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Lyft和Uber股價下跌的挽尊之舉:漲價

被媒體先後大肆炒作的Lyft和Uber的首次公開募股,從IPO鍾聲響起之日後就開始步履蹣跚,因為投資者注意到了這些公司在上市前揮舞的紅旗——共享出行市場前景,與現實之間的過於骨感。

好的局面是,這兩家共享出行公司的股票在不斷下跌後總算恢復到了它們剛剛上市時的價格。但市場悲觀者也不斷強調:不要指望它們能繼續攀升,因為這兩家叫車平台企業正遭受雙重的打擊。

如果回顧一下Lyft和優步的IPO申報文件,可以看到這樣的分析:它們正處於嚴重虧損之中,而Uber隨後的一些披露內容也明確表示,自己可能(長期)無法實現盈利。

當然,這些信息不會影響到華爾街的投行分析師們,在他們那裡股價和盈利前景最為重要。投資者和分析人士想分析清楚Lyft和Uber如何盈利,以便繼續推薦投資者買進或者繼續持有。目前,這個問題似乎有了一個非常簡單的答案:更高的車費。

損失將迫使他們決定“漲價”

知名數字行銷公司Deke digital董事長戴夫•馬尼(Dave Maney)前不久在接受福克斯商業頻道(Fox Business)採訪時表示:

當資金耗盡時,IPO是一種很好的融資方式,顯然Uber和Lyft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資金,但上市後他們必須負起責任,報告自己的營收情況,他們必須對投資者負責。很多人看著他們的財報已經在說:“嗯,狂歡可能已經結束了。”

考慮到Lyft和優步的IPO文件披露的虧損狀況,戴夫•馬尼的話不無道理。Lyft2018年虧損了9.11億美元,較2017年6.88億美元的虧損大幅上升近40%。而該公司在2016年虧損為6.82億美元。

Lyft已經在財報中警告投資者,由於國際市場擴張和為提振客流量不斷提供的補貼,該公司未來(幾年)的虧損將會增加。該公司公布上市後第一季度經調整後的虧損略微略小,但是這並沒有讓投資者松口氣。

市場前景清楚地告訴公眾,Lyft近期為何會考慮提價。Lyft預計,2019年第二季公司度營收同比增長59%至60%。乍一看,這似乎是不錯的數字,但我們不應該忘記,該公司的收入在第一季度同比可是飆升了95%。

增長的放緩,已經到來。

此外,投資者也不看好Lyft的全年前景,因為該公司預計經調整後的EBITDA虧損將會介於介於11.5億美元和11.75億美元。這將比去年同期的9.435億美元虧損,繼續呈現大幅增長。

另一方面,Uber在提交的IPO申請就曾顯示,該公司2018年虧損了近20億美元,其2019年第一季度的業績表明,情況不會發生好轉。在2019年第一季度,Uber的運營虧損略高於10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4.78億美元。未來一年,如果這些虧損數字繼續攀升,也不足為奇。

根據Uber公司的S-1文件顯示:自成立以來,我們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包括在美國和其他主要市場。我們預計在可預見的幾年,我們的運營費用將大幅增加,我們可能繼續無法實現盈利。

但華爾街顯然不認可這樣的結果。一旦這兩家公司的營收增長開始放緩,虧損進一步擴大,Lyft和優步就必須找到一種新方式來顯示自己的盈利能力,以避免股價繼續暴跌。所以,對投資人負責,不妨更直接說是要對華爾街負責。

於是乎,提高車費成了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式,因為這一舉措將提高Lyft和優步的營收,並有助於遏製虧損發生。

準備好昂貴的計程車之旅吧

Uber和Lyft的客戶在2019年新年後已經遭遇了車費上漲的衝擊,分析師指出這要歸功於針對司機的“最低工資法”。這項法律可能會幫助司機們將平均年薪提高到9600美元,這樣他們的工資就不會低於相關的法律規定。

這對Uber和Lyft的利潤構成了另一大威脅:這兩家公司不得不與全球各地的司機工會展開交涉,無論它們打算在哪裡開展業務。因為資訊的透明,全球司機工資都會你漲我也漲。而薪酬的進一步上漲,很可能會隨時轉嫁給消費者,導致叫車的資費上漲。

事實上,Uber也一直在定期提高車費,以獲得更多收入。例如,研究公司RedSeer Consulting的最新調研數據顯示,Uber在2017年於印度市場就將車費整體上調了10%,去年又繼續上調了15%。更重要的是,根據《衛報》的報導顯示,叫車平台並沒有把車費上漲帶來的好處轉嫁給司機,而是為了增加財報中的相關數據,讓財報更好看。

這並不奇怪,因為Uber的IPO文件顯示,該公司的收入增長將大幅放緩。該公司2018年的營收同比增長了42%,這與2017年的數字相比令人沮喪,2017年其同比增為106%。

反觀Uber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收業績,營收同比僅增長了20%。

【結束語】

顯然Uber和Lyft都是上市公司,它們要面臨巨大的壓力,要實現持續的收入增長和虧損減少。對於這兩大網約車平台的用戶而言,未來需要為他們錢包更多的支出做好準備了。像Lyft和Uber這樣的公司,必須要通過提高車費來滿足華爾街的某些需求。否則,由於增長放緩和虧損增加,它們的股價就會受到衝擊。

近期在不少國外知名機構的股票推薦中,這兩家共享出行企業都沒名列其中,因為很多機構早已不認可Uber和Lyft。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風雲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