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線下停課“轉戰”線上?校外培訓“剛需”緣何降不下來

近日,小學三年級學生家長杜女士接到培訓機構數學老師發來的消息——下學期起,原本的線下培訓小班終止,老師“轉戰”線上,通過租借網絡“虛擬教室”,面向更多學生和家長開課。

杜女士直截了當地告訴記者:“現在機構抓得緊了,但是,以獨立教師身份在網上的虛擬教室講課,可以避免被監管,收入反而會增加。”

教育部等六部委日前聯合發布《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後,記者對培訓市場進行調研發現,儘管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規範校外線上、線下培訓市場,大大小小的補習班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改頭換面”以團課群、網上拚課等形式,在家長圈熱傳。

有教育界人士直言,給孩子報名培訓班的“剛需”不減,不僅是因為家長難改“搶跑”的願望,也因為客觀上,孩子有著多元化、個性化的學習或者發展需求。

不過,根據此次教育部要求,各所學校應通過提升課堂質量、提供課後服務的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將有望從根本上破解課外輔導班混亂、屢禁不止的難題。

培訓機構“變身”:團課群、拚課網日趨火爆

這幾天,“我課拚班”微信公眾號在家長群中流傳甚廣。在這個平台上,教師可以發布團課信息,也可以由家長作為“班主任”發起班級團課。

記者查詢平台發現,大部分班級是六人成團,八次授課的團課價格為1500至2200元。中心城區一名小學二年級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平台上的所謂“名師”課程很受歡迎,這樣的價格還算“良心”,相比某些大型培訓機構,課時單價至少便宜一半。

二娃媽媽樊星(化名)的手機上,各類團課微信群好不熱鬧。樊星指著其中一個團課群說,自從去年校外培訓市場被整頓後,家長們紛紛“主動出擊”,到各培訓機構尋找優質教師資源,為自家娃以及學情相似的孩子開設補課班,個性化定製補課內容。

按照樊星的說法,這樣的團課教師以及教授的內容質量更高,“小作坊”似的補課方式也沒有踩到監管的紅線。

對此,滬上一位特級校長感慨:“最讓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主管部門的高壓監管,滋生出家庭小課桌、小作坊式的培訓方式。若這類培訓數量增多,監管難度無疑增加了許多。

“劇場效應”讓校外培訓屢禁不止

一些家長跟風補課,還有些家長則衍生出了個性化補課。樊星笑言,眼下校外培訓也出現了“鄙視鏈”。大部分家長受到“劇場效應”的影響,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在補課,自家孩子不補,仿佛落於人後。

更有想法的家長會走“小眾”補課路線——情商課、演講課、冰球……除了學科類課程外,其他可以提升綜合素養的補習課程也要一網打盡,增加孩子對標名校的籌碼。

普陀區金沙江路小學校長李海軍感慨,家長的普遍焦慮和“培訓熱”現象已是眼下很多城市、地區的通病,這是他和多位外省市中小學校長交流之後的結果。在他看來,家長的焦慮情緒難以消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當前社會對“成功”的評價方式偏於單一。引導家長扭轉歪曲的“成功觀”是學校需要思考的問題。

家長程女士表示,如今,幼升小、小升初民辦學校即將實施電腦隨機錄取,確實會減輕孩子拚命博奧數的壓力。但不可否認的是,中考、高考還是每個孩子繞不過去的坎兒。“聽說現在高考試題對學生綜合素養要求很高,語文和英語的閱讀量很大。如果不在課外多給孩子充電,單憑課內的學習很難在高考中出類拔萃。”

優質的學校課後服務才能為逐利的校外補習降溫

日前,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減輕中小學生課外學業負擔,一方面要提高中小學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校學得更好、更足,不至於在學校裡解決不了學習的問題,還要到校外去搞補償性培訓;另一面,要提高學校課後服務的質量和水準,有效、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問題,緩解家長送孩子去培訓機構的壓力。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少家長之所以熱衷於送娃去培訓班。

一方面是覺得孩子的校內知識掌握得不夠牢固,或者學習上有一定困難,希望在課外得到補習,以便更好地跟上學習進度;

另一方面,有家長提出,雖然學校已經陸續提供盡可能多元的課後服務內容,但在類別和針對性方面,還是難以覆蓋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

一位中學特級校長告訴記者,去年她曾寫過一封告家長書,統計學生、家長對於學校開設拓展課程的需求。根據反饋,家長們對於藝術修養類、思維提高類、科技編程類課程的呼聲最高。“這既體現了學生和家長對於全面育人的期待,也證明現在他們的需求已經越來越多元且明確。”

上海在小學逐步推行豐富多彩的課後校內興趣活動。圖為孩子們在放學後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攝/本報記者袁婧)

事實上,為了滿足家長對孩子全面發展的更高期待,上海近年來已經推出一系列拓展活動,以滿足學生的課後拓展需求。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下一步將繼續做實做好小學課後服務工作。

在採訪中,不少校長和老師都提到,要做好課外服務工作還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比如,中學階段學生和家長對學業查漏補缺的需求也非常大。然而,現在教師們能做的就是義務性地用課間、放學後的休息時間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支持,如果未來要求學校為學生提供學習輔導,對於教師工作量的認定需要明確。

同時,對學業輔導的範疇也應該有清楚的界定。“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充分利用課後服務的渠道,減輕孩子的學業負擔,所以這些輔導課不能變成用來拔高難度、額外上新課或者趕進度的課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