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九兆郵儲銀行軟肋:創收不易家賊難防 靠鐵總給飯吃

  原標題:九兆郵儲銀行軟肋:創收不易,家賊難防,還好有鐵總給飯吃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

  2018年2月份以來,港股市場進入回調,內資銀行股板塊也是跌跌不休。

  不過,2016年才上市的郵儲銀行,卻在今年“氣勢如虹”,2018年初至今漲幅超過30%,妥妥的領漲銀行股板塊。

  股價逆勢上漲,除了前期跌的多,一個關鍵的因素可能就是郵儲銀行在上市後首個完整財年,交出了靚麗的成績單。

  財報顯示,2017年郵儲銀行營業收入2248.64億元,同比增長18.6%,歸母淨利潤476.83億元,同比增長19.8%。

  郵儲銀行是一家大型零售商業銀行,其前身可以追溯至1919年開辦的郵政儲金業務,至今已有百年歷史。脫胎於龐大的郵政系統,也正因此擁有了其他銀行難以企及的深入全國的龐大網點優勢。歷史上,郵政儲蓄業務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處於“隻儲不貸”的特殊狀態,與一般的商業銀行迥然不同,吸納的資金主要回籠給央行。

  2004年,郵政儲蓄機構經營的金融業務被納入銀行業管理範圍,2007年以中國郵政蓄銀行為名正式成立,“隻儲不貸”也成為歷史。

  郵儲銀行當前資產規模超過9兆,基本與交通銀行相當。雖然在性質劃分上沒有被劃分為“第六大國有銀行”但也能稱得上是中國銀行界的巨無霸了。2017年的營業收入,也排在中國41家上市銀行的第五位。

  在IPO之後的一年多,郵儲銀行的股價走勢並不理想,儘管有眾多大資金保駕護航,仍然一度破發。

  從破發到領漲,郵儲銀行是否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此前壓抑估值的擔憂是否已經被消弭?

  今天就來談談這家獨特的銀行,先從創收能力開始。

  創收真難:成本收入比高到讓同業無語 代理經營成“雙刃劍” 

  成本收入比是衡量銀行獲取收入難度的重要指標,大部分上市銀行的成本收入比介於20%到30%的範圍之內。簡單的說就是每獲取10塊錢的收入,要支出2到3塊錢的成本。

  但郵儲銀行的成本收入比,遠遠超出了行業的平均值,高達60%以上。下表為12家全國性大中型銀行成本收入比情況:

  2017年,郵儲銀行以64.64%的成本收入比在上述12家商業銀行中排名第一,高出位列第二名的農業銀行近32個百分點。其實,郵儲銀行的成本收入比也位列41家A股和港股上市銀行榜首。

  成本收入比高,要麽是收入低,要麽是成本太高。先說成本,郵儲銀行的成本究竟高在哪裡呢?

  拆解郵儲銀行的營業支出,會發現支付給控股股東郵政集團的代理費佔了大頭。2017年代理費支出687.97億元,佔2017年1470.16億元營業支出的46.8%。長期以來,代理費支出佔營業支出的比重都在45%左右。

  為什麽要付給郵政集團這麽多錢?這裡就要提一下郵儲銀行獨特的網點經營情況。

  根據2017年年報,郵儲銀行共擁有39798個網點,而宇宙行工商銀行的網點數也才1.6萬多家。郵儲銀行的網點總數相當於宇宙行的兩倍還多。

  但是這些網點並不都是“直屬”郵儲銀行的。在郵儲銀行的網點中,代理網點有31758個,佔總網點數的79.8%。這些代理網點是郵儲銀行委託控股股東郵政集團代辦理相關商業銀行業務的,即依托郵局網點開展業務。正是借助郵局系統龐大的分支網絡,郵儲銀行才擁有了秒殺宇宙行的網點數量。試問哪一家銀行的網點能像郵局一樣廣泛覆蓋全國,甚至是人煙稀少的地方?

  龐大的網點數量,為郵儲銀行貢獻了巨量的存款,尤其是個人存款。2017年底,郵儲銀行吸收存款總額8.06兆元。

  存款構成中公司存款1.2兆,個人存款6.86兆,也就是說,吸收存款主要靠個人客戶。而長期以來郵儲銀行個人存款中來自代理網點的個人存款佔比維持在73%左右。

  與總資產規模相當的交通銀行相比,可以看出網點對於郵儲銀行資金來源的影響。2017年底,交通銀行客戶存款總額只有4.9兆,隻相當於郵儲銀行的6成多;個人存款只有不到1.58兆。郵儲銀行的個人存款餘額相當於交行的四倍多。

  即便與四大行相比,郵儲銀行在吸收個人存款上也是有優勢的。根據財報數據:2017年底,郵儲銀行的個人定期存款餘額高達4.3兆,僅略低於工行和農行,明顯超過建行和中行。個人定期存款是一個相當優質的資金來源,成本不高,而且較活期存款更為穩定。

  由此可以看出,郵儲銀行獨特的網點結構,成了一把雙刃劍:個人攬儲多的好處就是付息成本低,但伴隨而來的劣勢就是前文提到的秒殺同行的高成本收入比。

  分析完成本收入比的分子,下面我們來看更重要的分母——營業收入。

  大客戶鐵總與債券市場的兄弟們:沒你們真的不行 

  銀行的營收主要由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構成。

  2017年,郵儲銀行的營業收入為2248.64億元,其中利息淨收入1881.15億元,佔比高達83.66%。

  講到利息收入,就要先來看放貸情況。

  郵儲銀行貸款構成中,公司貸款1.39兆,票據貼現2918億元,個人貸款1.95兆,如此看來,郵儲銀行公司與個人貸款佔比還算均衡。不過,從年報中可以發現,郵儲銀行對公貸款卻有“大客戶依賴症”。

  郵儲銀行對公貸款依賴單一大客戶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情況存在已久。2013年對中國鐵路總公司的貸款佔資本淨額高達151.52%,隨著郵儲規模逐年擴大,這一比率正在下降。截至2017年底,最大單一大客戶貸款比例降至35.04%。雖然相較2016年的44.34%有所下降,但仍然高出25%的監管紅線。

  郵儲銀行為鐵路總公司提供的2400億元授信額度是受到了前銀監會現在銀保監會許可的,這無話可說。但以存貸比對9家全國性上市商業銀行進行排名,郵儲的存貸比以45.02%墊底,與倒數第二名的農業銀行仍相差21.18%。

  存貸比低,意味著郵儲銀行放貸方面存在的問題就不僅僅是大客戶依賴症了,而是放出去的貸款本身就少。

  存貸比不高,還有什麽創收的方式呢?

  翻查財報,我們可以看到郵儲銀行的生息資產結構也較為獨特——固收投資佔比高。

  2017年生息資產平均餘額為7.837兆元,其中貸款平均餘額為3.283兆,佔比不到一半。剩下的生息資產中,固定收益投資有2.567兆(其中大部分為持有至到期的債券與銀行間債券),佔比達32.75%。

  雖然郵儲銀行可以依托郵政集團,輕鬆吸收到其他銀行夢寐以求的個人存款,但是存款也是要付利息的,還要向郵政集團支付不菲的代理費。

  創收成了煩心事,畢竟還有十幾萬員工要養。

  根據財報數據測算:2017年,郵儲銀行人均營收為131.08萬元,在大中型上市銀行中位居倒數第二,僅高於農行的110.21萬元。即便同樣是網點多、員工多的工商銀行,其人均營收仍有160.36萬元,高出郵儲銀行近30萬元。

  家賊難防,風控存隱患 

  除了創收壓力,郵儲銀行近年來還面臨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風控。先看郵儲銀行在2017年年報中披露的一項預計負債:

  這涉及到一起震驚金融圈的監守自盜大案。根據已經公開的資訊:公告中的郵儲銀行“前員工”其實就是旗下的原某支行行長。

  翻查2018年1月28日郵儲銀行對此次事件的公告,涉案票據票面金額達79億元。而這起大案的手法也堪稱簡單粗暴:冒用分行名義、偽造公章、違規套取票據資金、套取理財資金用以兌付票據……郵儲的風控水準確實讓人不敢恭維。

  2017年,郵儲銀行計提了損失59.18億!

  截止2017年底,郵儲銀行員工總數171,551人,淨利潤約477億,人均淨利潤約27.8萬。

  按照人均利潤測算一下,59.18億若真都損失掉,相當於兩萬多人一整年都白幹了。

  如何開源創收,降低成本收入比?如何扎緊籬笆防防家賊?資產9兆的郵儲銀行,面臨的還是那些老問題。

責任編輯:楊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