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聚焦電影大國向強國邁進 為時代立言、立傳、畫像

電影《厲害了,我的國》劇照。

電影《流浪地球》劇照。

核心閱讀

電影編劇要把握中國電影向強國邁進的歷史機遇,潛心創作、打造精品,拓寬選材視野、提升敘事格局,從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尋找故事素材,從民族文化的深層底蘊中尋找劇作創新點

作為光彩奪目的視聽藝術,電影是由編劇筆下一張張白紙起步的。從電影產業生產序列看,編劇堪為“第一驅動力”。編劇的每一次落筆不僅決定著作品的故事走向與主題表達,也應凝結創作的初心、呈現藝術的匠心、傾注誠摯的真心。

當前,中國電影處於不斷創造文化奇跡、給世界帶來驚喜的時代。在中國電影轉型升級之時,作為創作環節的重要引擎,電影編劇應把握時機、找準方向,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

夯實劇作思想根基,賡續中國電影創作的優良傳統

中國電影在幾十年內完成了歷史性跨越:從2001年年產電影88部,全年全國電影票房8.9億元人民幣,發展到2018年年產電影902部,全年電影票房超過609億元人民幣;中國銀幕數已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電影生產大國、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中國電影正處於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市場潛力巨大,創作與製作潛能巨大。

中國電影發展的良好形勢,催生和造就了一支生氣勃勃的編劇隊伍。尤其新世紀以來,編劇新人輩出,他們有潛力、有激情、有夢想,適應能力強,其創作領域遊走在各類電影類型與題材之間。

但要注意到,電影劇本創作也存在一些需警醒的問題。如,有些編劇創作一味追求故事情節與情感的強刺激、大跌宕;有些編劇創作追求“速成”,閉門造車,懸浮於現實;有些編劇心態浮躁,缺乏獨立創意,單純依靠網絡流量去做“拚盤電影”。故而在創作中出現了“輕”電影、“小”電影、“悅”電影,即承載的時代內涵過輕,蘊含的思想力量過小,過於注重娛樂屬性,失去對電影創作規律的尊重,回避深邃、追求淺白……

要直面和解決劇作中出現的這些問題,首先應更深刻地認知編劇的職責與使命。編劇作為文藝工作者,應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這是編劇的思想方向和創作方向。電影劇作是編劇通過真誠表達與時代、與人民、與國家的深情對話。

關注現實,與時代同步,為人民立言,始終是中國電影的優秀傳統,集中體現為現實主義精神。中國電影史上的傳世之作和產生強大社會影響的作品皆是如此。梳理新中國電影現實主義經典,《紅旗譜》《青春之歌》《上甘嶺》《董存瑞》等,表現了各個時期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李雙雙》《五朵金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等,生動展現出新中國的新風尚,表現人民在生產建設中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與時代風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影劇作題材更廣泛,對現實生活開掘更深入,這種現實主義書寫被稱作心理現實主義。其經典作品從《天雲山傳奇》《人到中年》《黑炮事件》再到近年來的《我不是藥神》,折射出人們的精神世界,成為時代與社會的熒屏投影。深刻關注現實、深入反映時代的優秀創作傳統,是中國編劇得以良性創作、健康發展的精神命脈。

除了編劇隊伍的自我提升,也需要外部創作環境的整體優化。當前,劇本版權受侵犯問題仍時有發生;創作環節對編劇地位的重視程度亟須提高……未來,電影產業應更加注重保護編劇權益,加強行業層面整體性的培訓與扶植,保護、尊重、關愛編劇,形成良好的行業風氣。電影業界和相關管理部門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引領扶植編劇創作,培養編劇高水準、可持續的創作能力。

搭建深入生活之“橋”,注重藝術轉化與創新表達

編劇要承擔起“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必須解決一個前提,即“橋”的問題。這個“橋”,就是通往生活的。

講好中國故事,不僅要講好耐人尋味的老故事,也要挖掘、講好新時代中國的新故事。只有深入生活,才能發現新時代賦予生活的新內涵,感知人們全新的精神面貌。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2017年,我創作了表現醫療改革的現實題材電影劇本《你若安好》,在北京醫院深入生活幾個月。醫生的診療之重令我感觸頗深:北京醫院、協和醫院的醫生每天診療超過60個患者,但仍有源源不斷的患者從全國各地趕來求醫。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電影《你若安好》作為獻禮影片在十九大召開前夕放映,及時展現了全科醫生的新形象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新作為,得到了觀眾的好評,也正是“生活是創作源泉”的有力印證。

編劇既要走進生活,也要做好藝術轉換與創新表達。若僅滿足於生活素材本身,沒有轉換與創新,依舊是公式化、概念化、模式化地呈現,作品自然會面臨市場接受與藝術標準的雙重否定。

中國電影作為產業十餘年來的發展之路,也是中國電影類型化的發展之路。目前,創作者在確立某一種電影類型時又融合其他類型電影的元素,是劇作創新值得關注的新趨勢。如:《戰狼Ⅱ》屬於主旋律題材電影,選擇了英雄電影的類型化表達。冷鋒豪情萬丈,義薄雲天,除惡務盡,英雄氣概與英雄動作被展示得淋漓盡致。影片敘事運用極致美學,將大愛與大恨、大善與大惡、大美與大醜推向極致。

精心選擇劇作角度,精心設計劇本結構,將提升影片藝術魅力,也會讓常規題材機甲狂潮新意,沉澱出令人深長思之的思想力量。對生活的新發現,對藝術的新表達,永葆創新的意識與勇氣,於中國電影未來創作而言至關重要。

提升選材與敘事格局,彰顯中華文化的獨特風范

電影強國之“強”,歸根結底要看是否有好作品,電影工作的根本是要抓住創作這個“牛鼻子”。電影編劇要把握中國電影向強國邁進的歷史機遇,潛心創作、打造精品,拓寬選材視野、提升敘事格局,從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尋找故事素材,從民族文化的深層底蘊中尋找劇作創新點。

一個電影強國必然會有反映民族情感、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發展的史詩性作品,而且必然能跨越地域之界,產生更廣泛的共鳴。近年來,一些中國電影已經做出了有益探索:《戰狼Ⅱ》體現了國人對大國情懷和大國英雄形象的精神需求;《紅海行動》在電影市場和業界兩個層面取得轟動效應,影片中蛟龍突擊隊8個突擊隊員救助僑民的英雄行為,彰顯了中國形象、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今年年初熱映的《流浪地球》,用高科技視聽手段創造奇觀效應,講述人類故事,傳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旨……這些塑造中國英雄形象、富有史詩氣質的電影之所以燃情海內外,不僅是中國電影工業的勝利,也是中國電影文學的成功。它們有效地實現了人類價值的中國表達,彰顯中華文化的獨特風范。同時,這些作品都是在踐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過程中應運而生的,這也啟示編劇:要不負時代所托,從小境界走入大境界,從小格局走向大格局,從小任務擔起大使命。

當此之時,電影編劇更應做好時代的見證人、記錄者,用影像書寫和謳歌中華民族新史詩,把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

(作者為著名編劇、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文學創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