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諸葛亮為何留下遺囑把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而不是成都?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漢丞相諸葛亮受先主托孤之重,北伐卻未成功。臨終前,諸葛亮留下一條遺囑:我死後,就埋在定軍山吧。

成都有個武侯祠,最早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昭烈廟。後來,“武侯祠堂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昭烈廟成了武侯祠。而諸葛亮遺體埋葬的地點,則在定軍山下。

圖-漢中定軍山

蜀漢國都是成都,諸葛亮的家小都在成都,他為何要把自己埋在漢中的定軍山下?這其中有很多故事。

先說一個民間傳說。諸葛亮死前告訴自己的親信士兵,我死後,你們就抬著我的屍體圍著定軍山轉悠。抬棺材要有繩子,這些繩子肯定是要磨斷的,繩子在哪斷的,你們就停步,把我就近埋了。士兵們遵照丞相遺命,抬著棺材開始圍著定軍山跑。可奇怪的是,繩子始終不斷,把哥幾個累到吳牛喘月。大家一合計,丞相和我們有什麽仇什麽怨,變著法子戲耍我們?有個聰明的家夥說:帶刀的,把繩子割斷吧。繩子不斷,咱們的小命就斷了。大家點頭稱是,抽刀斷繩,就近下葬。

圖-四川盆地地形圖

後主劉禪聽說此事後,大怒,說你們都吃了熊心豹子膽,敢自作主張。後主下令,將這些人全部誅殺。人頭剛落地,後主就後悔了。不是後悔殺人,而是後悔沒問清楚丞相的棺材埋在定軍山哪裡。定軍山這麽大,上哪找去?

在三國史上,定軍山是個大名鼎鼎的存在,因為那場震撼歷史的定軍山之戰。直到現在,《定軍山》都是京劇堪稱是扛大鼎般的曲目之一。譚老闆(譚鑫培)的《定軍山》唱段經久不衰,1905年,他又主演了咱們國家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定軍山的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

圖-三國時四川盆地地形圖

定軍山位於漢中南部的大巴山脈西側,北距勉縣約5公里。沿著漢中向東,約30多公里,就是重鎮漢中。在曹操佔據關中,劉備佔據西川的情況下,夾在中間的漢中,就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對曹操來說,即使不奪漢中,也暫時不會對關中產生威脅,畢竟漢中與關中之間還有巍巍秦嶺。但對劉備來說,漢中則是西川的生死之地。魏軍如果從漢中南下,出了金牛道,就是平坦的四川盆地,成都沒有險隘可守,危矣!蜀漢末年,魏軍鍾會部率主力出漢中,牽製了蜀軍主力,這才讓鄧艾偷渡陰平,殺到成都城下,逼降了後主劉禪。

圖-魏滅蜀之戰示意圖

劉備和諸葛亮以統一天下為己任,自然知道漢中之於西川的門戶意義。只要拿下漢中,即使向北攻不下關中,至少可以保住西川無憂。曹操拿下漢中張魯後,蜀中一日數十驚,蜀中的將軍殺了人也穩不住局面。可見,漢中之於西川的重要性。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7年),劉備起蜀中精銳殺向漢中。而欲得漢中,必先得定軍山。定軍山以西是高山,以東是漢水谷地,蜀軍如果拿下定軍山,則漢中的西線無險可守。只有拿下定軍山,劉備才有可能奪取漢中。

劉備率蜀軍主力渡過沔水後,沿著山腳往前行走,在定軍山下扎營。曹魏大將夏侯淵看出了劉備的意圖,率軍前來爭奪定軍山。夏侯淵非常清楚其中厲害:守住定軍山,等於依次守住漢中、秦嶺、關中、潼關、洛陽……

圖-定軍山之戰示意圖

《三國演義》有一個著名橋段: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曹操下營於漢水,讓劉備非常擔心。諸葛亮心生一計,派趙雲率五百人帶上鑼鼓家夥,悄悄潛入漢水旁的土山,聽炮為號(電視劇則是燈亮三下為號)。諸葛亮估計曹操熟睡了,就以炮為號,讓趙雲擊鼓呐喊,只是不要出戰。曹操剛睡下,就被趙雲給折騰醒了,如此三次,曹操差點沒瘋,趕緊率軍後退。這個故事的原型,應該是鬼才法正給劉備出主意,派黃忠幾次鼓躁,卻不出戰,讓夏侯淵產生了懈怠心理。黃忠居高臨下,乘勢殺出,一戰擊斬夏侯淵,以及曹魏的益州刺史趙顒,魏軍皆驚。

圖-定軍山之戰黃忠斬夏侯淵

曹操越打越沒脾氣,加上漢中並不是直接事關曹魏生死的地方,曹操遷走漢中百姓,把空空蕩湯的漢中讓給了劉備。而如果沒有這場定軍山慘敗,曹操未必會撤軍。魏軍丟掉定軍山,漢中西線已無屏障,守之甚難,不如主動撤退。而對劉備來說,漢中的險要地勢,遠比漢中的百姓更重要。

等到諸葛亮北伐時,常駐於漢中,同樣知道定軍山之於漢中的重大意義。加上諸葛亮北伐不利,深為以恨。臨終前讓人把自己埋在定軍山,是為了向世人證明自己的北伐之志,雖死不改。諸葛亮希望蜀軍有朝一日能克複中原,消滅曹魏,還於舊都。而欲如此,蜀漢又會以漢中為前進基地。諸葛亮把自己埋在定軍山,是告訴蜀漢君臣,必以北伐為要務,萬不能自守。

圖-三國時漢中地形圖

很多人都指責諸葛亮不顧蜀漢國力弱小,不停北伐,有窮兵黷武之嫌。孰不知,正因為蜀漢弱小,才必須以攻為守,掌握戰略主動權。蜀不伐魏,魏必伐蜀。這和踢球時“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同一個道理。很多球隊在領先時,戰術非常保守,開始死守,企圖守到比賽結束。但這麽一來,就等於把中場讓給對手,自己會非常的被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