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說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始於鄭芝龍?

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親筆題寫“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的挽聯來紀念自己生平在海上最強悍的對手鄭成功。儘管分屬不同陣營,但鄭氏在東南海域展現出的強勢還是贏得了滿族皇帝的由衷欽佩,時至今日我們在緬懷鄭成功矢志抗清、至死不渝的同時卻不經意間忽略了他的父親,也就是鄭氏海軍真正的奠基人——鄭芝龍。事實上,縱觀中國數千年的歷史,能夠完全以海權替代陸權並與現代西方觀念不謀而合的艦隊正是出自鄭芝龍之手。

長久以來,由於人品和氣節上存在汙點,鄭芝龍在後世的評價中十分矛盾,儘管多數人認為此人在民族大義上輸於其子鄭成功,但卻沒有人懷疑鄭芝龍在經略海洋上表現出的傑出天賦。少年時,鄭芝龍跟隨海盜李旦並積累起最初的資本和人脈,在後來的博弈中鄭芝龍逐漸崛起為海商集團中最有實力的一個。大概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建立在“亦商亦盜”基礎上的鄭氏“海上帝國”逐漸將控制範圍覆蓋到從東南沿海至東南亞以及日本之間的廣闊海域上。之所以說鄭芝龍手中的艦隊是一支完全意義的西式海軍絕不僅僅體現在艦船和武器的西化程度上,更重要的是這支艦隊的設計理念不在於保護陸地,而是完全服務於海權和貿易。

彼時鄭氏集團已經控制了中國通往日本和東南亞的航線,由貿易和海盜行為帶來的巨大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入鄭芝龍的私人腰包,以至於“富可敵國”成為這一時期鄭芝龍的主要標簽。有了充裕的資金就可以裝備一流的武器,在鄭氏的艦隊裡除了明軍製式的紅夷大炮之外,來自西洋的弗朗機大炮和新式火槍也比比皆是。與只能架設6到8門土炮的中國傳統帆船相比,鄭芝龍的船隻通常擁有30門以上的重炮,就連遠道而來的歐洲殖民者也不無感慨地說:“此生從未見過如一官(鄭芝龍別名)這樣強勢和富有的敵人”。

由於佔據著主場優勢,不論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還是荷蘭人,只要想在東南的海上貿易中分一杯羹都必須向鄭芝龍繳納高昂的保護費。比如一艘外國商船途徑一次廈門要交納白銀3000兩,否則這艘船不是被劫掠就是被焚毀;再比如荷蘭人在1633年試圖挑戰鄭芝龍的權威,結果失敗後不得不每年進貢12萬法郎才能安全無憂。從這點來看,鄭氏集團其實更像伊麗莎白時期的英國海上力量,亦即皇家艦隊與德雷克海盜相互勾結下的“混合”海軍。

與鄭芝龍截然相反的是中國歷代王朝的“水師”,比如赤壁大戰時期的荊州水軍、朱元璋激戰陳友諒時期的鄱陽湖艦隊等等,無一不是服務於陸地爭霸的配屬角色。甚至就連洋務運動時期的北洋艦隊也很難稱得上是一支現代化海軍,在李鴻章和大清朝廷的指引下,北洋水師的目標從來不是保護商路,而僅僅是確保陸地安全。可惜的是鄭家艦隊終究逃脫不過覆滅的命運,這支興起於鄭芝龍,葬送於鄭成功的海軍在完全消失之前最大的回光返照就是幫助中國人收復了台灣。鄭成功死後,鄭氏海商集團逐漸在滿洲嚴酷的禁海政策下枯萎和毀滅,這支現代意義的海軍也隨之化為粉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