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九大視角看待人工智能時代的就業問題

每周讀書

讓閱讀,豐滿人生

21君: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加速發展,機器人在慢慢取代人類的大部分工作,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在不知不覺地改變,世界各大經濟體也在從政策上嘗試變革、探索,以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2019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實施的新個稅法和社保等非稅收入由稅務機構征管等政策,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這背後孕育著一場人類工作形式的巨變,這是時代進步的產物,不知你是否已經意識到了?

《未來的就業》一書中,凱文?拉古蘭德和詹姆士?J.休斯等10位經濟學家不同的視角幫我們打開思路,深度思考這個問題。

作者丨馬芷子

來源丨本文內容綜合選自《未來的就業》

編輯丨陳思;實習生 傑怡

隨著人工智能的持續進化以及資訊技術、機器人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機器人很可能會取代部分甚至全部人類勞動力。這一趨勢正在加速,我們是否將要面臨一個沒有工作的未來?人工智能將給經濟體制和人類社會帶來哪些威脅與挑戰?為了做到未雨綢繆,我們應該進行哪些準備?

題記

梅蘭尼?斯萬

一、用豐饒經濟學解決技術性失業、收入不平等及自動化經濟

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引起的人們大範圍失業,我們稱之為“技術性失業”。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技術性失業是我們的夢想和人類世界成就的巔峰。然而,問題在於那些因新興技術而失業的人在當今社會中並未全面地被重新吸收或被規劃安排,這就造成收入不平等、經濟不均衡,所以人類還沒有那麽快的進入烏托邦式的技術性失業。

為解決技術性失業問題,一個新的經濟學理論哲學誕生了,即“豐饒經濟學”。物質產品和社會產品都是豐饒經濟學所關注的。

未來最成功的經濟體將是那些把經濟學視為“除了物質產品還進行社會產品的生產和消費的系統”的經濟體。

總體而言,自動化和技術性失業應當是全球經濟的一項重大長期利好,關鍵挑戰在於如何以惠及所有人的方式來實施這些而結構性改革。我們不應該把相像力局限於那些只有依靠人類勞動者才能實現的項目,我們應該拓展思路,借助自動化和人工智能,例如大規模的環境清理、農業檢測和太空城市定居等,這些都指向豐饒的未來。

詹姆士?P.克拉克

二、做好準備應對創造性破壞

在過去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至第三次工業革命,每一次人們都被技術性失業所困擾,經歷了巨大的痛苦,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人們才適應新的時代需求。

然而,這一次,人工智能時代加速到來,在越來越多的採用新興技術,通過機器和軟體完全代替人類來做同樣的或新的工作,那麽人類工作和選擇去學習那些本不需要人類從事的工作所需的新技能就變成了一件毫無意義的事。

這一次的創造性破壞並不會像以前那些偉大的創新(火、語言、貨幣、文字、稅利、印刷術、電力、發動機等)一樣,只會造成對某個行業的衝擊,這一次是同時對幾乎每一個行業進行無情的、持續的衝擊。人們也無法像以前那樣擁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調整,以避免由技術創新引起的失業。

這一次時代的改變,確實有可能而且很有可能正在發生著一些根本性的變化,這次創造性破壞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可能會少於它所破壞的機會,這個問題會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和人類壽命延長而顯得更加嚴重。

2015年,由全球技術網絡協會舉辦的應對技術性失業的世界首腦會議可以說是首個這一類型的高級別全球會議和專題研討會。

在這次會議上被反覆提及的一個短期解決方案是:創建一個全民適用的、通用的基本收入制度。這是一種正在引起廣泛關注的設想,並且已經在荷蘭的許多城市、芬蘭的所有城市、加拿大的一些城市和德國的一個城鎮進行了試驗。

羅賓·漢森

三、EM(大腦模擬)時代的就業

EM的定義:掃描一個特定的人腦並記錄其特定的細胞特徵和連接關係,然後建立一個以相同的細胞特徵和連接關係來處理信號的電腦模型。一個足夠智能的EM與原生人腦有著幾乎相同的整體信號輸入和輸出行為。只要為其連接人造耳、人造手等,人類便可以與其對話,並讓它去做一些事情。

一旦我們實現了大腦模擬的創建,生活將變成什麽樣子。確切地說,那就是創造人類大腦的虛擬副本,這是一件非常有可能在未來發生的事情。“大腦模擬”的到來將如何改變工作的性質呢?

首先,大腦模擬是一種可能在短期內發生的現象(可能在21世紀內發生),而達到人類能力水準的人工智能則不可能在短期內出現。

其次,大腦模擬的整個社群的運作,尤其是在勞動生產方面:他們擁有機器人的身體,生活在田園般的虛擬環境中。

最後,大腦模擬的出現以及其出色的工作效率將會影響人類的就業前景。這一狀況將給人類留下兩條出路:轉換成大腦模擬以延續並擴大他們已經擁有的財富(因為作為一個大腦模擬退休者,生存在一個虛擬環境中會比生活在現實世界中便宜得多);或者今早投資於大腦模擬以及與大腦模擬相關的工作。

約翰?丹納赫

四、烏托邦式的、遊戲式的後工作時代,人類該追求怎樣的價值?

人類的壽命在不斷延長,而生育率卻在迅速下降,這就加劇了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從而引起了老齡化時代的失業問題。聰明的專家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投入更多的技術和財力去延長人們的成本相對較低的、健康的、處於年輕階段的壽命。這樣人們的工作壽命就可以延長,就解決了人口老齡化,年輕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然而,事情沒有這麽簡單。我們現在又要面臨技術性失業的問題,機器人、機器、高級人工智能取代大多數形式的人類有償勞動的一種狀態。也就是說大多數人要閑下來了,不用工作了,那這與剛才我們提到的延長人類工作壽命的方法又有點矛盾了,不是嗎?

我們可能需要擁抱一種激進的願景,在這種願景中,技術性失業和延長壽命使得一種烏托邦式的、遊戲式的生存模式成為可能。

這似乎是一種次要的、不那麽有意義的存在方式,但它可能是最接近烏托邦世界的方式。至少,當我們一頭扎進一個自動化程度更高的未來時,我們需要考慮實現後續目標的重要性。

我們需要問的是,我們是樂於讓機器做幾乎所有重要的事情而我們自己致力於不難麽重要的活動,還是希望從他們那裡奪回控制權。這取決於人類將如何定義生命的價值,這是個重要而深遠的話題。

托馬斯?D.菲爾貝克

五、為不確定的未來構建一個彈性的勞動力市場

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相信大家也能意識到,未來最嚴重的經濟問題不是生產力,因為有機器人提高效率,那根本不是問題;未來最嚴重的問題是提供就業崗位,人類何去何從。我們不能坐在那裡等待“人們將會找到一些事情來做”或者“新工作會在未來出現(以前過去一直如此)”,這些論點在現在看來不那麽令人信服。

我們是時候該思考一下,經濟上提高生產力必要性的系統性影響,以及這一目標如何通過技術繼續塑造社會。以下一些建議也許可以啟發我們思考。

一、建立市場彈性,從旨在幫助人們保持就業的漸進性策略(即使工資不夠理想),到激進地否定提供生產力的必要性,再到建立一種新的方法來衡量社會福祉與國家福祉。

二、教育改革是關於創造更具彈性的勞動力市場的最受歡迎的建議之一,為技術性經濟做好人才儲備。

三、人類仍然擁有獨特的、有價值的技能,而且最新的應用程式和軟體的認知能力在短期內不會像人類一樣聰明。例如,人類具有卓越判斷力、同理心、批判性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社會意識和長官能力等。

四、也許我們可以從緩解技術性失業的政策與法規入手,例如鼓勵創業,制定減少行政負擔、支持教育機構、為創業者提供更佳融資管道的先關指引。

投資於基礎設施建設。

向科技企業和那些嚴重依賴技術來替代人類勞動力的企業征稅,因為這類企業已無需支付社會保障福利或失業保險等。

限制特定技術在雇員眾多的市場中的應用。

建立健全失業保障制度和社會保障體系來支持再培訓和勞動力流動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五、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這一話題的再現標誌著人們認識到收益需要被重新分配。

六、與以人為本的觀點相反的一種觀點是:構建彈性勞動力市場的最佳策略是通過更深入的投資甚至是技術和人員之間更緊密的融合來加強對技術的密集投入。

斯科特?山頓斯

六、無條件基本收入制度是應對技術性失業的重要解決方案

如果機器能夠滿足人類對勞動力的需求,並且價格更低,那麽人類工作的能力、生存的能力,甚至獲取機器所生產的所有東西的能力會發生什麽變化呢?

第一,我們可以停止通過貨幣交換來獲取基本需要,進而從根本上實現食物、水和住房這類物品的免費供給。這種方案會破壞商品和服務的基本價格體系,反過來又會破壞預估生產需求、生產量和需求分布的能力。

第二,我們可以保證每個人都能獲得有償工作,從而讓他們有足夠的收入來換取滿足基本需求的一切東西。這種方案將保證在一個機器能夠超越人類以從事越來越多的工作機會的機器世界中,我們人類仍然可以獲得工作,這沒有意義,相當於自己挖坑自己跳。

第三,我們可以通過向每個人發放金錢而不管他們是否工作的方式,來消滅通過工作來換取收入的需求,而這些錢僅足以滿足個體的基本需求。這種方案能夠完整的保留價格體系,並完全避免“不必要的工作”這一缺陷。

在基本收入制度被采納後,人們終於有能力說“不”,這將完全改變遊戲規則。它代表了一種認可的曙光,即任何先進社會都不應追求充分就業,而應追求充分的不就業。當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完全自由地發展時,社會才會繁榮昌盛。

沒有人能宣稱100%地擁有自己的財富,任何財富都是整體的一部分。先進的技術也是共同的財富,今天的發展結果時站在以往巨人的肩膀上得到的。大數據也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我們集體互動的結果。所以,所有財富中的一部分應該與所有人分享,因為這一部分是由每個人創造的。

隨著社會豐饒程度的持續增長,無條件基本收入制度的最終目的是一系列獲取無窮無盡的資源的途徑,是人類朝下一次巨大飛躍所共同邁出的步伐。

伊馮?A.史蒂文斯,

加裡?E.馬錢特

七、技術性失業的政策性解決方案

前面提到的基本收入保障制度無法激勵人們去尋找工作,或者從事其他有意義的活動。政府給予個人的自動施捨,同時,也降低了人們的自尊和他們在鄰居與社交圈中的尊嚴。或許,我們可以採用一些方法來對基本收入保障的一般性概念進行重組,以解決激勵、冤罪殺機和自尊等問題。

授權就業。保護就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通過立法或者間接通過勞動協定來授權就業。

政府創造就業機會。政府基金以有利可圖的方式投資於基礎設施的修複、環境淨化和城市重建、照顧和幫助老年人和病人等,同時還可以創造新的工作機會。

分享就業機會。另外一組戰略性方案則力求將現有的就業機會分享給更多的勞動者,例如,在減少每個雇員每天、每周或每年的工作時間的同時,為一個工作崗位雇傭更多的勞動者。

教育與培訓改革。其實許多高技術含量和要求熟練技能的工作崗位目前仍然處於空缺狀態,這是因為當下的教育系統無法提供有效的、動態的、即時更新的培訓來填補這些空缺。教育要轉變為終身培訓模式,即不斷地對勞動者進行培訓和技能更新,以使其適應新的就業機會和新技術。

稅收政策與財政激勵。稅後政策和其他政府財政激勵政策可以促進就業機會的創造。例如,雇主每提供一個新的工作機會,都可以從政府獲得稅收減免,這可以鼓勵雇主在考慮邊際成本時更傾向於雇傭人類而非機器工人。政府稅收優惠政策也可以針對雇員而不是雇主。例如,政府可以採用擴大個人所得稅減免的方式來提供更多的回報,以此來增加受雇於新的工作崗位的勞動者的收入。

小企業激勵機制。有相關技能和創業構想的失業工人可以創辦自己的小企業,從而實現自我雇傭就業。小企業的潛在激勵政策還包括補貼、稅收優惠、初創企業的教育和培訓計劃及政府採購偏好的設定等。

支持新的工作范例。在技術性失業的時代來臨之際,潛在的就業機會增長的另一個引擎很可能就是零工經濟。越來越多的人採用零工經濟的方式,通過從事一些有時間段限制的和兼職的工作(或者成為“零工”)來維持生計。

技術創新創造就業。儘管技術性失業是因技術創新而起,如果我們能夠更明智的技術創新,這類創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以創造出有價值的新工作和新的就業機會為目標的。例如,個性化醫療對遺傳谘詢師的需求日益增長;無人機的產生和發展正在為其設計人員和操作人員創造出數以千計的新工作;3D印表機技術正在為CAD檔案的應用創造全新的市場;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則帶來了對程式員和軟體工程師的強勁需求。

長期解決方案的方向是改變現有的社會模式。與目前的社會模式相反,我們建議發展一種更廣泛的社會獎勵和信用制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徽章方案。這種徽章制度將提供一種替代性“貨幣”,用以衡量和獎勵個人對社會的貢獻。

戴維?J.貢克爾

八、面對技術性失業時,教育該如何反思

這種潛在大規模失業的確切影響仍然是一個有待探討的問題:這只是就業機會的暫時中斷嗎?還是說這種失業狀況會成為一種新常態?

無論如何,不爭的事實是,可能會有相當多的成年人在不同時期失業或無法充分就業。工作是一種道德義務,失業則通常被認為是個人的失敗。這是一個意識形態的問題。我們面臨的真正挑戰是對教育進行重新配置,使學生們不僅僅能為就業做好準備,也能為失業做好準備,無論是長期性的失業還是暫時性地失業。我們需要讓個人和我們的文化作為一個整體受到教導,從而學會如何去既能享受有工作的狀態,也能接收有收益的失業狀態。

我們需要制定廣泛的教育計劃,它既能解決工作機會的問題,又能應對失業的挑戰。世界的未來屬於那些新型的、受過廣泛教育的專業人士,他們不僅能做好充分的準備,以便在“共享經濟”或“人群資本主義”中把握住新形式的自我就業,而且還能通過這種培訓教育獲得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從而安然地度過那些可能會失業或無法獲得有報酬的工作機會的時期。而這時我們要考慮的是從工作中解放出來後,我們該如何定義和闡述什麽是我們可以做的和值得做得“其他事情”。

我們需要對教育新自由主義式的敘述進行反思。目前教育通常被視為私人投資,因此,至少從理論上來講,學生為投資於這種教育機會而舉債是合理的;但如果畢業後的就業變得不確定,那麽就很難證明這種投資是合理的了。所以,我們需要修改對高等教育的敘述,將教育重新定位為一種公共產品,而非私人投資;另一方面,我們則應當為教育製訂切實可行的公共性自主計劃,而不是將負擔轉移到學生個人身上。

站在歷史的長河的有利位置往回看,我們會發現,新興技術特別是資訊和通信系統的創新,總是使現存的教育機構面臨重大挑戰。這樣做將需要從現有的教育體制的兩端來對其進行重塑,既在教育機構的結構和運作上進行自上而下的系統更新,又鼓勵自下而上的可以對教師和學生的生活與職業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的改進。

(作者簡介:馬芷子,同日集團人力資源總監,曾是新加坡萬邦集團組織發展部核心成員。畢業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家人力資源管理師(一級)、CCPA薪稅師(一級)、國家心理谘詢師(三級)、新加坡WSQ ACTA認證培訓師、EQ-i2.0情商分析師。2018年8月合著出版《極簡思維:高效能人士的思維躍遷》。)

贈書福利

本書針對在人工智能時代極有可能會發生的大規模技術性失業,預測了未來的一些重要的經濟現象和重大的社會變革,以及它們帶來的重大挑戰,並提出了可能的解決方案,包括如何在社會保障體系、勞動力市場、經濟體制、教育模式、企業發展等諸多方面做出調整,進而避免產生嚴重的衝突和動蕩。本書集合了經濟學、哲學、法律、公共政策和技術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提出了極具前瞻性的見解和研究結論,勾勒出了他們對未來的新穎、獨到的設想,這些見解和設想將幫助我們適應可能在較短時期內就會成為現實的、與當下完全不同的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

本書適合人工智能領域的從業者、政府機構的決策者、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以及其他所有對人工智能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未來的就業》

作者:【美】凱文·拉古蘭德,詹姆士·J. 休斯

譯者: 艾輝 馮麗麗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普華經管

現在,21君給大家謀福利啦,免費送書!

如何獲得?

在本期周末讀書下面留言,獲得點讚數前3名(點讚數需不少於50)的讀者將獲得贈書一本,同時,21君會在前三名以外挑選部分留言走心的讀者,也免費贈送《未來的就業》一本。

為了給讀者提供更多的機會,每四期連續贈書的活動中,同一讀者只能獲獎1次(同一微信ID、手機號、地址均視為同一讀者)

我們將在明晚的夜讀中公布獲獎名單喲~獲得贈書的小夥伴記得按照時間留下你的地址,逾時不候喔~(所以點讚前3的截止時間是2月2日20:00左右喲~注:準確的時間以21君的截圖為準)

P.S:由於年前部分地區的快遞已經停運,從本周開始到春節假期期間的贈書,均由春節後統一安排發出~請獲得贈書的讀者耐心等待~

21君

小夥伴們,你們覺得未來的就業市場會發生什麽樣的改變?這些學者的前瞻性觀點又是否能夠實現?和我們聊聊你對未來的就業的看法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