏圖,號召用戶關注天氣變化,保護水資源。

有趣的是,今年的世界天氣日也是墨跡氣象的十周年生日。這款在塞班時代起家,在iOS與Android時代發展壯大的氣象App,已經走過了十年時間。

十年來,墨跡氣象幾乎見證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整個歷史進程。在To B轉型的大浪潮下,墨跡氣象也在2016年開始布局商業天氣服務。許多骨灰級墨跡用戶都不知道的是,如今包括美團、餓了麽在內的絕大多數外賣平台,都在使用墨跡氣象的天氣數據。

十年過後,墨跡氣象已不再是一款單純的手機App,而是演變成為了一個兼顧C端、B端的商業天氣服務平台。

2020年,墨跡氣象的第一個十年已經過去。對於墨跡而言,下一個十年的故事也許才剛剛開始。

第一代APP創業品牌走過10年

提起墨跡氣象,許多老一代智能手機用戶記憶猶新。

2009年,墨跡氣象第一版上線於塞班論壇。這是當年中國最大的手機論壇,聚集著大量的手機玩家。那時,iOS與Android系統尚未成氣候,諾基亞主導的塞班(Symbian)系統如日中天,墨跡氣象也成為了塞班手機用戶的裝機必備應用。

十年後的移動互聯網從業者,將墨跡氣象與陌陌、唱吧、WiFi萬能鑰匙等App視作是中國第一代“App創業”企業。後來,人們發現,墨跡氣象具備了App創業的多個必備條件。

首先,氣象服務是所有智能手機用戶的剛需,很容易積累大量日活用戶。此外,氣象App需要聯網才能使用,這使得墨跡氣象天生是一款移動互聯網產品,而不僅僅是一款普普通通的“手機軟體”。

2013年,墨跡氣象用戶數過億。在氣象類App市場,墨跡氣象做到了國內領先。但墨跡氣象的挑戰也開始逐漸顯現。

從iOS、Android開始,智能手機開始內置氣象應用。但早年間,這些系統自帶的氣象應用體驗不佳,基本停留在“能用”的水準。但在2014年前後,以國產手機廠商為代表的Android手機,開始強化定製化Android系統的用戶體驗,手機自帶氣象服務的體驗也在不斷提升。

這時,許多用戶發現,他已經不再需要一款獨立的第三方氣象App。

面對這種局面,墨跡氣象開始強化C端產品的功能。如今,在最新8.0版本墨跡氣象中,用戶可以獲得精確到500*500米範圍的高精度天氣信息。此外,墨跡氣象App也能提供更多專業化的天氣服務,如長達40天的長期氣象預報、釣魚預報、花期預報等,以滿足部分對氣象信息有較高要求的用戶。

2017年,墨跡氣象推出了自己的IP形象——墨娜。用戶打開墨跡氣象App,墨娜的形象便會出現在首頁。當氣象變化時,墨娜的服裝也會隨之變化。墨跡氣象也以此給用戶提供了最直觀的穿衣指南服務。

墨娜的出現,也推動墨跡氣象發起了更多行銷活動。例如,2018年,墨跡氣象與麥當勞聯合發起了“35度計劃”,氣溫35℃以上城市的墨跡氣象用戶,可以領取免費的麥當勞雪碧飲料。而墨娜也成為了這次活動的宣傳大使。

在商業變現上,墨跡氣象也上線了付費的VIP服務,提供更多專業化、定製化的氣象服務。例如,墨跡氣象VIP用戶可以獲得楓葉預報、星空預報及每三小時更新的花粉過敏預報等。

官方數據顯示,墨跡氣象目前積累了超過6億的用戶與1.4億的月活。對於一款工具類App,這一數字已經接近極限。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墨跡氣象基本佔據了各類氣象App類榜單的榜首位置。

但墨跡氣象並非沒有敵人。墨跡氣象最大的敵人,其實是它自己。就像登山者一樣,當墨跡氣象登上山頂,等待著它的,除了山頂的景色,還有迷茫。

尋找下一座“山”,成為了墨跡氣象的必然選擇。

從指揮外賣小哥到指導農業、交通 天氣信息還有更多用武之地

要想實現變現,墨跡氣象有哪些玩法?

對於絕大多數互聯網產品而言,最基礎的變現方式,是先做好一款產品,再依靠廣告實現流量變現。

墨跡氣象也是如此。招股書數據顯示,在2016年,墨跡氣象實現了超過2億元的廣告收入。但墨跡氣象也面臨著工具類App的共同問題——用戶停留時長有限、數量增長存在天花板等。

靠產品本身賺錢,成為了墨跡氣象的另一個思路。在天氣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墨跡氣象,通過C端業務積累了將天氣數據商業化的能力。因此,墨跡氣象對商業天氣服務並不陌生。

2016年,在科技互聯網行業集體探索B端的大背景下,墨跡氣象也組建了企業服務團隊,開始嘗試探索B端業務。商業天氣服務成為了墨跡氣象的新方向。

商業化的天氣服務有何用武之地?在天氣行業,“德爾菲天氣定律”這一概念幾乎眾人皆知。其指出,天氣投入與產出的比值可達到1:98,即企業在天氣信息服務上每投資1元,就可以獲得98元的經濟回報。

事實上,早在20世紀40年代,國際上就已經出現了商業天氣服務。但在國內,商業化的天氣服務還是一片新興市場。公開資料顯示,80%以上的行業發展都與氣象有關。無論是宏觀上的季節更替、節氣變化,還是更加局部的氣溫風向、陰晴雨雪,都會給社會經濟帶來顯著的影響。

例如,在零售業,天氣變化可以顯著影響飲料、冷飲等快消品的銷量。天氣對社會經濟存在影響,這一事實顯而易見。但如何獲取高精準的天氣信息,並利用這些天氣信息服務於各行各業,仍然是一大難題。

墨跡氣象需要一個典型行業,並以此跑通天氣對經濟變化的數據模型。結合線上、線下的外賣行業,成為了墨跡氣象最先選擇的場景。

2018年8月,墨跡氣象宣布拿下“國內所有外賣行業訂單”,為餓了麽、美團、大眾點評等外賣平台提供分鐘級、公里級的氣象信息服務。如今,美團、餓了麽用戶在App上查看騎手位置時,也可以看到實時的氣象狀況。而這一氣象信息即來自墨跡氣象。

早在2016年時,餓了麽就發現,氣象變化會直接影響到外賣平台的配送效率。一旦遭遇雨雪等極端氣象,整個平台會出現大面積的訂單激增、配送延遲。這時,平台就需要更科學的運力調度方式,並及時調整預計送達時間與行銷活動,以減少平台與用戶的損失。

最初,餓了麽應對氣象變化的解決方案是人工乾預,由運營人員根據氣象信息對平台進行手動調節。2017年,餓了麽與墨跡氣象合作,引入了墨跡氣象的精確天氣信息,大幅提升了運營效率。

外賣成為了墨跡氣象第一個跑通的B端行業。但商業天氣服務的落地領域顯然不止外賣。農業、交通、保險、車聯網、智能家居、體育賽事、新零售、物流、航空等眾多領域,都高度依賴氣象信息服務。

在靠天吃飯的農業,氣象對農作物產量存在著絕對的影響。為此,墨跡氣象推出了“智慧農業天氣災害系統”,提供精確到區域的天氣信息服務,如天氣預報信息、日照時數、旱澇指數等。

這些信息不僅可以指導農戶生產,還能為保險公司的農業保險產品提供數據支撐。墨跡氣象相關負責人介紹,墨跡氣象已與平安農險合作,為後者提供上述天氣服務。

同理,墨跡氣象在B端的商業邏輯也可以照搬到G端(政務市場)。在浙江,墨跡氣象與滬杭甬高速公路達成合作,為後者沿線的1252公里公路開展天氣服務。

眾所周知,極端惡劣氣象會大大提升交通事故的發生危險。而精準的天氣信息,則可以引導路政部門對高速公路進行精細的運營指導。例如,在預測到惡劣氣象到來時,路政部門可以通過墨跡氣象系統及時調整高速公路的運營、通行狀態,引導司機躲避。

從某種程度而言,墨跡氣象在B端的布局,讓更多人成為了墨跡氣象的“用戶”。你可能從未下載過墨跡氣象App,甚至未曾聽說過這一品牌,但是只要你點過外賣、上過高速,都可能從墨跡氣象的天氣服務中受益。

事實上,商業天氣服務對於整個社會的意義不可小覷。今年2月,墨跡氣象曾宣布在疫情期間免費為物流、外賣、航空、新零售、高速公路、智能家居、工程建築七大行業提供免費的商業天氣服務,力圖借助天氣數據為疫情防控機構提供數據支撐。

今年年初,墨跡氣象創始人金犁在全員信中寫道,墨跡氣象在2019年獲得了千萬量級的B端訂單,未來,墨跡氣象將繼續“B+C”的雙輪驅動模式。

在墨跡氣象內部,美國天氣公司TWC(The Weather Company)一直是公司學習的目標。TWC的前身是美國一家24小時播放氣象預報的電視台,現已轉型成為一家綜合性的天氣服務企業,業務覆蓋天氣信息服務、天氣服務軟體銷售、航空天氣服務、能源天氣服務等。

2016年,IBM收購了TWC的B2B天氣業務。iPhone手機上的氣象數據也來自這家公司。數據顯示,通過各種類型的天氣服務,TWC在2018年實現了3.4億美元的年營收。

如今,國內的商業天氣服務仍然是一片新興市場。2014年,中國天氣局印發《天氣服務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和社會力量深度、廣泛參與天氣服務。自此之後,中國商業天氣服務開始迅猛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在整個天氣市場,公眾天氣服務收入佔比仍高達76.01%,天氣科技服務、決策天氣服務和專業天氣服務等商業服務佔比分別為11.00%、8.97%和4.02%。不難看出,相比公眾天氣服務,商業天氣服務的市場空間更為廣闊。

我國《天氣研究與應用》期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英國、美國的商業天氣服務年產值分別高達2600億美元和1600億美元。

而中國的這一數字只有16億美元。據中國天氣協會估算,到2025年,中國天氣服務產業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元。站在當下展望未來,中國商業天氣服務仍然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