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緇素忘年之交!說說詩僧皎然與茶聖陸羽的故事

/ 每天早上7點 / 發現美好禪意生活 /

皎然,唐代一位嗜茶的詩僧,不僅知茶、愛茶、識茶趣,更寫下許多饒富韻味的茶詩。

與茶聖陸羽詩文酬贈,成為“緇素忘年之交”,共同探討飲茶藝術,並提倡“以茶代酒”的品茗風氣,對唐代及後世茶藝文化的發展有莫大的貢獻。

結識茶聖陸羽 成為莫逆之交

陸羽於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前後來到吳興,住在妙喜寺,與皎然結識,並成為“緇素忘年之交”。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皎然傳》載:“出入道,肄業杼山,與靈澈、陸羽同居妙喜寺。”又陸羽《自傳》:“……與吳興釋皎然為緇素忘年之交。”

後來陸羽在妙喜寺旁建一茶亭,由於皎然與當時湖州刺史顏真卿的鼎力協助,乃於唐代宗大歷八年(公元773年)落成,由於時間正好是癸醜歲癸卯月癸亥日,因此名之為“三癸亭”。

時人將陸羽築亭、顏真卿命名題字與皎然賦詩,稱為“三絕”,一時傳為佳話,而三癸亭更成為當時湖州的勝景之一。

從皎然與陸羽交往期間所寫下的許多詩句中,除了可以了解到這兩位“緇素忘年之交”的深厚情誼外,這些詩作更可作為研究陸羽生平事跡的重要資料。

不欲多相識 逢人懶道名

皎然淡泊名利,坦率豁達,不喜送往迎來的俗套,《贈韋早陸羽》:“隻將陶與謝,終日可忘情。不欲多相識,逢人懶道名。”

詩中將韋、陸二人比作陶淵明與謝靈運,表明皎然不願多交朋友,只和韋卓、陸羽相處足矣,“不欲多相識,逢人懶道名”,其個性率真若此,大有陶淵明“我醉欲眠,卿且去”的真性情。

品茶是皎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嗜好,《對陸迅飲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喜見幽人會,初開野客茶,日成東井葉,露采北山芽,文火香偏勝,寒泉味轉嘉,投鐺湧作沬,著碗聚生花。稍與禪經近,聊將睡網賒。知君在天目,此意日無涯。”

友人元晟送來天目山茶,皎然高興的賦詩致謝,敘述了他與陸迅等友人分享天目山茶的樂趣。《湖南草堂讀書招李少府》:“削去僧家事,南池便隱居。為憐松子壽,還卜道家書。藥院常無客,茶樽獨對余。有時招逸史,來飯野中蔬。”

飲茶、讀書、飯野蔬,生活型態雖然簡單,卻是皎然養生的秘訣。

俗人多泛酒 誰解助茶香

陸羽的《茶經》,為唐代中期茶文化和茶文學的創作起了倡導作用,而陸羽的“緇素忘年之交”皎然更是這一時期茶文學創作的能手,皎然的茶詩、茶賦鮮明地反映出這一時期茶文化活動的特點和詠茶文學創作的趨向。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詩中提倡以茶代酒的茗飲風氣,俗人尚酒,而識茶香的皎然似乎獨得品茶三昧。

《晦夜李侍禦萼宅集招潘述、湯衡、海上人飲茶賦》:“晦夜不生月,琴軒猶未開。城東隱者在,淇上逸僧來。茗愛傳花飲,詩看卷素裁。風流高此會,曉景屢徘徊”,描寫了隱士逸僧品茶吟詩的閑雅情趣。

皎然是陸羽一生中情誼深厚的良師益友,他們在湖州所倡導的崇尚節儉的品茗習俗對唐代後期茶文化的影響甚钜,更對後代茶藝、茶文學及茶文化的發展產生重要作用。

互動時刻

關於皎然的故事你還知道哪些?

歡迎留言分享哦

精選推薦

來源 | 是茶文化

圖 | 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