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八佰》背後的淞滬會戰(九):從四行倉庫到八百壯士

九:八百壯士

中央作戰軍及左翼作戰軍接到命令後,除留置掩護部隊仍在原陣地外,主力按照命令向蘇州河南岸陣地撤退。

當時九國公約會議即將召開,蔣介石擔心國軍的撤退會造成不利的國際影響,於是指令顧祝同直接部署88師孫元良部,留守閘北滬寧鐵路車站至蘇州河北岸一帶陣地。

10月28日,蔣介石甚至親自召開軍事會議,對第三戰區官長們訓話:

我國過去光榮壯烈的犧牲,已提高軍人的榮譽和國家的地位,因而引起國際的同情和正義的共鳴,今後更應堅毅沉著,持久抗戰,促起國際共同製裁日本。

這是什麽意思呢?就是需要88師全師在蘇州河北堅守,用這個師官兵的犧牲去引發所謂的國際同情和正義的共鳴。再直白一點,這個師是被拿來犧牲掉,以博取同情的。

88師師長孫元良(中)、副師長馮聖法(右)、參謀長張柏亭(左)

88師師長就是著名的“飛將軍”孫元良,既是孫飛將,又怎麽可能去白白犧牲掉呢?

實際上關於蔣介石和孫元良之間,倒是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歷史,因為北伐戰爭時期,國軍第1師慘敗於南昌城下,時任第1師第1團團長的孫元良一聞敵訊,撒腿就撤,使得這支蔣介石的起家部隊損失慘重。

之後蔣介石在訓話中,曾這樣說道:

這次打仗,第一團孫團長沒有命令退卻,應照革命軍的連坐法拿來槍斃。這次失敗,是我們革命軍最不名譽的一件事,也是北伐史上最冤罪殺機的一頁。倘使第一師不退下來的時候,我們的戰事一定不會失敗。所以孫團長沒有命令,擅自退了下來,一定要按法槍斃。我們第一師從前是最光榮、最有名譽的軍隊,現在被孫團長個人毀壞,難道還能不槍斃他嗎?

不過,蔣介石只是做做樣子罷了,孫元良不僅沒有被槍斃,還被送到了日本留學,到全面抗戰時已任88師師長了。淞滬會戰中,該部升格為72軍,孫元良身為72軍軍長兼88師師長。

實事求是地說,88師是一支精銳部隊,官兵們在上海打得很英勇,可是孫元良的心思卻不全在作戰上,既想著貪汙公款,又要強姦慰問的女學生,還說什麽:

英雄總是和美人聯繫在一起的,自古英雄都喜歡美人,尤其是我們在上海作戰有功,做這一點小事沒有什麽。

在接到死守閘北的命令後,孫元良自然不願意受命,說道:

我們孤立在這裡,聯絡隔絕了,在組織解體,糧彈不繼,混亂而無指揮的狀態下,被敵軍任意屠殺,那不值得。

孫元良還讓參謀長張柏亭面陳顧祝同,強調88師不能全師留下的原因。

顧祝同問:那麽,你們準備怎樣來實踐統帥的意旨呢?張柏亭答:既然是出於政略考慮,似乎不必硬性規定兵力,也不必拘泥什麽方式,不如授權部隊自行處理。

顧祝同說:孫師長電話中,也曾提到這些,但沒有說明究竟留置多少兵力守備何種據點?

張柏亭按照孫元良的意思答道:部下認為選拔一支精銳部隊,至多一團左右兵力,來固守一二個據點,也就夠了。

顧祝同同意了這個意見。

結果,最後孫元良連1個團都沒有留下,隻留了524團的1個營,而且這個營也不是什麽選拔的精銳部隊,而主要是湖北保安部隊補充而來的,有些保安兵甚至連步槍使用都不熟練。

524團的這個營只有400餘人,而對外號稱是800人,這便是後來所說的“八百壯士”,而他們守衛的地點則是四行倉庫。

有人說,國人從未聽說過“八百壯士”,筆者是十分不讚同的。至少在筆者上學時期,歷史課本上是有上文中提到的寶山之戰以及四行倉庫之戰的。有人說從來沒聽說過,那筆者只能說,這些人大概是連初中都沒有讀過,或者說根本是自己不去看,而不是這些曾經發生過的戰事沒有存在或者沒有宣傳。

就四行倉庫之戰來說,有的說法過於誇大,輕則言正是因為留守部隊的堅守,才掩護了幾十萬大軍的撤退;重則則是400人擋住了幾十萬日軍的進攻。

實事求是地講,幾十萬大軍的撤退是不可能由1個營來掩護完成的,事實上與留守部隊交戰的僅僅是日軍上海特別海軍陸戰隊第10大隊,該部並非日軍主力,又何來400人去擋住幾十萬日軍呢?

要知道,當時國軍僅是轉移陣地,還不是後來的大潰敗,而四行倉庫的激戰並不算激烈,真正激烈的是圍繞蘇州河的攻防戰,日軍第3師團和第9師團均在此線展開猛攻,且投入大量重炮,而國軍包括稅警總團在內的部隊則在堅決抗擊,以巨大的損失(戰後稅警總團幾乎打完)重創了日軍,使得日軍在蘇州河南岸難以取得大的進展。

僅據日軍統計,其第9師團在蘇州河之戰中就傷亡2804人,其第3師團僅34聯隊就死傷840餘人,兩個師團僅其自己統計的戰損就約在5000人左右。

日軍第3師團34聯隊史記載:

蘇州河一戰,中國軍在炮擊和被破壞的陣地中一步不退,以舍身的戰法死守火力點。薛家宅陣地掃蕩時,未被破壞的三個堅固的水泥碉堡內,數十名士兵寧死不降,以手榴彈對抗,最後全員戰死在蘇州河,其勇敢戰鬥不亞於我官兵。聯隊正面之敵,遺屍數量在1950具,俘虜只有重傷不能動彈計程車兵1名。

因此,有的文藝作品在描述四行倉庫以戰時總是在刻意強調其他戰線的國軍在撤退,甚至是逃跑。僅僅為了突出四行倉庫一點,而去否定其他方向國軍的努力和犧牲,這是不合適的。

我們沒有必要去誇大或掩蓋一些歷史事實,過分地拔高並不會產生應有的效果,只會如抗日神劇一般使得真實的歷史顯得不夠真實。

事實求是地講,在幾十萬國軍後撤轉移到下一戰線堅守的背景下,單就軍事意義來說,孤立部署1個營在四行倉庫是沒有意義的。甚至不消說1個營,就是放1個師也是白白犧牲,這一點不用筆者來說,88師孫元良師長自己都說得很明白了。

而從蔣介石到顧祝同,再到88師師長孫元良和該師參謀長張柏亭,都將這一仗定義得非常清楚——出於政略考慮。

所以說,留守四行倉庫的孤軍,在國軍高層的眼中就是以犧牲去“引起國際的同情和正義的共鳴”,因為他們的陣地南岸恰恰是租界。

因此,國軍的統帥和將軍們對不起這支孤軍,但四行孤軍對不對得起自己軍人的職責呢?絕對對得起!

要知道,他們的指揮官謝晉元並不算被重用的軍官,黃埔四期出身的他,在當時僅是一個沒實權的中校團附,而當時的524團1營也基本都是湖北保安團的補充兵,並不是什麽“德械精銳”(客觀來說,88師當時的老兵也的卻不多)。

一個並不被重用的軍官,一群被頂到前線的地方兵,而拋給他們的卻是一個被用來犧牲的任務。

但是我們說過,淞滬會戰時國軍士兵們的抗戰熱情是很高的,有一些分隊和官兵當時並不跟營隊在一起,而得悉命令後又返回了四行倉庫,儘管這一仗是生死之仗。

謝晉元(中)和孤軍主要軍官

在謝晉元的信中寫到:

竊職以犧牲的決心,謹遵鈞座意旨,奮鬥到底。在未完全達成任務前,決不輕率怠忽。成功成仁,計之熟矣。

有人問,這幾天的戰鬥究竟打得怎麽樣。綜合現在的各種史料來看,戰鬥的激烈程度可能不如大家所想的那樣,更不如電影中表現得那樣。

但是這不是重點,很多人覺得我們後來紀念四行孤軍僅僅是因為那幾天的戰鬥,這就錯了。四行孤軍之所以值得紀念,絕不僅僅是因為那幾天實際來說並不算激烈的戰鬥,而應包含四行孤軍後來的遭遇和堅持。

前文所述的四行倉庫之戰發生的背景,即蔣介石希望以一部中國軍人的犧牲來向西方列強顯示抗戰決心並博得同情。

但事實上在英美等國家的首腦眼中,他們並不為之動容,這是在政府層面的。而在西方國家的民間,對中國抗戰抱有同情的民眾儘管很多,但他們卻也不讚同政府對中國予以必要援助。

淞滬會戰時,美國的一項民調即顯示,59%的人同情中國抗戰,但也有64%的人不支持將軍火運到中國。僅僅是中國出錢買美國的軍火尚且如此,其他又能作何指望呢?

更何況在中日激戰之時,來自美國的大量鋼鐵和石油在維系著日本工業機器的運轉,源源不斷地製造出武器和彈藥,而這些武器彈藥卻被用在了中國戰場。

10月31日,四行孤軍在租界對國民政府施壓後,奉命後撤。

謝晉元原計劃率領部隊通過租界歸隊,但在租界的外國武裝卻將這支中國軍隊繳械,隨後集體關押到了一處營地,並由租界武裝看守,如同囚犯一般被對待。

堂堂中國軍人,在自己的國土上抗擊侵略,卻被其他國家的軍隊繳械看押,而這支中國部隊之所以留下堅守的目的恰恰還是上峰為了爭取這些國家的同情和支持。

而當時的西方列強就連這麽一支孤軍都不肯放還,國民政府卻仍對其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這顯然是很可笑的。

在孤軍營的四年中,謝晉元被孤軍中的叛徒刺殺,在跟租界的鬥爭中上百名戰士被打死打傷,他們沒有倒在抗日的戰場上,卻死傷在了租界軍人的棍棒槍口下。

更可悲的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佔領租界,又將孤軍全部俘虜。與其是這個結局,對很多戰士們來說,倒不如當年有槍有彈的時候跟日本兵拚了。

被日軍俘虜之後,汪偽一度誘降,只要孤軍願意變節,那麽在當時就可以榮華富貴。但是孤軍嚴詞拒絕,於是日軍將這些中國軍人或關在監獄,或充當苦力,還有一批被運往南洋做勞工,折磨死很多人。

八百壯士的頑強在於除了極少數敗類外,絕大多數人都寧死不屈,很多人通過各種機會逃出了日軍的魔爪。因當時華東地區主要是新四軍在作戰,因此不少孤軍戰士是新四軍遊擊隊接應而出的,其中一些就參加了新四軍,有的則輾轉到國統區。

逃出日軍魔爪的一部分人回到自己的家鄉,少數人重新入伍,但還有一部分則被拒之門外,如參加了裕溪口暴動的陳日升等20餘人到重慶後要求重新入伍,恢復原部隊建制,但國府以孤軍人數太少為由沒有同意,陳日升等人遂回到各自家鄉。

抗戰勝利後,原孤軍中大多數人都不在軍中服役,而是匯集在上海。因為國府的安置問題,他們大都流落街頭,有的甚至成為乞丐。國軍第3方面軍司令湯恩伯曾號召孤軍重新服役,但對國軍失望至極的孤軍壯士們都予以拒絕,說“仗我們已經打夠了,不想再打了”。

在孤軍壯士們窮困潦倒之際,謝晉元團長的遺孀凌維誠挺身而出,號召社會各界關注壯士們的生存問題,最終終於爭取來了一些崗位,使得孤軍壯士們得以通過勞力維持生計。

1946年,100餘位幸存孤軍齊集上海孤軍營舊址,緬懷他們的老長官謝晉元。

所以,四行孤軍的閃光點不僅僅在於守衛倉庫的那4天,更在於被租界扣押的那4年和被日軍俘虜的4年中各種不屈的抗爭和頑強的精神。

因此我們說,紀念四行孤軍的意義不僅僅是淞滬會戰中那幾天的堅守作戰,而是他們整整八年的不屈抗爭。但也請注意,我們紀念四行孤軍,是紀念他們這個堅強的群體,而不能用四行孤軍的精神去給國民政府的高層們塗脂抹粉。相較於軍人們的表現,這些高層們的所做作為並不合格。

有這樣好的中下級軍官和士兵們,為什麽不將希望寄托在他們的身上,卻以他們的大量犧牲為代價去求得本就不會存在的西方列強的援手呢?

因為最近的電影《八佰》是講四行孤軍的,但是隻聚焦了戰鬥中的那部分,對於之後這些著墨並不多。

所以無論是幫助大家去看電影,還是從了解這個典型群體本身和抗戰的微觀細節來說,我們有必要多講一些,希望對大家欣賞影片或者了解英雄群體有所幫助。

但本文畢竟是談淞滬會戰,八百壯士和四行倉庫之戰我們就講到這裡了,接下來回歸到淞滬會戰的大視角上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