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互聯網金融的春天從監管開始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許澤瑋

  在面臨洗牌,行業集中度越來越強的趨勢下,互金企業生存和壯大需要提升供給效率,重視提升產品和服務的性價比,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也許互聯網金融的另一個黃金時代就是從監管開始。

互聯網金融的春天從監管開始互聯網金融的春天從監管開始

  從去年至今,互聯網金融行業一系列的政策不斷頒布,監管範圍不斷擴大,監管力度逐漸細化,政策上的“圍追堵截”使得前期處於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進入了“艱難期”。

  網貸行業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其銀行存管、備案、資訊披露以及發展路徑都有法可依;對於小貸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額貸款公司跨省開展小額貸款業務,杠杆末日,存量時代來臨;規範整頓現金貸,毫不留情面;校園貸也一律暫停,默然離場。ICO(代幣發行融資)被定性為違法犯罪;互金平台下架金交所的相關產品;在支付上也進行了限額。

  看似這是最嚴監管,表面確實如此,實則不然。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實體經濟的下滑和金融體系的膨脹成為了一個硬幣的兩面。

  最高層關注到了積累的金融風險,特別是新金融行業“脫實向虛”的風險。 很多互聯網創業者沉溺於“講故事”,甚至用“龐氏騙局”來圈錢,而不是像很多傳統企業家那樣扎扎實實耕耘。

  於是,金融政策風向標轉向。

  2012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實際上是在特定領域的“穩中求進”流動性寬鬆,鼓勵創新,提升信心。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的是服務實體經濟和防控風險,國家長官人多次公開表示要切實維護金融安全。

  這預示著互聯網金融行業被納入了巨集觀管理的範疇之內,我們就不再難理解監管風暴了,它是國家經濟戰略發展的需要。

  互聯網金融行業在2012年起航,之後它經歷了野蠻生長的快速擴張期,到現在進入了規範發展期,監管層的強監管態度本質上是在去泡沫、去膨脹、去亂象。

  互聯網金融技術更新快,商業模式演化快,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社交軟體和傳統金融的融合,為互聯網金融創新提供了催化劑,加之寬鬆的貨幣環境給互聯網金融的崛起提供了成長的土壤,互聯網金融行業進入黃金發展期。P2P、第三方支付、眾籌、消費金融等各類金融業態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互聯網金融被視為了新的投資風口,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2014年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發生股權投資193起,同比增長339%。

  這種以網絡管道拓展,大數據運營和虛擬運用平台為主要特徵的金融交易模式,不斷革新著傳統金融體系。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造就了金融市場的扁平化,傳統金融機構不願意服務的群體,中小微企業和普通大眾成為了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客戶群體,而且這個群體基數龐大,需求旺盛。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金融平台的運營最初是不需要牌照的,甚至是不需要備案的,並沒有被納入監管軌道,在野蠻生長的過程中,一些平台企業出現了創始人跑路的問題, 金融騙局層出不窮,整個業態環境趨於惡化,投資者權益不斷受損,導致監管機構必須介入。

  監管雖然嚴厲,但是我個人認為,從整體行業良性發展的全局看,這實際上是好事,符合發展規律,野蠻之後必定是收縮和穩健,互聯網金融企業不必如“驚弓之鳥”,“灰心喪氣”,這是在幫我們去偽存真,淨化整個行業的生態環境,真正發揮互聯網金融普惠的作用,成為反映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張晴雨表。

  龐大的社會需求在,市場就一定在。

  我國的消費者正在向現代化更新,這必然需要更為便捷和更為豐富的金融服務。從更長遠看,互聯網金融行業想要“基業長青”的話,那麽就必須摒除類似e租寶非法集資事件的發生,這樣才能加強用戶對這個行業的信心和熱情,才能規範陽光地健康發展。

  所以主動合法合規、擁抱監管政策是明智之舉,也是互聯網金融平台的生存之道。如此,新金融行業要增強自己的科技創新能力,嚴控操作性風險和系統性風險,提高風險識別和風險定價的能力。

  在面臨洗牌,行業集中度越來越強的趨勢下,互金企業生存和壯大需要提升供給效率,重視提升產品和服務的性價比,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

  也許互聯網金融的另一個黃金時代就是從監管開始。

  (本文作者介紹:91金融創始人\CEO,中國雲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