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地三種精神,人間三大智慧

文稿 | 儒風君原創

夏至夏季的第四個節氣,這一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白晝最長的一天。

《二十四節氣解》說:“陽極之至,陰氣始生。日北至,日長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

1

陽極之至,自強不息

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中華大地陽氣最盛的一天。

此時,六龍天行,屬於《易經》的乾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地陽能沛然,君子自當效法天道,奮鬥不息。

梁啟超在清華演講,曾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勉勵清華學子,後來逐漸演變為清華的校訓。

天地之道,即是人生之道。

孔子勉勵弟子:“生無所息”。

人生在世,要效法自然,珍惜時光,努力進取。

孔子為推行理想,一生奔波,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曹操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人生短暫,唯有珍惜時光,才能不負此生。

2

陰氣始生,陰陽平衡

民間講“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

夏至日過後,正午太陽高度角也開始逐日降低,白晝變短。

在夏至之前,太陽高度角持續攀升,氣溫越來越高,白晝越來越長,這便是獨陽。

夏至,便是獨陽到了極限,馬上就要終止,陰氣開始出現,呈現出陰陽中和的態勢。

《易經》裡講“亢龍有悔”,孤高再上的龍,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極端的地方,這時,就要開始收斂。

民間在這天要祭祀雨神,祈求降雨,以中和陽氣,疏浚河井,使其清澈甘洌。

為了防止“火上加火”,和煤炭、打鐵相關的職業都要開始休息,等到立秋再開始營業。

在中國的傳統裡,北方屬陰,所以夏至日,皇帝要外出去北郊祭天,以調和陰陽。

《道德經》裡講,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一陰一陽,此消彼長,萬物循環往複,是以生生不息。

這啟示人們,樂極生悲,否極泰來的道理。世界處在一種動態的平衡之中,得意莫囂張,失意莫沮喪。

3

禱告祈福,結夏安居

夏日炎炎,農作物很容易遭受旱災,人們又容易遭受毒蟲的叮咬。

所以夏至禱告祈福是古代人們的重要活動。

夏至日,人們在門口掛上大蒜和辣椒,以防避害蟲。

窗戶上掛上紅繩和五彩的桃印來辟邪。

還會祭祀祖先和土地之神,祈求五穀豐登。

老話說: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

因為氣象太熱,所以人的身體和精神都很差。

此時人很容易脾胃虛弱,沒有食欲,也就是所謂的苦夏。

要注意飲食的補養,多吃蔬菜水果,喝點羊湯,吃點薑。

夏屬火,火亂心,此時人心浮動,容易心煩意亂。心煩之後,燥熱更增。所以要注意正定。

古人說:安禪製毒龍。

夏天的時候,外面毒蟲較多,氣象又熱,不妨結夏安居。

調養自己的身體,安頓自己的心靈,盡量不要動氣上火。

心靜自然涼,因此,要善於調節,多靜坐,排除心中雜念。

夏至之後,就是三伏。

漫漫長夏,心清雜念,身清暑熱,人與自然才能和諧共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