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訪彭博李冰:海外投資者認可投資中國債市

中國債市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躍——隨著中國債市的不斷開放,正在迅速成為一個受到外資關注的相對高收益市場。就今年前9個月來看,外資持有的中國在岸債券已高達2.2兆元人民幣,外資在中國國債的投資佔比也已接近10%。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BBGA)啟動納入人民幣債券則是重要的推動因素。

“不論什麽國際指數的納入都是大事,說明海外投資者認可中國市場是一個可投資市場(investable),從0到1的轉變,背後需要大量的溝通,需要轉變的是投資人的觀點。過去幾年來彭博也與中國監管層和全球投資人進行了廣泛的溝通。” 彭博大中華區總裁李冰在2019創新經濟論壇期間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

在李冰看來,就納入人民幣債券而言,有些問題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明確稅制、提高整體流動性以及交易分倉(account allocation)。目前在這些問題基本解決並啟動納入程序後,未來需要應對的則是一些“錦上添花”的問題,例如完善利率和外匯對衝工具、改善大宗交易的流動性等等。雖然今年9月FTSE WGBI(富時世界國債指數)因流動性問題暫不納入人民幣債券,但在李冰看來,目前隨著中資銀行的做市能力和積極性不斷提高,這也使得中國債市流動性持續改善,而中資銀行能力的提升也有助於未來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並在國際舞台與外資行同場競技。

值得注意的是,11月21日,彭博宣布與交通銀行(下稱“交行”)建立全球性戰略合作關係,雙方將在指數編制、金融數據服務、做市業務以及監管合規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全力支持交行的國際化戰略。

助力推動中國債市開放

2019年4月1日,彭博正式宣布,人民幣計價的356隻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正式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總市值佔比達到6.06%,並將以每月遞增5%的比例在20個月內分步完成。這是中國債券首次納入國際主流債券指數,也是中國債券市場有序開放的一座里程碑。當人民幣債券已經成為海外投資機構所追蹤的基準指數的一部分時,外資就不得不加速研究該市場。

看似簡單的一句聲明,但背後包含了多方幾年的努力。“納入是由彭博主動發起,幾年前彭博和指數顧問委員會開始決定開啟納入過程,這幾年間我們和全球不同的投資人進行了多輪溝通工作,並和中國監管層溝通,緊接著要把這個溝通的進展傳遞給全球投資者,每個地區或國家的投資者都有不同的需求,且納入所帶來的影響也不盡相同 。”李冰說。

就稅收問題,財政部2018年11月22日明確,自2018年11月7日起至2021年11月6日止,對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取得的債券利息收入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就流動性方面,財政部今年已經開始增加債券續發(re-taps)的數量,旨在讓活躍券(on-the-run)保持更久的時間,同時也增加了每隻債券的規模,以確保在其變成老券後仍能有充足的流動性。

繼彭博之後,人民幣計價的高流動性中國政府債券也將於2020年2月28日起被納入摩根大通旗艦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系列(GBI-EM),納入工作將在10個月內分步完成,其中包括6隻已發行的債券以及3隻定於2019年10月至12月期間發行的新債。

銀行做市積極性不斷上升

李冰認為,中國債市流動性已經在不斷改善,每六個月都是一個飛躍,“作為一個容量高達80兆的債券市場,做市功能永遠可以變得更好,即使是歐美這種成熟市場,提升流動性也是永無止盡的追求”。

此前,也有多位外資債券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如果要切實提升中國債市流動性,一是要通過財政部來增加國債續發頻率和規模,二是要提高境內機構做市的積極性,尤其是持倉大戶銀行。積極的趨勢在於,一些境內大行對債券通下的境內外流量較為看重,因此也在加派人手、提高服務質量。

李冰表示,“目前中國的銀行做市商目前已經具備了戰略性眼光,積極提供雙邊的流動性,其看中的不是短期的盈利,而是長期的市場份額”。 作為做市商,盈利的前提則是需要提高市場佔有率,當做市商具備了充分的報價能力,自然會有更多對手方“慕名而來”。

隨著中國債市開放進程的深入,彭博也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和中國金融機構合作,加速這一進程。就在11月21日,彭博已與交行建立全球性戰略合作關係,雙方將合作推出一隻聯合冠名的固定收益指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