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千古白帝城,詩情與戰火燃燒的地方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很多人知道白帝城大概都是從李白的這首詩開始的。當年李白因永王案牽連被流放夜郎,途徑白帝城時,京城傳來了赦免令,而李白大喜之下寫下這首《早發白帝城》,之後轉道下江陵。詩中所說的“白帝”就是位於重慶奉節縣東瞿塘峽口的白帝城,這座古城一面靠山,三面環水,背倚高峽,前臨長江,非常壯觀雄偉,一直以來都是三峽旅遊線上久負盛名的景點。

白帝城所在的重慶奉節,地處長江三峽的西首,是一座有兩千多年歷史的縣城,而瞿塘峽也正是三峽的西入口,長江上遊來水都是從此處進入三峽的。唐代詩人杜甫曾寫道:“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寫的就是因瞿塘峽中水流湍急,江面最窄處不及50米,兩岸高山如刀削一般,似兩扇打開的大門,故又別稱“夔門”。位於瞿塘峽口長江北岸的白帝城正是觀“夔門天下雄”的最佳地點。

站在白帝城上,可以看到峽口的赤甲、白鹽兩山夾江對峙,恰似一道雄偉門關,俯望窄狹江面,江流湍急,江風勁吹,盡可以感同身受古人觀此雄偉景象,寫下眾多詩詞的詩意與情懷。

擁有千古詩意的白帝城,原名為子陽城,“白帝城”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始於西漢時期的公孫述。據說西漢末年,王莽篡取政權,社會動蕩混亂,王莽手下的大將公孫述割據四川,自稱蜀王,在此屯兵積糧。後公孫述因見城中一口井中常有白色煙霧升騰,形似白龍,便說這是“白龍出井”,是要自己登基為帝的征兆,故自稱白帝,在此建都,並將紫陽城改名為白帝城,山亦改名白帝山。

雖然公孫述是自立為帝,但他在白帝城“稱帝”的12年裡,各地戰亂頻繁,而白帝城一帶卻比較安寧。所以在公孫述去世後,當地百姓為紀念他,在白帝山上建了一座廟,稱為“白帝廟”,並廟中立其像,來祭祀他。如今看明黃色的白帝廟掩映在鬱鬱蔥蔥的山林裡,有一種仙山瓊閣之美。

不過,現在的白帝廟中已不見公孫述,而成了劉備的祠堂。白帝廟與劉備的淵源要從蜀漢章武二年(222年)說起,據說當年劉備為替關羽報仇,親率幾十萬大軍,東伐吳國,但東吳大將陸遜利用三峽天險,巧用火攻,火燒蜀軍連營七百裡,使得劉備慘敗夷陵(今湖北宜昌市),逃回白帝城。自此劉備在白帝城中一病不起,於次年四月,臨終托孤諸葛亮,白帝城也因此更為著名。

如今在白帝廟中陳列有“劉備托孤”大型泥塑,是由著名雕塑家趙樹同塑立的21尊與真人大小等同的泥像。如圖中展現的,雖是泥像,但劉備的悔恨與誠懇、諸葛亮的悲傷與誠惶誠恐,都表現的十分細膩逼真。

不僅如此,在進入白帝城的長橋上也懸掛著“蜀”“劉”“關”“張”“諸葛”等字樣的旗子,好似在傳揚著這座古城曾發生過的忠義故事。這座長橋是白帝城與外界連通的通道,白帝城原是三面環水,後來隨著三峽工程蓄水,水面上升,原白帝山與子陽山之間“平處”部分沉入江底,白帝城現成為江中孤島,隻由這座長橋與陸地相連。

走過300米長橋,來到白帝山下,從山腳拾級而上,要攀登近千級石階,才能到達山頂的白帝廟前。其實白帝廟並不僅僅是一座廟,它還包括明良殿、武侯祠、觀星亭等一大片古代建築。廟內還陳列有瞿塘峽懸棺內的文物和隋唐以來73 塊書畫碑刻,以及歷代文物1000 余件。

而這些文物石刻中,尤以圖中的《竹葉詩碑》最為奇特,這塊碑刻遠看是一叢枝活葉動的翠竹,竹葉錯落有致,姿態十分優美,而細觀那一片片竹葉竟是漢字的筆畫,連起來可以組成一首五言詩:“不謝東篁意,丹青獨自名。莫嫌孤竹淡,終究不凋零。”古人的智慧與碑刻書畫造詣實在是實在讓人驚奇與拜服。

正如杜甫詩中所說:“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白帝城,入川進峽之門戶,據水陸要衝,自古以來,乃兵家必爭之地。如今,也成為今人觀賞三峽雄奇壯偉風光,緬懷人文歷史之地,希望這處千古詩意之地發生的眾多故事能永遠流傳下去。作者簡介:陸建華攝影(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