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替代品產能擴張鉗製棉花需求

  雖然近年來全球棉花需求保持增長,但去年共計2624萬噸的需求量仍不及10年前的水準。統計數據顯示,近15年的棉花需求年均增幅僅1.39%,而同期紡織工業及下遊需求卻以較高的複合增長率發展。產生這種背離關係的原因就是棉花替代品,如聚酯下遊產品和粘膠的產出增加。

  棉花,滌綸短纖和粘膠短纖組成了當前紡織行業的三大主要原料。國內棉花產量停滯不前,滌綸短纖和粘膠短纖的產能卻不斷擴張。2009年,滌綸短纖的產量反超棉花。截至2016年年末,滌綸短纖的產量為963.92萬噸,粘膠短纖的產量為341萬噸。紡織行業主要原料的佔比分別為滌綸短纖54%、棉花27%、粘膠短纖19%。棉花需求被化纖產品擠佔是內外棉價差高企、替代品優勢明顯的必然結果。自2011年國內實施棉花臨儲政策以來,內外棉價差一度超過5000元/噸,國內紡織和服裝企業希望通過改變原料結構的方式節省成本,以增強出口競爭力。

  近十幾年棉花需求增速遠不及化纖及人造棉,紡織行業的原料成分,特別是用棉比例發生了較大變化。上世紀70年代初,紡織行業的原料是唯一的,只有棉花。在計劃經濟政策的引導下,國內棉花供需基本平衡。改革開放之後,大量引入化工設備,化纖製造行業開始快速發展。全國供銷總社棉麻局、中國棉紡協會等的有關資料顯示,1977年,紡織用化纖用量僅為11%,1990年達到22%,2000年更是升至38%。進入21世紀,我國加入WTO,紡織品出口需求大幅增加,紡織行業再次大跨步前進。其中,棉花和滌綸的混紡技術高速發展。由於棉花供應很難跟上井噴式增長的出口訂單需求,聚酯產量迎來黃金發展時期。終於,在2005年,化纖用量超過棉花。

 表為我國紡織用棉佔比變化階段 表為我國紡織用棉佔比變化階段

  從細處看,化纖替代棉花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對紡織產品的要求更加多樣化,化纖原料可以彌補棉花產品特性上的不足。其二,可紡化纖具有價格優勢。2005年以前,用棉比例下降主要出於第一個原因。滌綸等化纖具備良好的力學性能、耐熱性和色牢度,密度小、織物輕、彈性好、耐疲勞破壞等優點,雖不具備棉花吸濕親膚、柔軟的特性,卻彌補了棉花易褪色和變形等劣勢。

  2005年前後,化纖紡織迎來發展的新契機。滌綸短纖和棉花的價差由正轉負,滌綸短纖更具成本優勢。直到今日,滌綸短纖的價格也低於棉花。二者價差在2012年前後高達15000元/噸,近5年在5000—10500元/噸。粘膠短纖則是在2012年之後開始表現出明顯的替代優勢,近5年,其與棉花的價差運行在-2600—7700元/噸。

  各機構的調研表明,粘膠短纖和滌綸短纖行業仍在進一步擴建產能,並且在此過程中,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預計2018年化纖產能擴張將再度加速,這不失為解決棉花供需矛盾的一大途徑。理論上講,用化纖和人造棉等產品替代棉花,以此解決棉花市場230萬噸的供應缺口並不困難,新的混紡技術已經創造出能同時兼顧棉花和化纖各自優勢特性的超紡棉。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產業資金將獲得更大的自主權去調整用棉比例,而這個比例取決於棉花與化纖的價差。換句話說,化纖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會持續成為棉花價格的天花板。在這條邏輯主線下,作為農產品的棉花將被動地受化纖上遊原油價格的影響,棉花與原油價格的相關性也將增強。

  (作者部門:中信建投期貨)

責任編輯:牛鵬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