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追趕者與被追趕者,阿里雲沒有車刹

前不久,阿里雲終於站在了亞洲之巔。日前,有消息報導稱阿里雲故障導致N多網站、APP全掛了……

讓阿里雲獲此殊榮的乃是其最近的一份財報。1月30日,阿里巴巴發布了2019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這份財報給出了一些數據,2018自然年阿里雲營收規模達到了213.6億元。這個營收規模之下,阿里雲目前是亞洲最大的雲服務公司。

在亞洲是老大,在中國也是老大。1月份阿里巴巴集團副主席蔡崇信宣布了一則不算重磅的消息:阿里巴巴雲業務已在中國佔據了50%的市場份額。

妥妥的半壁江山。無獨有偶,一些市場研究機構的報告也充分佐證了這一點。比如根據IDC公布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中國公有雲市場廠商份額中,阿里雲佔43%,騰訊雲佔11.2%,中國電信佔7.4%,分列前三。

有統計數據顯示,80%的中國科技類公司、40%的中國500強企業、近50%的中國上市公司,都是阿里雲的客戶。無疑,阿里雲在中國市場叱吒風雲。

達成這些成就,阿里雲用了十年。

阿里雲狂奔的底氣:不愁錢,不怕虧

早期阿里雲進退兩難時,馬雲曾說過這樣的話:我每年給阿里雲投10個億,投個十年,做不出來再說。

馬雲還是低估了雲計算的燒錢能力,事實投入比馬雲承諾的還要多得多。有數據顯示,過去的10年,阿里巴巴對阿里雲累計投入超過430億人民幣。

毫無疑問,正是因為沒有了資金的困擾,這才使得阿里雲敢於狂奔至今,才使得阿里雲得以坐擁雲計算的大好江山。

這些錢都砸到了哪裡去了?

一方面,阿里雲不斷加緊在多個地區的伺服器布局,目前為止,阿里雲在美國、英國、德國、中東、印度等地區都擁有自己的數據中心。另一方面,阿里雲對新產品和新功能的研發也是不敢有懈怠。根據36氪的報導,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阿里雲就推出了678種產品和功能。

雲計算的前期戰爭重心往往在於規模化擴張,所以簡單總結,這些錢就是砸到了基建和技術上去了。而且過去幾年,阿里雲加大投入的決心越來越明顯,從擴大AI人才招聘到成立技術脫貧聯盟,阿里雲一步步實現了多點開花。

除了不愁錢外,阿里雲也無懼虧損。雖然營收增長迅猛,但阿里雲目前還未公布是否盈利,而且根據雲計算巨頭普遍虧損(目前僅亞馬遜AWS實現了盈利)的現狀,阿里雲恐怕也不例外,即還未走到盈利那一步。

不愁錢,不怕虧,可以說是阿里雲這十年來嘔心瀝血舍命狂奔的底氣。

這樣的底氣也讓阿里雲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正如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此前說的那樣:“我們對雲的戰略方向充滿信心,已經為未來十年做好準備。”

十年前,阿里雲用錢砸出了未來的十年。今天,等待阿里雲的下一個十年,依然需要錢,依然需要阿里雲向前不斷舍命狂奔。因為,雲計算這場“世界大戰”還遠未結束,阿里雲無法置身事外。

追趕者——阿里雲

縱然狂奔的阿里雲已經站在了亞洲之巔,但嚴格意義上來說,阿里雲在世界範圍內還是一個孜孜不倦的追趕者。

被阿里雲追趕的正是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

IDC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球公有雲IaaS廠商市場份額排名,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雲、IBM、和谷歌雲分別名列前五。

這份報告同時還給出了過去五年全球雲計算市場頭部玩家的更迭變化。

可以看出,亞馬遜AWS一直非常穩定地處在第一名,微軟Azure和阿里雲近五年的爬升非常明顯,IBM則是從第二退居第四,谷歌雲中途殺出,站穩了第五位。

阿里雲雖然爬到了第三的位置,但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依然是阿里雲的心結。尤其是亞馬遜AWS這個霸主,更像是阿里雲難以逾越的一座大山。

先從營收規模上來看,亞馬遜AWS2018年營收為257億美元(約1700多億人民幣),微軟Azure目前沒有給出2018年的雲業務營收,但是其2019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微軟智能雲服務收入達94億美元,增長20%。

相比之下,阿里雲200多億人民幣的營收就有小巫見大巫的感覺了。

之所以會處在不同的級別,可能存在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面世更早,也都有了一套成熟的營收生態,比如更穩定、規模更大的客戶群體、更豐富的產品矩陣、更強大的服務能力等,所以競爭力更強。

再從市場份額上來看,根據外媒去年11月份的報導,亞馬遜在發布會上公布了一個報告排名,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里雲的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51.8%、13.3%和4.6%。如此看來,亞馬遜AWS已經佔了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而第二、三名的微軟Azure和阿里雲可以說遠遠落後。

不過,阿里雲對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的用力追趕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在營收增速方面,過去的幾年,阿里雲的增速不少時候與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都是處在同一水準的,甚至在部分季度還要遠高於它們。

當然,也要明確的一點是,阿里雲在多年前就面對著這樣的巨大差距,但如今的各項成績足以說明,阿里雲絕對是不怕以追趕者的姿態去走雲計算這條路的。只是,阿里雲還需要更多的耐心,去證明自己的成長空間。

被追趕者——阿里雲

比起追趕者的角色,阿里雲大概更喜歡被追趕者這個角色。

也許是巧合,中國雲計算市場的競爭格局竟然和全球雲計算市場的競爭格局出奇的一致。具體表現在,第一名都佔據著半壁江山,而二三名都與第一名相差甚遠。

在中國市場,阿里雲正在被一眾巨頭所追趕,包括騰訊雲、中國電信、金山雲、百度雲、華為雲等等。而這些追趕者,個個都不可小瞧,個個都摩拳擦掌,想吃到不斷噴湧的紅利,在雲計算領域闖出一片天地。

去年,騰訊進行了架構調整,明確了產業互聯網的未來戰略方向,對2B業務越發上心;最近,百度雲給2019年定下的目標營收為一百億,意味著在去年營收的基礎上,百度雲要達成203%的同比增長率;2017年,華為雲曾放話要三年內超越阿里雲;即便是一直比較安靜的京東,也在最近新注冊了兩家雲計算公司。

種種跡象表明,覬覦雲計算這塊肥肉的巨頭們,未來對於雲計算的投入只會不斷增加,畢竟大家都是不缺錢的主。

對在國內市場遠遠領先的阿里雲來說,這些不可謂不是壓力。隨著各個巨頭加大對國內雲計算市場的投入,競爭的激烈程度也會越來越大,尤其是一些市場需求旺盛的領域,比如CDN,長期的價格戰在所難免。

但阿里雲也許不怕,因為過去幾年阿里雲的增長勢態和排名上升,多少也說明阿里雲具備了一定的抗壓能力。競爭熱度的上升,或許反而會激起阿里雲更多的增長潛力。

而且,一心追趕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的阿里雲,也許根本沒有心思去在乎它後面的這些“餓狼”。縱然以阿里雲當前兩百多億的營收規模為“小目標”,騰訊雲、百度雲們也必須要費一番力才能達成。

狂奔是阿里雲的宿命

追趕也好,被追趕也罷,都是阿里雲的宿命,也是十年前就定下的。

無論是商業驅動,還是使命驅動,阿里雲都已經走到了現在這個高度。下一個十年,阿里雲會站在世界之巔嗎?還是說,阿里雲會墜落亞洲之巔?

這些答案,阿里雲一定不知道,或許也不急著想去知道。不過,十年光景,既然能創造出一個阿里雲,也必然能創造出第二個阿里雲。

但有一個好消息:阿里雲的對手們,無論是走在前面的,還是走在後面的,也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未來十年,阿里雲還有兩個關鍵發展節點,一個是盈利,一個是覆蓋面。

盈利方面,前輩亞馬遜AWS幾年前已經走出了虧損陰雲,目前雲計算業務甚至已經成了亞馬遜的主要利潤來源,最新數據顯示,佔到了62.5%的利潤比重。強勁的雲計算業務,某種程度上已經成了亞馬遜和微軟高市值的主要推手了。

阿里雲一旦跨過虧損這道坎,必然會迎來商業價值上的質變。如果能夠成為第二個盈利的雲計算巨頭,想必也更能長自己的威風,滅他人的志氣。

所謂覆蓋面,就是雲計算作為基礎設施的貢獻力。未來的雲計算就像水電煤一樣,消費者需要,企業也需要。目前阿里雲的活躍IP總量僅次於亞馬遜AWS,在覆蓋規模上,要想超越同在高速奔跑的亞馬遜AWS,阿里雲需要更快的速度和更多的時間。

當然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狂奔不意味著阿里雲可以無視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小問題,比如最近有新聞報導的“源代碼洩露”、去年被工信部通報為違規電信企業等事件。成大事者,可以不拘小節,但必須拘要節。

下一個十年,要超車,要加速,更要保持車距,阿里雲不能刹車,更不敢刹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